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不打假”,谁之过?

时间:2022-10-30 02:54:47

文物艺术品“不打假”,谁之过?

亲爱的读者,当你拿到这期杂志时,南方已到了早春时节,虽然寒冬即将过去,艺术品收藏行业依然鲜有喜迅传来,几场大牌拍卖会低迷的成交记录足以表露这个行业的零落表情,几乎所有参与到这个市场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几丝寒意。但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种市场回调过程是一种“软着陆”式的健康回归,而不是破坏性的“垂直式”下降,市场仍不乏局部热点,这样的调整方式更加有助于挤出市场泡沫风险,提升市场品质。也促使这个行业多一点理性,多一些思考。

众所周知,影响艺术品收藏市场起伏因素有很多,首先艺术市场脉搏的波动也反映了中国国家经济的脉搏波动,在整体经济调整的大环境下,几乎没有几个行业不受影响;另外,赝品问题一直是困扰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一个顽疾,如不找到行之有效的对付方法,艺术品收藏市场难以在公众的信任中健康成长。

那么赝品问题为什么会成为艺术品市场挥之不去的顽疾呢?众所周知,赝品古今中外皆有之,但赝品泛滥成灾却是中国尤其是近些年来特有的现象,这不得不引发我们认真思考,为什么很多上当受骗者明明上了当,却常常投诉无门?更有甚者,有些上了当的藏家在上当受骗后,只是自认倒霉,连维护自己权益的想法都没有,因为文物艺术品市场有个“潜规则”,就是不打假。那么什么是“潜规则”呢?所谓“潜规则”就是指那些没有明文规定的,但却又是约定成俗的、被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一种规则。也就是说,在文物艺术品这个圈子里,人们根本就不认为应该打假,也从来没有打假的习惯,如此一来造假卖假的人既然不用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怎能不大行其道呢?

说到不打假,并非近年有之,中国艺术史上包容造假者或参与造假货的大名鼎鼎的艺术家不乏其人,在这方面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可以说是大画家沈周。沈周的弟子文徵明也有宽容造伪者的记录。而其另一个弟子唐伯虎更有造假贩假的记录,据史书记载,沈周对造假者的保护是因为对其窘迫生活的同情。文徵明对盗用其名者不但不追究,甚至对高明的仿作,他还加以鼓励和保护,据说是出于爱惜人才。而唐伯虎造假则与其“点秋香”如出一辙,绝非出于好色,而是体现了艺术家的特有的“机智”与“幽默”。更为糟糕的是,对于以上几位大师的做法,一直以来都被传为美谈,护假造假竟然成为他们的美德之一。

后来清代大画家任伯年也有这么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成名前的任伯年把自己画的扇面假落“任渭长”的名字在地摊上出售,结果被任渭长撞了个正着,任渭长不仅不追究甚至还为发现了一个人才而高兴,随即把任伯年介绍给苏州卖画的堂弟任阜长当徒弟。张大千也曾以造石涛赝品而闻名,张大千的假石涛骗过了陈半丁、罗振玉、黄宾虹等名家的法眼;而吴昌硕、溥心畲这些近代画史上炙手可热的名家,也都有纵容他人的记录……可悲的是这些事都被大家不分清红皂白地当成佳话、美谈来传扬,鲜有人对此提出过批评,后来启功老也以不打假的“美名”著称,据说当年齐白石在北平街头看到有人贩卖署自己名的假画,刚开始还当面斥责,不料而后又被造假者一番言辞所打动,于是竟收贩假者做了徒弟。

所幸的是,在这个赝品泛滥的时代终于有人开始反思这个问题。笔者看到陈传席写过一篇题为《从文徵明题假画谈起》的文章,说到“这事(指文文徵明题假画)对后人影响很大,也曾对我产生过影响。据说程十发先生也题过自己的假画……我不认为是他的眼力太差,而是他受了文徵明的‘美德’的影响,题字帮助穷人。但却惹下了大祸……我要认真检讨自己的,癸未(2002年)年前,我也题过假画……我以为自己也做了一件功德,干了一件好事。现在回忆起来,我们都错了……如果买画人相信了我们的题字,我们便坑害了消费者。我们帮助了一个人,又坑害了一个人,但被我们帮助的人也是坑害他人者,也是有过的,而消费者是无辜的,剩下的只是我们的‘罪过’,根本没有‘美德’可言。读书人主要是要学习古人的高尚品德,效法古人也似乎是读书人的品质之一,但不是古人的一切都要效法,因此,文徵明这一‘美德’还要重议。”

对书画行情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以上提到的众位名家的作品,无不成为书画赝品的重灾区,沈周、文徵明、唐伯虎等人名下,不仅有大量新造的赝品,老假也是泛滥成灾,这与他们对赝品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从某种程度看,甚至可以说他们助纣为虐,成了造假者的帮凶。正如陈传席先生所言,并非古人的一切都要效法,有些“美德”还要重新看待。古人也是人,也会犯错误,而如今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有必要对一些错误的观念进行纠正,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才有利于彻底净化我们的文物艺术品市场。

上一篇:牵手生活中的童话 下一篇:5.4亿美元债务压垮施正荣 地方政府宠爱毁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