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乡二元分配格局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时间:2022-10-30 06:52:45

从城乡二元分配格局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内容摘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理论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认为长期以来城乡有别的二元分配体制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关键,并针对其成因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二元分配格局 制度安排 隐性收入

Analyse the town-country income gap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double town-country distribution setup

The author :HE Na

Summary: The town-country income gap is difficult and heat problem in pres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theory.The author thinks the different double distribution system between town-country for a long term is stricking point which leads to the town-country income gap throughdata analyse in the article.Furthermore,the author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The double distribution setupThe system arrangementThe recessive income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和现状

当前理论界的共识是1978年前城乡收入差距较为稳定,由于资料的可得性和为了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下文仅对改革开放后的城乡差距做实证分析。

1.1以“城乡居民收入人均比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表1采用的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测度。分析表1数据,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的比例,由1978年的0.39逐步上升到1985年的0.54;其后则开始逐年下降,到1994年,农民一年所得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一年所得收入的35%;其后的1995――1997年间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有微幅上升。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近一步拉大,2003年农村居民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31%,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水平。

1.2以“分组法(7等分组法)”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从表2的数据对比中发现,从1998年起直到2003年,农民收入水平都低于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从1998年起直到2001年,农民收入水平不仅低于城镇居民最低收入组的水平,也低于城镇居民最低收入组中困难户组的收入水平。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得出的结论是,在全国范围内,农民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农村贫困人口问题仍很突出。

2、城乡二元分配格局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依据著名的库茨涅兹“倒U”假说:随着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有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根据库茨涅兹的估计,倒U曲线从上升到下降,大约要经历60-100年,也有学者收集了几个转轨国家的资料,通过比较后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转轨国家的普遍特征。

经济增长型倒U假说能否解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研究表明,尽管中国也表现出与其他国家同样由生产力决定的共同特征,但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单纯用经济增长是无法解释的。一些学者尝试地对库茨涅兹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验证的结果都没有对中国收入分配会沿着倒U型曲线的轨迹变动这一命题提供强有力的经验支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以此可以从根本否定库茨涅兹假说在中国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存在性。由于缺少较长时期的经验数据,大部分的验证分析只能建立横截面数据的基础上,因而验证结果很可能无法反映时间上的动态因素的影响。但至少说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除归因于一些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因素,而刚性化的城乡二元分配体制是其中的关键。

2.1在初次分配中实行二元价格差制度,以“剪刀差”形成掠夺农业和农民。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快速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我国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国民经济初次分配过程中,工农业产品以不等价交换为基础,实行了一系列向工业过度倾斜的政策: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压低农产品价格,以“剪刀差”的形式挤压农业,向工业提供原料,从农业中提取大量的农业剩余价值取得了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原始积累。1952――1978年的26年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形式从农业转移资金3917亿元。 由于工农业产品实行二元的价格差制度,使城乡交换关系长期处于扭曲状态,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2.2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实行城乡不同的二元再分配政策

2.2.1二元税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政府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税费的征收是国家行使社会职能的基本手段,再分配性质的税费征收与分配的公平相联系。税费的征收不能违背基本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更不应该催化两极分化,形成社会结构的断裂;否则,便于社会各等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平衡与和谐发展――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宗旨相背离。而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制度在城乡之间有失公正。一是税负上,农村居民重于城市居民;二是财政支出上,国家财政支出资金投入总量偏低。这是对农村的体制偏见。

2.2.2二元的公共资源分享制度。我国公共资源的分配长期实行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城市中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如基础设施、教育、公益事业等都由政府投入,而农村则基本上由农民自己负担,财政投入农村的比例过低。以义务教育为例,只有城镇中的中小学教育是真正的义务教育,由国家出人、出钱、出物;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大体上是“民办义务教育”,除公办教师的工资是由财政支付外,其他开支都是由农民自己掏钱,城乡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相差很大,并且农村有限的义务教育经费大都用于教职工工资、民师补助、离退休人员费用这些“人头性开支”,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发展教育的很少。

2.2.3二元的社会福利制度。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显著特点就是典型的城镇福利制度和单位福利制度。目前,全面的社会福利仅面向城镇居民,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而农村居民除少数“五保”对象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制度化的福利待遇。城镇居民以社会福利方式获得的隐性收入难以准确估计。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单位为本位实施,没有单位的农民自然与诸如住房、医疗、退休金、养老保险、劳动保护、工伤待遇、休假、日常生活福利、福利设施、独生子女补贴、免费培训等福利待遇均无缘。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解决途径

城乡有别的二元分配格局的累积效应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僵化和不断扩大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要改革长期以来城乡差别的制度安排,实现收入分配格局平衡化。

3.1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放开劳动力市场

(1)改革农民身份制度,建立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放宽农村户口迁向城镇的限制。推广公民住房、生活基础(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为落户标准的户籍迁移办法。(2)取消城市和农村在就业、福利补贴、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均等政策,使户籍与居民享受的福利待遇逐步分离,实现城乡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

3.2改革二元的财税体制,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财税体制

(1)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2)国家应改变其在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上长期缺位的局面,担负起农村公共物品投资主体的角色。这体现在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资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3.3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

(1)建立乡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2)加强对农村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社会救助是一种经常化、制度化的反贫困措施,可以较为有力地调节城乡收入差距 。(3)普遍推广农村社会区统筹合作医疗,预防由疾病产生的贫困。

3.4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消除价格“剪刀差”

即在粮食歉收之年,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按稍低于市场均衡价收购农民的粮食,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供求平衡。当然,在确定收购额度时,既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又要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同时,调整粮食补偿范围和方式,把过去补在流通环节的费用补在生产环节,让农民直接得到好处。此外,为使粮食的成本保持稳定,政府应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采取最高限价的方式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改变粮食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比价不合理的局面,消除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窘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实、张平、魏众、仲济垠等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38-58页

2、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恩勤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12-13和253-348页

3、丁林梅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政府政策选择》[J]. 管理研究 2004.(5)219页

4、王健 《以制度创新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J]. 农村经济 2004.(10)55-56页

上一篇: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挑战浅析 下一篇:现代物流,促进贵州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