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30 12:32:50

国内外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摘 要:盈余质量是当前经济学和财会学普遍研究的热点领域。对盈余质量进行研究有助于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本文将从盈余质量的含义、影响因素、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中外有关盈余质量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

关键词:盈余质量;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一、盈余质量的含义

对于盈余质量的概念内涵,理论界和实务界迄今为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国内外学者按照各自的理解来定义盈余质量,主要从持续性、真实性、相关性三方面来界定:(1)20 世纪60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格洛弗首次将盈余的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主要问题,Richardson认为盈余质量是在未来期间盈余能够持续的程度。彭曼和张小军(2001)认为当期盈余是预测未来盈余的指示工具。(2)Schipper 等定义盈余质量为净收益与实际盈余差别的大小,周建波指出应该用上市公司盈利中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占比来反映其盈余质量,而不是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实现的赢利反映。(3)Beaver 提出盈余数字传递的是有助于投资者判断估计经济效益的信息。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市对盈余公告反映明显,盈余信息含量丰富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投资者决策。

本文赞同相关性定义,因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盈余质量影响因素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会计盈余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影响因素干扰我们对盈余质量的判断。

1.外部环境因素

李小奕(2005)统计了证券监管机构及其他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者的处罚次数,发现处罚力度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侯晓红(2006)发现企业经营环境对盈余稳定性影响大,申富平、黄思远(2009)认为企业所在的行业较大程度影响企业盈余及其质量,如果是政府扶持行业,盈余质量提升快。

2.会计理论因素

侯晓红(2006)认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会对企业资产和盈余产生影响,会计环境与会计政策会影响企业盈余的真实性与相关性。张瑞丽、李少轩(2010)指出由于会计规范存在漏洞和局限,使得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调整账面盈余,从而影响盈余质量。刘晓敏、杜萍(2011)发现会计准则的质量与盈余质量相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影响了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3.内部管理因素

(1)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行为

申富平、黄思远(2009)认为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行为是影响盈余质量的主要原因。陈旭东(2009)指出盈余管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韩晓明(201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资本市场对于盈余管理程度低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认可度最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价值相关性越低;盈余管理具有影响盈余持续性的反转的特点。

(2)公司治理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涉及面较广起步较早。Rajgopa(199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存在能够降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成本,机构投资者会分担股东的监督任务,从而使使管理者操纵盈余的机会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提高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及其信息含量。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朱松(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与会计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即较高的控制权起到了可信的承诺。王化成、佟岩(2006)研究发现大量控股股东缺位是影响我国企业盈余质量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控股股东为国有股股东时盈余质量会降低更低。孔东明,邵园园(2011)基于我国证券市场,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盈余质量与资产流动性的关系,发现盈余质量对资产流动性的边际影响是显著增加。张继袖、陆宇建(2007)的研究表明,在多数年份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国有股东时,盈余信息具有更高含量。

4.内部控制

Jiambalvo(1996)认为内部控制有效就能限制管理层操纵盈余的能力。Bell 和Carcello(2000)发现内部控制无效的公司出具财务舞弊报告的概率更高。我国学者也对内部控制信息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张国清(2008)基于自愿性信息披露信号传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内部控制的提升并未伴随盈余质量的提升。张龙平、王军只和张军(2010)发现首次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在其审计行为发生的当年会计盈余质量会有所提高。孙文娟(2011)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基础研究内控质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发现定内控信息的定期披露并未改善盈余质量,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行为也没有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而改善。

三、盈余质量评价体系

盈余质量评价,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盈余信息的质量特征即其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其目的应该服从于财务报告的目的,最终有助于投资者决策。

杨琼(2009)基于会计盈余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的成本效益原则与可理解性原则,从持续性、现金保障性、成长性、安全性四个方面建立了单项评价指标。侯晓红在分析盈余质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盈余质量六维分析方法。李伟雄、丁淑丽、黄欣欣(2010)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一个便于理解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范晓军、刘学华、陈世金、李佳、沈雪丽(2009)在借鉴国外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认为,虽然国内外对于盈余质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更多的采用的也是实证研究方法,但是很多都只处于描述性阶段。另外,我国证券资本市场不成熟,资料数据的取得很困难且不全面,研究结果可靠性很难保证。从盈余质量研究成果来看,国内盈余质量研究仍相对较少,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的广度、深度仍需扩展。(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伟雄,丁淑丽,黄欣欣.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财会月刊,2010.

[2]张瑞丽,李少轩.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0.

[3]韩晓明.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质量[J].财会研究,2011.

[4]Collins D.W., Kothari S.P. An Analysis of InterTemPoral and Cross-sectional of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1989,(11):143-182.

上一篇:微时代下中小企业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的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