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药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30 03:46:17

高职院校中药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教学探究

【摘 要】根据构建好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判框架,结合传统教学设计和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设计真实情形,分析两种教学设计下核心课程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有效性的现实,以有效教学理念构建中药专业的课程体系,科学把握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职院校 中药专业 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本路径培养高技能人才,构建有效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之策[1]。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知识涉及面广泛、实践技能应用性强,学生理解和应用有一定困难;在突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设计进入中药专业以前,存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仍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特别在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教学中,体现为学生对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所设定的目标。因此我们在两门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中,开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对比两种教学设计下核心课程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有效性的真实情况,为全部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性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与改进提供基础平台。

一、研究对象

2010级中药专业共有四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均在45-48人之间,因此选取其中的1、2班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班级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尝试使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进行课堂教学。与2010级3、4班为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对比班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以中药识别技术和中药制剂技术两门课程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有效教学对比试验。

二、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设计

(一)以“学”定教,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归宿,它不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而且最终决定教学的起点,支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要结合课程在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价值、适合学生需要,清晰具体可操作;教学目标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驾齐驱的均衡发展,教学目标的描述要体现全方位性和具体性。

1.中药制剂技术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工作岗位调研结果,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是为学生毕业后适应中药提取及中药制药工作岗位需要而设置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掌握中药制剂生产中常用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及制备原理、制备工艺。熟悉中药制剂新技术及新剂型的特点和应用,了解中药制剂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概念以及学科概况。每个剂型选择一个有特点、常见的制剂品种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三个模块,例如在滴丸剂项目中,分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实训技能三个模块,在滴制滴丸任务中,对成品滴丸是否制成分档,操作过程是否标准分档,操作中问题的解决情况分档,做到教学目标的描述可控、可评价。项目的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照企业标准和对遇到问题的解决,都将提升学生敬岗爱业、责任感、创新能力。在引导学生制备的过程中,添加滴丸的历史等内容,使学生对于制剂的辉煌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实践中,使学生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中药识别技术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工作岗位调研结果,中药识别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用药用植物科属的主要特征;掌握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规定的400种中药饮片的性状识别特征,药典规定的功效及应用范围,使学生达到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高级工规定要求。

在每一个项目、模块、任务中都融入责任心、事业心和较高要求的医药职业道德培养。项目课程的课堂教学依托项目载体,教学过程指向实践知识的应用,指向中药学服务的最终成形,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开发。例如:中药饮片性状识别项目中每一种药材的性状识别模块,目标是能够根据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准确鉴别药材,区分真伪、优劣。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对识别正确与否、真伪和优劣与否分档,区分真伪和优劣要点是否完全分档。因此,项目课程的教学创设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专业性,更加清晰可操作,并加以评判。

(二)以“学”施教,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项目课程学习借由模块为载体,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工作情境下的项目完成,给予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性,并在工作情境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和获取经验。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行动导向、能力本位、实践主线”。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注重 “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根据中药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创设职业情境,由于着力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全部设计为纯实践教学课程,并设计有职业岗位综合实训课程,课程标准采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相应内容。

1.优化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学过程

比如在片剂项目中的片剂制备模块,根据压片岗位和压片工作过程创设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先设问学生如何制备片剂,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说制备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成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有序训练的机会,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用多媒体展示:与天津药品生产企业共同按照中药专业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参考中药固体制剂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制定的压片操作流程。然后,“回放电影”也就是学生压片的录像,根据压出药片的外观对比,分析压片出现问题的原因,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最大限度的生长,做到知识与技能的交替上升。同学能够更加扎实的学好基础知识和提升正确积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此片剂成品的完成,提供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成品的优劣,更加激发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再遇到同一个剂型,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在片剂的制备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一个合格药片的制成,跟各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强弱和人际沟通能力和遵守操作规程等人文素质息息相关。

在教材选择上,如在片剂包衣模块,传统教材多讲述包糖衣的制备过程,而现在中药片剂的包衣多以薄膜衣为主,则依据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职业岗位群的新要求和新标准,灵活处理和优化教材,编制以薄膜包衣为主的教材,使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2.完善中药识别技术的教学过程

以中药调剂员和中药购销员高级工的知识要求和技能操作过程为标准,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内容,与企业合作编写实践导向的“活页化”校本教材。

以性状识别特征项目中每一种药材的性状识别模块为例,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虚拟的专业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和“教、学、做”合一,倡导参与性、自主性、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然后再将竞赛结果进一步分析,做到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虚拟软件及配套设施教学资源,模拟岗位操作,熟悉中药调剂与中药采购销售岗位相应的要求及工作流程。

(三)以“学”评教,促进职业能力生成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学院构建了三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生教学评价作为一级指标,即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分解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4项指标,然后把每项指标进一步分解,由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教学评价作为二级指标,主要评价因素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讲授效果等。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各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准备、实施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有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并对相应质量标准所做的客观科学评价、估计和判断。企业评价作为三级指标,由企业实习单位协助我专业教学委员会对学生实习状况的反馈,包括人文素质和技能素质两个方面。

建立科学处理与合理利用课程评价结果的管理制度。根据评价的结果,从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分析找出终结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并逐步制定出整改方案与措施,对任课老师反馈,实行教学手段改革,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

三、研究结果

(一)评价方式的构成

在期末考核时突出技能目标,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结合中药调剂员和中药购销员执业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和题型出卷。对实验教学改革班级级的终结性评价既有量化评价,又有质性评价。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班级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教学中形成性成绩两项合计而成。

(二)实验结果

两张表中都能清晰地显示出不同教学产生的不同反馈,实验教学改革班级的总体情况较好,在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上实验教学改革班级的学生普遍高于对比班的学生,特别在参加全国中药技能大赛遴选参赛选手中,实验教学改革班级学生进入复赛的人数较多,最后获得参赛资格的两名同学均为实验教学改革班学生,最后两位同学在全国大赛中均获得了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构建中药专业的课程体系,科学把握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牟惠康.以有效教学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设计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5):53-56.

[2]陈旭辉.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0):47-49.

上一篇:MTG反应动力学模型 下一篇:学好解析几何对大学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