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结构和社会践行

时间:2022-10-30 04:42:05

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结构和社会践行

[摘要] 公平与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历来是人类追索美好社会的向往,深深渗透于中西文化的发展过程,从多学科、多视觉、多层面作了透视探求。阐释其内涵的价值意蕴,建立其价值构架和完整体系,推进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践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公平 正义 价值解构 社会践行

公平与正义一直是千百年来人类追寻的一个社会目标。从古希腊的先哲、中国古代的圣贤、到近现代智者大师的不懈探索,都留了弥其珍贵的思想印痕。阐释公平与正义的当代价值,践行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实现,对构建和谐自由的社会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 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概说

公平与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的追求和向往, 历来成为了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等经常讨论的问题之一。

(一)公平与正义的历史之源

公平与正义又被简缩为公正二字,公正概念最早见于荷马史诗,而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探寻人类正义问题则是古希腊文化的奠基人柏拉图,正义贯穿于其所著的《理想国》全书,明确提出“正义就是平等”的命题。旨在揭示正义的真蕴,至善和分层统一。在理想国中正义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和等级划分原则,每个社会成员依社会分工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取其份,各行其事,各尽其能。国家是体现至善目的共同体,正义的国家就是和谐有序的道德理想国。二是体现了内在性原则和政治性原则的统一,柏拉图认为,正义就个体而言,是使个人自我一致并达至完善的美德,一个人的美德主要包括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

亚里士多德也开宗明义表达:“所谓‘公正’,它的真实意义,主要在于‘平等’。如果要说‘平等的公正’,这就得以城邦的整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的善业为依据”。认为城邦制度的正义包括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分配的正义是指在对社会财富、荣誉、地位、官职、权利进行分配时要采用平等的原则;矫正的正义是指人们在利益交往过程中发生互相侵害时,剥夺不正当获利者的利益,弥补受损害者的损失,恢复侵害者和受损者之间的利益均等。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家卢梭提出,正义就是公意,公意在民,不可抗拒,“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康德进一步把社会正义推向普遍的自由,正义是:“那些条件之总和,在那些条件下,一个人的意志按照普通的自由法则能够同另一个人的意志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正义是保证人们自由的条件之总和。西方现代思想家罗尔斯在其《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中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包含:每个人都享有最广泛的平等自由权利;会和经济制度安排,能够合理地满足对每个人都有利的期望。

源于西方“社会契约论”而建立起来的市民社会,把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变为了一种社会实践,人的自利是通过缔结契约的互利方式而谋求到的,国家和法律是这种契约的产物,契约以制度形式固化,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实现公平、公正、自由、民主、法治、宽容、多元的正义社会追求。

中国伦理型的传统文化中,较少涉猎国家正义问题,却对仁义道德结构作了深刻阐述,主张以仁为核心, 倡导恪守“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原则,去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礼记》的《大学》篇中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表达,一直是中国人经邦济世、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追求。以天下为公是最崇高的正义事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道德泛化的基础上,去建立大同世界的和谐社会。孔子、董仲舒、朱熹都把“义”作为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行得端,走得正,内心磊落坦荡,光明正直,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修身之本,立身之道,安身之命。因此,“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西方着重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去探讨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目标和建制,中国则侧重于从个人道德层面去梳理导向,达到完善自身之目的。但两种文化反映的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却殊途同归,创建公正与平等社会,高举正义与至善的精神利剑,永远是高悬人类上空猎猎飘扬的旗帜。

(二)公平与正义的价值释义

公平的价值诉求是公正、公道、平等、平权的向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人本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所体现的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肯定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人这个普遍性概念,在这里是指任何一个现实的、有自然生命的、从事着实际活动的个人,是指社会的所有人,一切人。人的集合是以每一个完全独立、个性鲜明、彼此平等的个人为真实内容、容纳丰富多彩个性为前提的,社会公平应反映的是人这个主体的共同利益,公开、公平、公正,反对特权,抵制专制,人人自由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

正义是用来描述一定客体事物的某种特定的状态、性质,一般是指人文事物,积极、向上、美好、光明的状态和趋向,分为个人正义和制度正义。个人正义是人的一种基本品格,出自于人的善心,讲真话,办实事,惩恶扬善,扶弱济贫,守纪遵法,“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关爱他人,嫉恶如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本分,包括自由、权利、财富、休闲等。

制度正义囊括着国家正义、政治正义、法律正义、经济正义等多个方面,既包括制度的程序、规则正义,也包括结果、实质的正义。制度设计要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科学民主,规范有序,清正廉洁,明德任责,合乎民心,顺乎民意,破除官本位、一言堂、家长制、宗法制、世袭制、终身制的制度障碍,有效扼制权力恶性膨胀和权钱交易,铲除独裁、暴君、专制滋生的制度基础,把公共权力纳入一个有效控制的制度范围内。

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又是互相包孕的,公平内含的公正、公道、合理、平等、平权就具有正义之指向;正义而维护的平等权利、公共利益、人格尊严、每一个人应得的东西、公权民意的神圣和不可侵犯,也折射着公平的价值理念。此外,公平与正义的价值也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时代的更替,价值观的转变,又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和时代的内容,使其更加丰富和鲜活,引领着社会生活发展的趋向。

二、 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构架

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是普遍的、多元的、无限永恒的,成为人类生存状态不懈追寻的一个主题。

(一)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标向

“价值”是来自人类生活实践的一种理论抽象。公平与正义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人文事物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人这个主体的需要及其发展要求的满足、认同、适合和一致。

将公平与正义终结于人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起点和归宿,是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使然。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来育化人的独立性、自由性和全面性。在一个社会,将以自由做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强调在自由的基础上实现平等,平等依附自由而存在,而不是自由依附平等而存在。自由永远是宪法最高和最终的追求,而平等只是规范自由的一个砝码。源于个人正义诉求的国家(或制度)正义,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为现时代关注的主题。与个人正义相比,国家正义或制度正义处于主导地位,决定个人正义,决定个人的行为正义,个人正义处于从属地位。国家正义表现为“以公共利益为依归”,通过法律治理来维护社会正义。所以,对制度正义问题的思考主要集中于法律正义的思考,由法律来规定政体结构形式、制度运行程序、具体管理体制,依法治国,治国安邦,从而达到长治久安。

(二)公平与正义的价值体系

公平与正义的多指向、多向度、多层面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其价值体系的复杂结构和关联性。

首先,公平与正义互为贯通,相互包容。公平以正义为指导,体现正义精神。公平所表征的人的社会地位平等、身份平等、权益平等、机会平等、关系平等等等,本身就要求这是每个人应得的东西,是不可剥夺的精神意向,理应包含在正义之意。正义以公平为前提和基础,内含对公平的要求,推延公平的丰富展开。所以说,公平以正义为导向和准则,正义以公平为前提和内容,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共同把善作为最高价值目的,努力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其次,公平与正义具有多元指向的价值,广泛作用于各个领域,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政治领域,公平与正义应给予每个人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自由、民利,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体现公民意志,正确行使公共权力,依靠法律正义和制度正义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秉公执法,明镜高悬,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在制度公正的效力下,社会的公平正义表现为对每个人平等自由权利的容纳,尊重每个人多样性的自由选择,善的道德原则泛化于普遍的社会生活,呈现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政通人和、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状态。从经济的角度来审视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就是要塑造自主、自强、自立、平等的市场主体,确立起人与人之间平权、自由的意识,创造公平竞争、机会平等、等价交换、规则公平、合理分配的条件,运用市场机制,建立起制度公平、法制完备、程序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

再次,公平与正义是历史的、相对的、动态的和发展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和永恒不变的东西,公平与正义总是常常与不公平、非正义产生摩擦、碰撞、甚至冲突,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比较分析,坚持整体利益、长远效益摆在首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防止形式上的公平掩盖着实质上的不公平,避免陷入低水平的均等陷阱。同时,公平与正义也是个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评价的准则和价值坐标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更加文明进步的内容,使社会发展更符合人类理性的合理性追求,达到更高质量和平台的公平与正义的增长。

三、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践行

公平与正义的理性价值,既源于实践的反思和抽象,又具体复归于社会实践,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

(一)影响公平与正义的因素分析

(1)思想文化因素。公平与正义是人们理性思考的结晶,由于受人的主客体因素制约,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的理解、认同、倾向、追求也各不一致,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创新与守旧之别。例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渗透的“均贫富,平天下”的平均主义思想,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把公平当作是均等的同义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阻碍了财富的迅速增长。

(2)政治制度因素。公平与正义总要通过一定的政治结构和方式来体现。在一个开明、民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公共权利结构中,公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尊重,正义的事业得到张扬,社会处于和谐有序、生动活泼的状态。反之,专制残暴、特权滋生、人治横行、法治失缺的社会,必然公平与正义遭到践踏和毁灭。

(3)经济条件因素。经济是文化、政治发展的基础,公平的增长,正义的提升,也以经济为前提条件。尤为是在经济发展初期,强调起点、过程的公平尤其重要,努力为人们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受教育机会、市场选择机会、平等的制度规则和公共政策资源、平等的国民待遇等等,为改革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机制。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环节和重要基础,是当代我国社会的本质规定和基本价值观。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改革与发展的政治局面。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协调多种利益关系,不断探索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工作规律,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工作机制,提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本领,才能推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工作展开。为社会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

(三)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公平正义的系统价值观,应全面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整体推进社会发展。在政治文明方面,真正体现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广泛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广开言路,畅通民主渠道,形成社会各阶层矛盾化解和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机制,致力于公民社会、服务政府、公开政府、有限政府、规则政府、效能政府的建构,积极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环境、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经济方面,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为动力,按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激活一切生产要素,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劳动者和要素的贡献大小领取社会报酬,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收入分配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减小和降低基尼系数的增大,使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既能形成有效社会激励,又不至于损害社会和谐稳定的合理范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四)制度创新与社会关系的提升

公平正义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的制度、体制、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全面推动制度创新,将公平正义纳入有效的制度框架内就尤其重要。改革现行制度运行产生的不公平、不公正、非正义现象的体制和机制,理顺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角色,规范政府行为,克服腐败现象,纠正不正之风,监控公共权力,畅通民主渠道,化解矛盾冲突,协调利益机制,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公平与正义在制度层面上得到有效保障。下力气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劳动力就业、财富分配、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代际公平、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多做一些实事、好事、真事,真心真意地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戴,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的转变时期,致力于建立一个新型的公民社会,这是全面提升我国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契机。公民社会是规则社会,契约以制度形式固化,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按制度办事,一视同仁,亲疏同等,把人们从盘根错节的复杂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确立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建立凭本事、靠能力、依制度、重实绩的契约关系,提升公民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真正享有自主、自立、自由、公平、公正、民主的权力。

(五)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人类的终极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人是发展的目的和终极目标,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公平正义的追求和践行,也仍然是围绕人的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来展来的。人是世界的主体,就必须以人为本,把人当人看,注重人的创造潜力发挥,主张发展人的个性和能力,尊重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丰富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拓展人的无限发展空间,提供多种多样的自由选择,认同人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肯定人的本质力量是使个性得以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目的。诚然,这里说的人的解放和发展,不是解放和发展少数人、个别人,而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的每一个人,一切人,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人文精神的视野里,人始终是公平正义关注的轴心,把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作为一切行动的准则,作为一切价值的中心,人的尊严高于一切。因此,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完善人,提升人,解放人,发展人,永远是人文精神视野下公平与正义的主题和要义,它既不是神道,也不是自然之道,而是人道。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丰富、完满、生动、活泼的发展,是公平正义永无止境的最高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林波.罗尔斯. 基于正义原则的平等观[N]. 学习时报,2006.6.19

[2] 张恒山. 正义追寻之始――个人正义[N]. 学习时报,2006.7.3

[3] 张恒山. 正义追索的拓展――制度正义[N]. 学习时报,2006.7.17

[4] 燕继荣.“正义”概念辩析[N]. 学习时报,2004.5.10

[5] 罗尔斯. 正义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 罗尔斯. 作为公平的正义[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7] 柏拉图. 理想国[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6

上一篇:经济转轨后中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演化路径研究 下一篇:关于城市商品房价格控制与廉租房建设资金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