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时间:2022-10-30 03:34:07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5-000-02

摘 要 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指企业中的文化为符合经营管理生产需求而制定的一些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及互相联系的措施、制度和方法等综合体,它是一个企业中有关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利于内部进行有效地经营管理模式,合理的对企业进行管理。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指,企业在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约束及自我调节的内在控制机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同企业的成败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建立设计企业中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健康的生存、良好的发展以及茁壮的扩大,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缺陷

(一)风险治理程度不足

通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不完善以及对风险治理重视程度的不够重视,都会影响到现行内部控制设计的正常运行。因为内部控制设计,主要是指治理者针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以及企业的状况而量身打造的,由于“经济人”的特性使然,促使企业的经营治理者在内部控制的设计过程中,很容易就给自己保留相应的操作空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然而却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投资者的要求。

(二)对“软控制”重视程度不足

内部控制的设计过分强调刚性政策以及程序等技术问题,由此忽视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价值和意义。由于人们在内部控制中扮演两种角色:一个是控制的主体,另一个是控制的客体,而当内部控制的设计没有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的道德、观念、态度、风格等因素考虑进去的时候,这种设计的内部控制就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员工产生抵触的情绪,严重阻碍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设计人员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逐渐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因此都急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导致无法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因此,很多企业干脆选聘国内外的专家帮助其设计并构建内部的控制制度体系。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很多相类似的模板,忽视了企业各自不同的特点。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只有能够避免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缺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实现管理和营销的双赢。

百时美施贵宝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享誉盛名的跨国公司。在内部管理的层面上,它打造了完善且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成为了西方内控研究的优秀案例。

百时美施贵宝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典范,在于它将保护资产的安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保证政策规章和法规被遵守以及提高管理效率当做努力实现的内部控制设计目标,因此有意识地规避了风险治理、软控制等负面因素的干扰。同时,它还遵循了适当的职责分离、合理的授权制度、适当的信息记录、可靠的资产安全、健全的内部审记四个基本原则,使其成功地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科学、合理、民主的监督和操控。在这种优越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导向之下,百时美施贵宝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年销售额为200多亿美元,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万多名员工的全球性多元化企业。仅仅在在2010年全球五百强企业排行中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由2010年的500位上升为2011年的405位。其营业额为194.84亿美元,而利润为31.02亿美元,利润率高达49.05%。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要意义

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作用范围极其广阔,不仅仅是防弊纠错,同时还要促进公司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我国三鹿公司因为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导致了“毒奶粉”事件的发生,这件事情严重的影响了三鹿集团的信誉形象,损失掉多年的市场。从三鹿集团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三鹿集团的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实施中所存在的弊端。若三鹿集团中的驻站员能够切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的事件也就不会发生。若三鹿集团中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可以对驻站员进行正常的监督,并及时发现控制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及缺陷,也就不会出现三鹿“毒奶粉”事件。在这一事件后,三鹿集团进行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严格的设计,从新调整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从新发展壮大自己。通过三鹿集团的“毒奶粉”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严重性。

三、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设计内容以及相应原则

(一)设计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控制企业中的财产安全 控制企业中的财产安全,主要是为了保障企业中财产物资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从而设计的相应措施及方法等。

2.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一般是指,企业中的各级员工,需要经过企业的批准及授权,才可以对企业中关于经济业务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理。若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企业的批准及授权,他们就不可以接触这些经济业务。这一控制制度的制定,让企业中的每一个环节及过程都职责明确,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某些发生的事件。

3.分工控制 分工控制一般是指,对于企业中相关的职务,务必进行明确的分工负责。杜绝一个人包办兼任。企业中这一分工控制制度在进行处理经济业务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相互监督以及相互制约。

4.控制人员素质 控制人员素质一般是通过相应的手段及方法,确保企业中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拥有同他们负责工作相匹配的综合素质,以便保障企业中相关业务的工作质量等。

(二)设计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1.相互牵制 一项较为完整的企业经济业务,若通过两个以上的互相制约的环节,进行有效地核查及监督,那么出现弊病现象的概率就极其低。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是指,进行互相牵制时,应该综合的考虑纵向控制以及横向控制这两个方向的制约机制。通过纵向关系以及横向关系的核查及制约,可以有效的降低弊病的发生。或者是在企业出现问题时,可以较早的发现,方便企业进行及时的纠正。

2.成本效益 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最为注重的部分,若单纯的考虑企业中的控制,进行控制的工作人员及相应的工作环节越多,那么企业中的控制措施也就更加严密以及复杂,这样进行控制的效果也就更好,出现弊病的现象相应就越少,但是在真正的进行控制时,带来的控制成本非常高。基于这种因素,在进行设计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务必要充分考虑投入成本同产出经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免造成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收入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所以,企业在进行设计控制点时,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以免因为它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造成得不偿失的现象,应该力求用最少的控制成本赚取最多的经济效果。

3.协调配合 协调配合就是指企业中各职能部门以及人员之间应该互相配合、紧密衔接及协调同步等,避免出现互相牵制但不兼顾工作效率的现象,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脱节及扯皮现象。基于这种因素,企业应该互相牵制,互相协调,进而保障企业进行有效地、连续性地经营管理活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基础是相互牵制,升华是协调配合。所以,企业中协调配合原则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4.岗位责任 企业中的管理模式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应该严格依据实行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对于这些岗位给以相应的责、权及利,规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及相应的处理程序。岗位责任中的关键因素是责任和权力,企业中建立什么类型的岗位责任,就应该给以这些岗位相应的权利,以便他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岗位责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分离不相容的职务,所以在对于企业设置岗位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记账岗位同保管岗位的分离、审核岗位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岗位及授权岗位的分离等。与此同时,企业务必使员工明确理解各自的岗位职责。

四、结束语

企业中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可以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并且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当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更好地、更快地发展,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企业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使企业逐渐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坤.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现代商业.2012,34(20):193--194.

[2]牛小燕.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2,03(02):101--101,103.

[3]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难题与对策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0,23(10):55--57.

[4]郭慧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商情.2010,14(05):79--79.

[5]王瑞.论现代企业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商情.2009,05(02):152--152.

[6]杨忠智.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改革与战略.2008,24(09):145--147.

上一篇:企业管理创新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体现预算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