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探索

时间:2022-10-30 01:05:40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216-01

《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在的人教版教材在编写“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探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我非常荣幸参加了海峡两岸小学数学问题解决”高级研讨会。会上聆听了来自北京的吴正宪、浙江的钱金铎、台北的房昔梅三位教育专家关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专题讲座,有幸观摩了三位专家及五位优秀教师精彩的数学常态课。通过观摩学习,我受益匪浅,对“问题解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走出“解决问题”认识的误区

问题是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练习题不一定是问题,反复操练的常规应用题也不是问题。解决问题不等于解答习题,也不等于解答应用题,也不是模仿例题、识别题型、回忆方法,求得结果的过程。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注重“教材只是教学的线索,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特别是利用和挖掘好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要概括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解决问题”教学的核心

我们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钱金铎老师谈到,在课前交流时,猜老师的年龄,学生的猜想很多,30岁,45岁,60岁……这时老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猜得准呢?我们待会儿上课首先来解决这个问题……钱老师很自然的引起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吴正宪老师的课中,出示了一副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许多孩子把画面的事物找了出来,一个孩子说他看到猴哥哥摘了7个桃,猴弟弟摘了3个桃。吴老师及时的对他进行了表扬:你不仅看到了猴、树,还发现了里面的数学信息,你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我想有了教师的这种引导,其他的孩子也一定学会要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出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画图辅助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加速器”

学生对于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加速”就要借助于一定的辅助手段。画图辅助分析就是这样一个“加速器”。吴正宪老师及康宁老师的课堂中都充分体现了画图对解决问题的帮助,画图能让学生更直观形象、深刻地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它的作用不可小视!吴老师的课上,通过让学生画图,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也让学生从运算的意义上理解了题意,为后面解决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康宁老师课中的例题是:小刚家九月份节约用水12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这部分内容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但教师通过让学生画线段图,充分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挖掘图中的信息,根据图示学生轻松的列出了多种解法,也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四、“得到问题的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价值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重要的教学目标。“解决问题”的内容贯穿在教材所有的数学知识领域中。我们不光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不轻易否定孩子的回答。让孩子们在自己动手中学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提升,属于孩子自己的课堂,才是有魅力的课堂。这是台北教育专家房昔梅给我最深的一点启发。在实验教材中,经常出现“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的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努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充分让学生提,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一个途径。

五、“回头看”是解决问题,知识构建的平台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所以说,知识贵在迁移。迁移,为新旧知识搭建沟通的桥梁,可以放缓新知识的坡度,利于突破难点。吴正宪老师讲到解决问题的步骤是:读题、分析题意――做好解题计划――画图、列式解答――回头看。最后一个步骤是“回头看”,我们可不能小看“回头看”,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回头看,看学生的交流结果,看新知与旧知有什么不同?看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有什么新的发展?在比较中巩固新知,在比较中升华新知。

六、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才能碰撞出思维创新的火花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寻找方法,在合作交流中理清思路,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新课改以来,不少教师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愈发重要。吴正宪老师讲到,数学是交流的语言,课堂是出错的地方。她在课堂上让做对的孩子和出错的孩子上台进行辩论,二年级的孩子太小,她就引导孩子提问、反驳、交流,让学生在辩论中发现错误,同时也让学生教育了学生,主动承认自己做错了,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教育新理念》上曾说过,我们教师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什么是创新精神?不是会解几道数学题,而是要学会提出问题。我想通过这种课堂的潜移默化,难道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吗?

七、“解决问题”的积极评价彰显教学语言的艺术

以前,我们对于学生回答得对,回答得好,常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语言表扬,正像吴正宪老师说的,孩子认为老师都表扬我,说我最棒,这时他便会洋洋得意,不会专心听讲了。而吴正宪老师的独特的表扬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画图时,孩子说到4外面画圈时要画小一点,7外面画圈时要画大一点,吴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对数的感觉真好。”在辩论结束时,她这样说道:“我羡慕你们一次就做对了,但也羡慕你们,你们虽然错了,但却学会了倾听、交流、改错,你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机会。”再如:你的想法已经接近数学大师的想法了!这些语言远比“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些话语更具激励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将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勤于思考,精心设计,努力创设高效、智慧的数学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冲击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上一篇: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翻译问题 下一篇:同一节课的成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