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攻心”的班主任

时间:2022-07-07 10:47:27

做一个会“攻心”的班主任

《孙子兵法・谋攻篇》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可见,兵家讲究“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是的,育人要先育心。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有类似的体会。

当所谓的“问题生”犯错误时,我会很严厉地批评,有时拿出请家长的“法宝”,直到让其服服帖帖为止;为了让学生学习,常常施以高压政策,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开班会的时候,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千方百计地打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非让学生就范、投降不可。以前我用的正是这种“攻城”之术,每一次我都获得胜利,看到学生遵守纪律,学习认真,我乐此不疲。但是,“攻城”有很大的副作用,而且这些看似和谐的现象都是表面的。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理仍不服气,他们总是想反抗,而且更多的是默默地反抗,这样会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学生心灵的扭曲,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不利。最后,我说我的,他做他的,我在明处,他在暗处,我在班里的时候,纪律、学习都能保证,我一出教室门,又乱成了一锅粥,好像是学生在和我玩“猫捉老鼠”。我只有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早上、中午到校,预备铃时进班检查,甚至在别的教师上课时我也要通过门上的玻璃“偷窥”学生,从早忙到晚,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我似乎从一个班主任成了一个班级保姆,学生也觉得我冷酷无情。

人的心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要让心服帖,我们不能给它狂风暴雨,而应该让它温暖。学生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都处在成长发育期,更容易被感化,作为班主任,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赏识。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研究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动机,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少一些打压,多一些交流。用真心对待学生,通过情感交流引起学生的共鸣,柔和、富于人性化地采取措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把心理交流融于日常的班级管理及学习生活的小事中,这样的管理和教育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学生犯了错不但能乖乖认错,而且能心服口服,知错就改,心甘情愿地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这些行为并非老师强迫的,但的确是我们的目的所在,这样不但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而且摆脱了班级保姆的形象,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学校的管理核心是对学生的管理,完善、细致的校纪校规固然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但是既要达到教育目的,又要做到智慧管理,“不战而屈人之兵”,做一个会“攻心”的班主任才是“善之善者也”。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的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才能对症下药。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要凭空推断,更不要在情况不明时就妄下结论。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要抓紧机会攻其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就会被激发、被调动,慢慢成长、进步;在学生犯错误时,要了解情况,让学生和教师有交流的机会,说出心里的想法,用教师的爱感化学生的心。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多观察、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是“攻心”的前提条件。

二、赢得学生的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或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感染、带动学生。学生也会把自己的行为与教师的行为对比,所以,如果教师自己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谈不上“示范”,恐怕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很难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专业素养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高修养赢得学生的心,这样才能实现言传身教的效用,这就是“攻心”的核心问题。

三、利用学生的心

在做好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心了,这是“攻心”的最终目的。由于教师已经了解了学生的心,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就会尊重、拥护教师,学生就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班主任也可以达到一流境界,“无为而治”。利用学生的心,可以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建立学习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纪律、学习、参加活动方面给每个小组评定成绩,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对“心”的工作,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抓住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和信服教师,做一个会“攻心”的班主任,我们的工作将事半功倍,捷报频传!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