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30 01:00:56

苏州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策略研究

摘 要:苏州作为鱼米之乡,农产品种类丰富,也逐渐形成了各类农产品产业群,但在发展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买贵”和“卖难”现象屡屡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从生产,流通和销售三个角度对苏州农产品的发展提出了优化策略,通过产销一体化来实现苏州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转型升级。

关键词:苏州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28

0 前言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保证农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及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苏州作为鱼米之乡,农产品种类丰富,目前已形成了以优质稻米、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为支柱的优势产业群。农产品流通连接着生产与消费,但由于苏州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当前农产品供应日趋丰富的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加上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买贵”和“卖难”现象屡屡发生。另外,由于农产品集散市场布局不合理导致流通环节过多,以及由于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造成农产品中间流通成本上升,结构性供需矛盾严重。而农民面对“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既要承担农业生产的各种风险,却又不能从农产品价格的升高中获取利益,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为农产品生产主体和市场之间搭建多种形式的对接平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优化策略以有效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顺畅流通。

1 苏州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优化策略

1.1 培育专业化的生产主体

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方面,应培育更加专业化、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以满足现代流通的要求。生产主体既包括农户,也包括农业合作社及农业基地。对于农户应加强鼓励、教育和引导,通过国家的补贴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农户们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掌握现代农业技巧,使进城务工人员有热忱返乡务农或创业。对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引导合作社向正规化方向发展。鼓励多个合作社成立联合社,以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加产品的多样化。其次,加强合作社的能力建设,通过示范社建设和加大培训、财政支持等手段,支持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品分级、包装,进行品牌化经营,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好地完成产销对接。

1.2 建立规模化的生产组织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小的特点,应鼓励零散农户以土地承包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组织或者农产品基地,进而深化土地合作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对接能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夯实产销对接基础。或者建立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产品生产聚集,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规范管理。

1.3 推广科学化的生产方式

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科学化,加快成果转化。一是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可以加大生物技术引进应用力度,发展生物育种、生物食品、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提高生物科技农业覆盖率和产品竞争力。二是与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和对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团体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合作,创办科研试验基地,实现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改良。在原有农产品发展不理想的情况下,引进新品种试验,发展种苗基地化,进行良种繁育,进而扩大商业化生产。四是加强地方资源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开发。对苏州特有的西山柑桔、太湖三白、水八仙、地方家蚕、碧螺春茶等农产品资源设立科学保护地和资源库,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稻米、特色畜禽、特种水产和经济林果进行科学保护开发。

2 苏州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优化策略

2.1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流通的过程其实就是物流的过程,包括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和运输配送过程。而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效率,影响产销对接时间,资金周转率及产品的耗损率等。因此从政府层面各部门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包括公路建设,车辆的购置,站场的完善,仓库功能的优化等,尤其是二级批发市场或者三级批发市场,应该增加其冷链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冷链方面知识培训,部分连锁超市冷链设施不够齐全,市场零售人员专业化知识培养也有待加强。其次配送方面的服务质量水平也应该提高,减少配送途中的损耗。推广农业物流专用运输车的使用,大力发展特种专用车辆和重型专用车辆,逐步减少柴油使用量和尾气污染排放量,实现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的绿色配送,并根据农产品不同种类的不同需要,在运输车上建设必要的低温库、冷藏库,推进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

2.2 完善冷链运输体制

农产品运输,很大部分集中在生鲜农产品上,如水产,禽蛋肉,水果蔬菜,鲜花绿植等,这些物品在运输过程需要保鲜,且容易枯萎腐烂,这就需要在整个运输配送和仓储体系中,运用冷链技术,保证温度的控制。建议苏州交通部门在各收费站开通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的“绿色通道”,免征过路费,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通行,减少在运输途中的滞留时间。目前苏州本土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已与顺丰物流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东山枇杷、凤凰水蜜桃、洞庭碧螺春、阳澄湖大闸蟹等。因当季水果保存周期短,苏州的顺丰物流公司特地成立水果运输部门,通过全程一站式冷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鲜的水果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种全程冷链的运输方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使其知名度和客户群面向全国。其他生鲜农产品也应以顺丰冷链运输为榜样,采用冷链运输方式,扩大销售范围。

2.3 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农产品的产销衔接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可以通过短信推送、电视固定频道定点播放农业新闻、开设本市农产品网络链接、菜市场电子屏幕等方式来提供农户们关于订货、储存、运输以及消费者们的需求等信息,让农户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指导农户们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来进行判断并实施生产,从而缓解农产品的无效物流的现象,增加农户们的生产收益。政府部门和三大运营商可以进行合作,定期将相关的农产品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相关农户的手机里,农户可以通过相关的手机订阅查看,另外与电视台进行合作,进行定期的电视直播讲座,为农户讲解相关的销售手段与渠道。其次,政府在官方网站上建立农产品相关的信息链接,供农户们及时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

3 苏州农产品营销方面的优化策略

3.1 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平台,实现产销一体化

为了促进生产与消费更好衔接,可以通过建立电商平台的方式实现产销一体化。在整个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参与其中,实现线上线下运行方式的有机结合。网站形式应该多样化,既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浏览订购,也可以开发手机APP供消费者浏览选择,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选购自己所需农产品,节省了去菜场或超市选购的时间,简单方便。生产基地接收到消费者的订阅信息后统一进行线下配送,或直接送至门户,或在小区内部设立格子冷柜领取站,消费者可刷卡进行领取操作,也可输入密码领取操作。电商直营的方式不仅扩大了销售范围,而且有利于实现顾客依赖和忠诚,为长久销售扩展了人群。

3.2 拓展产业链,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流通主体。“基地+加工+直销”模式主要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组织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养殖基地建立货源供给关系,积极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公司直销渠道,在储藏、加工农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适应规模化运营的现代物流配送能力。首先,联结基地,建立定向收购关系。龙头企业与种养殖基地建立农产品购销合同,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指导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高质、稳定、安全和健康。其次,以市场为导向,拓宽销售渠道。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种养殖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增强产品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提高竞争力。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积极与大中型连锁超市及加盟店建立定向供应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增加销售终端消费者类型,除了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基对接外,还可以增加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农消对接的模式,实现销售范围扩大化。

3.3 发展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苏州农产品应借鉴其他地区和产品的品牌化经验,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点提升碧螺春、阳澄湖太湖大闸蟹等一批原产地品牌保护,开发苏太猪、梅山猪、太湖鹤等一批特色优质资源品牌,关注东山枇杷,西山杨梅,碧螺春茶叶和蚕丝等,将各品种依据产地及品质进行品牌化建设,注册商标,提高其知名度。加大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市场份额大、信誉度高、影响面广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同时融入“绿色低碳环保”的品牌思想,实现生态化经营。

3.4 开发农产品旅游观光园,打造创意文化产业

开发农产品生活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开发文化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农产品产销市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开创新商机,新市场,和消费的新时尚。如苏州可以建立农产品生态产业园,农家乐,或者举办草莓、水蜜桃等的采摘活动,开创采摘节吸引顾客。由苏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不定期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推出一些创意性农产品及农产品包装,如茶壶南瓜,迷你西瓜,连体枇杷,带字桔子,特大寿桃等的展示,吸引外界投资商及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通过姑苏文化,诗词歌赋,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引领消费者在观光的同时,享受文化的熏陶,在欣赏和了解农产品的同时,推广姑苏文化。

4 结论

总之,苏州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产供销各方面协调努力,只要苏州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提高标准,扩展规模,壮大龙头,拓宽市场,培育品牌,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那么农村转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资优化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苏州市行政管理学会.城乡一体化建设苏州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

[2]张西华.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实现途径研究[J].甘肃农业,2010,(12).

[3]解成威,王姗姗,杨方.基于“农校对接”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2).

[4]傅进.浅谈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5]杨大蓉.创新性社会下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研究―以苏州为例[J].北方经贸,2010,(10).

上一篇:经济走向对经济学类毕业生就业影响 下一篇:英语新闻播报中的语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