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对问题学生的关怀

时间:2022-10-30 02:29:20

小议对问题学生的关怀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问题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在今天这个大环境下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还提差生似乎说不过去,但作为一个部级贫困县的一名政治教师,我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中确实还存在大量的差生。我在我们学校的附属中学一直教政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附属中学的生源条件比较差,按社会上一些人的说法那就是“已经被筛子筛过几道的了”,有的人甚至说“你们教这些学生,我担心你们自己都会被同化了”。

上学期?心理严重,组织纪律性差,学习成绩低下,行为异常,品德不良。这些学生是怎么差了的呢?经过观察和调查我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超级大班的出现。这几年大量的农村孩子涌入县城,各个小学、中学人满为患。县城几所小学在县教育局明令划分超级大班之前,各个年级各个班少则七八十人,多则八九十人,有些学校个别班甚至超过一百人,“划超”之后,小学各个班的人数也还是在七十五人左右。超级大班的出现,使教师心力交瘁,顾此失彼。

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特别是行为习惯、品行不良的学生,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已经失控。这些学生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夜不归家,通宵上游戏厅、网吧、,家长毫无办法不说,还不理解老师的做法。有时还让老师哭笑不得。有位家长给他孩子请假,让他孩子不上晚自习去陪一个朋友耍一晚;一个学生经常不扫地,孩子母亲却说:“老师,孩子不扫,我来扫,反正我没事儿干!”有的家长报名时干脆就对老师说:“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我对他实在没办法了。”

三是社会上的诱惑太多了。影视、报刊、游戏厅、网吧、茶馆等都对学生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据调查,这两个年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进过通宵网吧、游戏厅、录像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过行为,没钱就回家骗父母、甚至去偷、去抢。

二、如何努力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

面对这些学生的现实,我们哀叹也罢,自嘲也罢,那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究竟怎么办呢?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用教师人格的力量去感染“问题学生”。

所谓教师人格的力量,是指教师个人的思想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克鲁普斯卡娅也曾说过:“对儿童来说,教师的思想和品德是分不开的,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来的即使是崇高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

我至今记得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何老师,他那时已四十多岁了,教我们的语文,钢笔字、毛笔字和黑板字写得非常好,我们当时非常崇拜他,更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对他尊重不已的是,他对我们读初三的时候的一节课上发生的事的处理。那时我们班人多,调皮的也多,一天,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给一位老师的白衣服上滴了一滴墨水,后被同学们反映给了班主任老师,我们都以为这下班主任老师要狠狠惩罚那个同学了,可是让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没想到的是,那天,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只是当着全班同学说:“你滴在老师背上的墨水,老师可以洗,你的行为呢?你好好想一下吧?”第二天,让那位学生给老师道了歉,事后也没有通知家长什么的。让那位同学反而惭愧不已,再也没有做出过出格的事。

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可帮助教师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且对想当一部分学生来讲,教师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他们的心灵当中留下痕迹,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可是任何名言警句、任何教科书都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

二是教育“问题学生”学会自?“问题学生”由于经常在家里、学校受到批评、责备,往往自己轻视自己,自卑心理严重,而自尊心却又特别的强。这样很容易让他们在学校、家庭之外去寻求精神寄托,如抽烟、喝酒、、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所以我们要让“问题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现实,不逃避和否认自己的缺点,从而树立起自尊自信,在心中燃起点点希望的火星。我每接一个新入学的年级的时候,在开学的第一堂政治课上我都要给他们讲我从杂志上看到的一篇短文,以鼓励那些“问题学生”,题目是《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天堂》,内容是这样的: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另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第三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孩子的前途谁也不可限量,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智慧的眼光。

三是对“问题学生”实施生活教育。

我们以前的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水平,使学生普遍感受不到生活的丰富性和乐趣,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甚至变成“问题学生”。同时大量事实也证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老师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对生活有深入体验的学生,对学习往往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感悟,其学习动力强,效果和质量也比较高,学习过程也显得轻松愉快。因此,我们要把教材中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例子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得在教爱国情操的具体表现时,由于教材以及人们平时给学生提供的榜样太单一的结果,使很多学生都认为只有那些运动员、军人、科学家等才是具有爱国情操的人,而现实并非如此,学生们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普普通通的人在打交道。于是,我让学生讨论: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清洁工人打扫卫生、父母养育孩子算不算是具有爱国情操?是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具有爱国情操?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通过讨论学生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有个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还冲口而出:“老师教我们也是爱国情操的表现!”当时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学生高兴地笑了。

四是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底线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当机会与自由降临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底线道德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学校生活中,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作为教师,我们经常教育学生犯了错误,改正了就好了,但有些错误是一辈子都不能犯的,这就是要求学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道德。所谓底线道德,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我经常给学生讲陕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上的一个事例: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可见,底线道德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能使人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底线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底线道德不是该不该遵守的问题,而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和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一种义务。

当然,教育“问题学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而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必须锤炼自己,让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在教学上多下功夫,肯吃苦,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上一篇:谈论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 下一篇:教师的修养与学生认同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