将情感教育寓于高中化学教学

时间:2022-10-30 07:06:40

将情感教育寓于高中化学教学

(山东省单县教研室 山东 单县 273700)

摘要:社会竞争日益强烈,追求“考分”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忽视了“情教”,致使很多学生缺失“情商”。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情感;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和美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76-0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是开发人智力的源泉。没有情感的发展思维就不会发展;没有持久的热情思维就不能深化;没有成功感和失败感往往不能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存在于每堂课的始终,它影响着教学认知活动的进行,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也是我们不能不重视并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精神饱满,学生认真听,积极想,踊跃言,实验时认真观察和操作,这种和谐、活泼、严肃、有序的积极情感气氛,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能排除教学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2.爱国主义教育

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为例,我们民族在古代就有造纸、火药等几大发明。首次用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侯德榜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而对于他的发明,他不仅没有以高价出售专利发大财,而是写成《制碱》把它公布于世。首次采用化学合成与酶促合成相结合的办法,合成了核糖核苷酸片断,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人工合成;近年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一直在世界前列。08年偌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实践表明,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上是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们所拥有的科技实力是不相称的,大量先进、成熟的优秀科技成果依然束之高阁,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只占30%左右。在90年代,我们要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的轨道上来。将这些内容穿插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感恩和美的教育

学生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学生和父母、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也是前进的最大动力。“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化学学科中涉及许多大自然的天然景观和化学产品,据有关方面统计,仅直接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化工产品,每年就有成千上万种问世。其中不少产品除了实用以外,还具有五光十色的图案美和造型美。让学生参观现代化工厂中的厂房设计、工艺流程的安排、生活环节的衔接、管道的婉蜒起伏、物料的吞吐、仪表的控制、环境的安排,会使他们感到整齐、对称、调和、匀称、节奏、和谐、舒坦。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能够激发学生美的体验和美的享受,久而久之,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4.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广泛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成绩与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如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中对化学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足见兴趣(情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只有让学生喜欢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而自发地去追求和学习这门课,而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应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关键。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兴趣培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化学。

5.情感也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教学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相互信任,而信任就是一个感情问题。有化学教育专家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要导致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发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这既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优质教学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首先用大量化学科学观念和知识水平。备课时精心准备教案;讲课时注意表达的艺术性;实验时注意语言科学性与形象性相结合。其次要正确对待“好、中、差”三类学生。对“好”的要严,“中”的要引,“差”的要补。特别是对待差生不但要热情关怀还要循循善诱,具体帮助。这样才能使学习集体之间及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感情平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 《中学德育大纲》

[2] 《心理学》

上一篇: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下一篇: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