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10-30 02:58:06

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好教学,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才能达到高效课堂,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和探索。我认为应该先找到原因,再探索如何去做。

1.从教师方面找原因。(1)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依照教材,根据自己的习惯,上课时完全跟着教材走;有的教师反而随意更换内容,不顾学情,不顾教学实际,大胆地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反而让学生在学习时漫无边际,一知半解,课堂教学效果就很低。(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注重考试成绩。这使得教师大多只注重教学结果,注重成绩,反而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没有重视,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一些教师在备课时缺少“备学生”这一环节,这样教师课堂教学的密度就低,忽视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关注,导致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脱节。

2.从学生方面找原因。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在学习中就显得很被动,对教师和教材有很强的依赖性;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上课时三心二意,注意力分散;有些学生在学校不爱学习,回到家里也没有人监督学习;有些学生丧失语文学习兴趣,无心应付考试,每次上语文课就昏昏欲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综上所述,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到答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每个人为了生存都要有更多的思考,这个过程就要用到语文知识。学习语文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其实是很有用的。

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感觉语文很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些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大家一起积极探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快乐,获得成功,从而大大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应该让课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在生活中不断思考,随时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监测学生的阅读、写作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阅读后,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重新回到教材中再学习和思考,最后就是实践。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信任为基础,以良好感情为载体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融洽相处,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不仅教师喜欢教,学生也喜欢学,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既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又要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五、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

学生大都拥有充沛的精力,很容易接受当今的新鲜事物,也有一些学生对新鲜事物反应有些迟钝,接受信息时有些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创造好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踊跃发言,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师紧跟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营造全班互动的气氛。课后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作业,并及时批改,适当安排每天的练字、阅读、作文等任务。所有这些过程,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不能教师一直在说,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成为一堂没有生动和活跃气氛的课,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互相合作、探究,最终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析 下一篇:做一个会“攻心”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