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进口汽车并未解决垄断问题

时间:2022-10-30 05:23:09

平行进口汽车并未解决垄断问题

春节前的2月15日,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正式开业,似乎是抢在节前给消费者送上一份大礼。

平行进口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这实际上是在去年7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取消汽车供应商备案制的公告之后,在反垄断方面取得的一项成果。

前些日子,c论都满心欢喜地说,车价要比4S店便宜约20%。听起来不错,但当有媒体把刚开张的“交易中心”展示的车价与4S店及美国市场价格做了一番比较,就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按报价,确实要便宜10%?20%,但一经4S店打折,价格优势就不明显了。如果与美国市场价相比就基本上是打对折的水平。当然,美国场价不包括成交价6.25%的消费税。这是价外税。而国内执行的是价内税,另外还有增值税等。最终还有购置税。其实也难怪,因为这些平行进口车并没有批量交易的价格优势,议价空间不及品牌车型的总经销商,当然更不及美国市场的经营者。但既然是自主经营,环节少了,看起来价格还是没太多优势。

但问题的关键远不在购车的价格,而在于售后。尽管政府作出了企业必须依法履行召回、三包、质保、维修等义务。但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售后维修服务环节问题多多。迄今为止,除了一个十部委的“指导意见”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仍未拿出一部行之有效,且具可操作性的法规文件。因此,反垄断调查结束了,但垄断继续存在,纵向垄断依然如故。

从根本上说,对于技术创新不断的汽车产品,目前的反垄断对策尚无法撼动其市场支配(优势)地位,至于是否“滥用”就更无从说起了。由于新技术的持续涌现,必然会推动维修技术的“与时俱进”。配件品种及其相应的配件编码也在相应变化。即便汽车供应商遵守法规如期新的维修技术,但因渠道不同,独立维修企业肯定滞后于4S店。同时对4S店外的专利挡箭牌也会越来越多。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汽车供应商手中。独立维修企业多品牌多品种繁杂而量小的维修配件不太可能直接去海外进口,还不如直接到4S店进货或直接修理。因此,最终的维修和配件供应仍逃不出“如来佛”之掌心。车价可能便宜一点,但维修的方便性变差和系统内外有别价格可能会更贵一些。

因此,不要以为平行进口了,垄断就被破除了,W就会从天而降!其实要害问题并未解决。

上一篇:客户要的不只是“糖” 下一篇:实现第三阶段燃油限值标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