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

时间:2022-07-14 09:13:22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 南京 211500)

摘要: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学生主体;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72-02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如何体现这一思想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要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就是依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今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的。

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习机动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学习机动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学习积极性与学习需要有直接关系,受制于学习动机。

学习和其他活动一样,要完成实现这种活动,仅有需要和感性体验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学习,不仅要有学习需要,还要有激起这种需要的条件--诱因,以使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有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学习积极性,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可以使形成了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下面就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

1.学贵有疑,激疑善问是启发思维最常见的方式

设置疑问除注意问题的新颖性,适应性和问题的难易之外,还要注意问题的现实性。

例:初二生物教材中的“免疫”。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都为传统概念,即"免疫是人体对某中传染病所具有的抵抗力,且对人体都有利。"而且能举出实例:患过天花病愈后不再患;注射乙肝疫苗后可几年不被传染乙肝;流行感冒时,某人不患,说明此人免疫力强等。教学中,教师不直接讲授"免疫"的现代概念,而是设置疑问:免疫愈强愈好吗?(学生回答是肯定的),然后举花粉过敏例,(实际为免疫症),这些人对花粉的免疫力比一般人强,而实际生理现象如何?有利吗?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生矛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实验课,既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以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各种能力。但并不是一做实验就能启发学生思维。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这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不同"血管内血流速度不同"的理性知识,由于结论早已知道,实验仅起到巩固知识、熟悉操作技能的作用,往往起不到启迪思维的效果。因此如何组织与安排好实验,使其真正具有启发性,这才是我要和大家探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多带学生进行启发性探索实验。

例如:初一生物学“细胞”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学会并制成洋葱表皮切片及番茄果肉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发现意想不到的实实在在的现象,感到惊讶--分明是鳞片叶(或果肉),怎么观察到的是许多相同的“小结构”?从而好奇,发生兴趣,激发出极高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这时教师给予引导:这些“小结构”是什么?它们和洋葱的鳞片叶(或番茄果肉)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小结构”的结构又是怎样?别的植物或植物的其他部位也是这种情况吗?甚至有的同学会联想到动物和人也是如此吗?等等,这种启发性探索实验,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达到了通过实验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生物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

以便获得大量感性材料,除配以良好的演示和实验外,还可用“人体”这一直观教具,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静脉瓣”的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一手握拳,在手腕处找到一条静脉,然后用另一手的拇指,顺血流方向压挤静脉,静脉平平的,说明血流正常进行;再逆血流方向压挤静脉,静脉鼓鼓的,并有几处鼓起小疙瘩状,说明此处有防止血流倒流的静脉瓣存在。这种方法使学生很容易理解静脉瓣,理解静脉瓣的功能,形象逼真,看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由于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受来自视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的信息。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无疑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取得极佳的学习效果。

4.利用图表资料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图表资料中去发现矛盾,既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区别)和某些规律性的认识,经过分析、综合,提高到抽象概括的认识高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例如“叶的光合作用”一节中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设计这样的图表情境: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

教师讲课可将其于讲述内容之前利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观察分析,经过思考,总结出结论。经过观察分析。学生还会发现并不是在光照最强时(中午十二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这又和学生已有所谓经验相矛盾--又一问题情境,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急于探究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组织探讨的方法,设置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及时地鼓励、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而授课前,教师一定要深挖教材的智力价值,进行课堂教学整体构思,从兴趣、方法、认识技能等方面设计,合理安排,步步深入地启发诱导,使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的角色。

综上所述,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以主人的地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促进学习智力潜能的开发和提高。“教无定法”,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的教学法则。只有把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教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最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上一篇:将情感教育寓于高中化学教学 下一篇: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