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小费研究综述

时间:2022-06-30 04:14:05

国内外小费研究综述

摘要:小费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它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习俗、经济意义与价值取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综合评述了小费的起源、内涵、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进展,并就小费研究的趋势及小费制在我国的实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费;社会习俗;综述

中图分类号:17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12-0122-05

欧美国家的顾客在餐馆、酒吧、饭店、理发店等场所付小费给服务员已经成了一种惯例与社会习俗(customs),而且这种习俗的经济意义重大。仅美国就有300多万员工在33个与小费有关的行业中工作,顾客每年光在餐厅就支付总额约为260亿美元的小费(Brenner,2001)。近年来,小费已经成为了西方经济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下面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小费的起源。Segrave(1998)认为小费源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庄园,那时庄园主为感谢仆人的努力工作而赏给一些零钱就是今天的小费。而Bodvarsson等(1997)则认为小费与酒钱有关,即古代欧洲的酒客为了不让服务者嫉妒自己有能力坐在酒吧里喝酒,在离开时赏赐给一些零钱,让他们也去买酒来享用。Brenner(2001)指出,小费(TIP)是“To Insure Promptness(保证快捷)”的缩写,理由是,在16世纪初的英格兰,咖啡馆里都放有一个刻着“To Insure Promptness”的黄铜壶,只要客人往壶里放些零钱,就可以得到快捷的服务。后来就直接用“TIP”表示确保快捷服务的意思,进而演变为今天的小费;Azar(2004)的研究结论与以卜观点有相似之处,即小费大约在16世纪英国的餐馆中首先出现,然后传到欧洲其它国家,直到19世纪末才在美洲出现,当时富裕的美国人为了显示自己紧跟欧洲的时尚,开始在餐馆中付小费。到了20世纪,当小费在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被服务费取代的时候,它却在美国服务行业中流行开来。这说明,小费是一种经历了漫长历史演变的社会习俗(Azar 2007)。

一、小费的经济学内涵

小费虽然是一种习俗,但蕴涵着深刻的经济意义,所以,许多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小费进行过研究。张五常(Cheung,1969)最早从合同承担的角度指出,如果顾主需要很大的成本才能监督消费合同的执行,或服务质量对消费者很重要时,小费就是对高质量服务的一种补偿和奖励方式。Schmidt(1985)也认为小费是顾客保护自己得到优质服务的工具,特别是当服务产品商标机制不健全时。刘宝宏(2004,)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旅游业中的小费现象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小费是企业对难以完全清晰界定而留在公共领域里的产权(先占权利)的一种间接定价,其目的在于降低企业因交易而面临的机会成本。贾跃千(2006)等人认为,小费产生于服务者劳动的不确定性,其多样化的合约安排则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以及不同行业的服务劳动所占比例的影响,目的在于克服消费者和服务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李军(2007)也对导游小费进行过解释:导游小费是导游与游客之间心理契约的一种价格,是游客对遵守心理契约的导游人员付出的报酬。与国内相关研究不同的是,西方学者(Bodvarsson,etal.。1999;Lynn,2005)认为,从本质上讲,小费是顾客为了遵守社会习俗,表达对服务者的感谢,同时也避免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而按照一定消费比例支付给服务者除消费额以外的费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关于小费研究的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小费的经济内涵及中国实行小费制的可行性方面。

二、影响小贽的因素

顾客支付小费的数额因国家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而论,美国人给小费最普遍,其次是英国人跟澳大利亚人,中国大陆游客给小费的现象比较少见。Tumer(2001)对到澳大利亚旅游的印尼、日本、韩国、中国和泰国游客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人给小费的数额与澳大利亚差别最大,其次是韩国人。IDewald(2001)在香港分别对来自3个亚洲国家3个西方国家的游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小费习惯在香港并不是很流行,但是西方国家的游客仍按原来的习惯支付小费,而亚洲人支付小费的比例与数额都较少。Lynn(2000)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研究发现,小费现象在那些强烈追求个人成就与权利的国家里更加普遍;而在那些认为个体对工作单位有依赖关系的国家里就不太普遍。也就是说,不同的小费支付也反映了国家间的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人们支付小费的数额也不尽相同。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人们支付小费的行为呢?

(一)服务质量

一般认为,服务质量是影响小费的最重要因素,真是这样吗?Mok(1999)等人通过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小费与服务者服务质量之间确有正向关系,但与饭菜质量并没什么联系。Lynn(2000)通过多元分析指出,小费与服务质量的关系比人们想象的要弱一些,因此,他建议管理者不要根据小费的多少来判断服务质量的好坏。Bodvar8son(1997)等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IS)分析了在一家墨西哥餐馆用餐的274位客人后发现,一般研究者低估了小费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关联度,即服务质量极大地影响着小费数量。但是,Lyrm(2004)对Bodvarsson(1997)等的分析逻辑、研究方法与结论提出了疑问与批评,并认为2SLS方法存在测量效度问题。他运用普通二乘法(OIS)重新分析了相同的数据,得出了与前者不同的结论,即小费与服务质量之间仅存在微弱的关系。总之,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普遍说明,小费与服务质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显著。

(二)服务者与顾客的互动

服务者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这对小费有影响吗?Seiter(1998)等就研究了“告别语”对小费的影响。他们把告别语分为两类,一类是温暖型的(如上帝保佑美国、美国万岁等);一类是普通型的(如再见、祝您一天愉快等)。研究发现,如果服务员在客人结束用餐时问候语是温暖型的,客人留下的小费要稍多些。这说明个性化的告别语能增加客人支付小费的意愿。Garrity(1990)则研究了服务员自我介绍对小费的影响。他发现,如果服务员在介绍时提到自己的名字并与顾客进行简单交谈,得到的小费比例为23.4%,否则得到的小费比例为15%。Dirks (2004)等还研究了肢体接触(body touch)对小费的影响。通过对美国4位侍者和400位顾客的观察发现,如果侍者在服务时与顾客有接触行为(如握手、拍肩、击掌等),得到小费的比例要高些,如果是异性,情况更是如此。同样,Gueguen(2000),调查也发现,法国酒吧中服务者与顾客身体接触也能提高小费的比例,虽然

在法国酒吧客人给小费并不常见。然而,Marshall(2005)的研究却与Dirks(2004)等人的研究结论有点矛盾。他观察了120对英国客人(240位,每对一男一女),其中60对客人与服务员有接触及交流,另外60对没有,结果两组之间支付小费的比例无显著差别。此外,也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服务员在服务时不经意给客人一些小礼物(如糖果),那么客人在结帐时将付更多的小费,Seiter(2007)的实地调查也支持了这一观点。以上研究说明,服务者与顾客的互动对小费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不同国家情况并不完全相同。

(三)顾客光顾次数与消费额

经常造访商家的常客与非常客支付小费有差异吗?Ineson(1999)等调查发现,常客支付小费的比例要高于非常客。但是,Bodvarsson和Gibson(1999)的研究又否定这一结论。他们对美国明里苏达州7家餐馆的7000名用餐者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只有2家餐馆的常客支付小费比例要高于非常客,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用餐者会先以社会支付小费的一般标准为起点,然后再根据自己接受服务的质量来决定付小费的比例,Lynn(2004)等人的调查结果也支持了以上观点。这说明,顾客光顾次数与小费多少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消费额与小费数量间的关系则是肯定的。几乎所有的研究者(Lynn,etal,2001;Sanchez,2002)都认为:消费额越大,客人支付的小费也越多。Bodvar880n和Gibson(1999)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肯定地说,消费额是影响客人支付小费(绝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小费数量与消费额的比例却随着消费额的增加而减少。Lynn(2005)还根据自己及他人的研究,总结了几种有可能增加小费的服务行为:服务员自我介绍、恭候在餐桌旁、对客人微笑、与客人接触、在顾客结帐时在帐单背面写上“谢谢”等。

总之,影响小费的因素很多,除了社会习俗、消费额、服务质量,服务者与顾客的互动之外,消费者的经济水平、消费期望、受教育程度,甚至是民族、宗教也对小费产生影响。

三、小费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应用经济理论,如劳动经济学、社会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博弈论和组织行为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小费的本质、功能、存在条件、是否增进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研究。Ben-Zion和Kami(1977)第一次把经济模型运用到小费研究中,他们建立了一个关于客人选择支付多少小费及如何支付与服务者选择提供多少服务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得出结论:服务者努力的边际收益必须大于他们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小费才会存在,如果服务者的流动性太高或客人不经常光顾同一商家,那么小费的比例将不断变小。Tumer等(2001)使用经济模型研究了小费的功能,他们认为,当保障顾客与商家之间契约行为的机制不健全时,小费最终保护的是顾客的利益;对同样的边际服务成本支付不同的小费并不一定导致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而且有可能降低商家的营销成本与客人的搜索成本。Sehmidt(1985)则从商家角度研究了小费,他认为,不同客人的需求函数、价格弹性与小费支付倾向不同,通过小费而不是提高消费价格能增加商家的利润。

对小费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最多的是以色列学者Azar(1981-2008)。到目前为止,他共发表了20多篇小费研究的学术文章。Azar(2002)研究了商家对服务者的监督与顾客利用小费手段对服务者进行监督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商家的最优监督力度与小费所产生的服务激励呈反方向关系。也就是说,小费对服务者的激励作用越大,即使商家减少对服务者的监督,服务者也越愿意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商家倾向于小费对服务质量有较高的敏感性(较小的服务质量变化引起较大的小费数额变化),这样商家既能提高服务价格,又能减少监督成本。2005年,Azar又使用经济模型研究了小费作为一种社会习俗存在与演变的过程。他认为,如果人们遵守这种习俗的成本较高,且支付小费仅能避免社会负面评价(social disapproval),而得不到其它效用,那么小费这种习俗将逐渐消失。但是,小费习俗不仅能保留且小费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人们从支付小费的行为中得到了某种效用,例如,给人留下了好印象,展示了自己的大方、善良、感激和同情,这也是小费之所以在低收入服务行业(如餐馆)中出现,而没有在高收入服务行业(如律师、理财师)中出现的原因。除Azar外,美国学者Lynn(1984―2007)也对小费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他(2005)认为,人们付小费是为了获得社会赞同(social approval)、突出平等关系(equitable relationship),而不是为了将来得到更好的服务。此外,Lynn(2005)还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了如何提高服务者的小费收入,并认为,这样做的最终受益者还是企业及管理者。

从以上小费理论研究方法中可以发现,西方学者对小费进行模型化研究的趋势十分明显,即使是有些看似无法建立模型的问题。

(二)实证研究方法

小费的学术性文献大多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上文提到的小费影响因素,都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般来说,小费的研究者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都要到餐馆或酒店进行直接调查、采访,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其中,调查又分为对服务者和对消费者的调查两类。对服务者的调查就是研究者与服务者合作,调查其不同服务行为与态度对消费者支付小费的影响;对消费者的调查是在消费者离开消费场所时进行,包括顾客的消费额、小费量、服务质量评价和消费人数等变量。这种研究方法的难点是样本的数量和质量,而调查表的信度、效度和统计分析方法也常常遭到质疑。例如,上文提到,Bodvarsson(2003)等人的实证分析方法与测量效度就遭到Lynn(2004)的批评与质疑。

(三)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由于有相当的难度,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国外小费研究中也不多见,其基本范式是:先根据理论提出一个假设,并构建数学模型,经过推导。得到一个可在实践中验证的“预设(pre-assumption)”。然后进行实证调查,如果调查结果验证了“预设”,那么,先前的理论假设就是正确的。例如:顾客付小费是为了将来得到更好的服务吗?如果是这样(“假设”),Azar(2004)通过服务者与顾客双方效用函数的模型推导得出:回头客(repeating customers)支付的小费数额对顾客质量的敏感度要高于非回头客(non-repeating customers)(“预设”)。14l然后,Azar又调查了597名餐馆顾客(包括回头客和非回头客),通过

小费额与服务质量评价的计量结论显示:小费数额对服务质量的敏感度在两组顾客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他得出结论,对未来服务质量的考量(future service eonsiderafion)不是顾客支付小费的原因。此外,Bodvarsson和Gibson(1997,1999)也利用该方法对小费进行过研究。笔者比较推崇这种研究方法,因为它吸收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避免了其缺点:理论方法虽然推理严谨,但无法得到现实的验证;实证方法虽然来自实践,但缺少充足的理论依据。

四、关于小费制在我国的实行

小费是历史的产物,社会文化的体现,虽然在国外它是一种通行的服务激励机制,但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支付小费的习惯。我国消费者能否顺利的接受小费,宫斐(2007)认为,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情况下,小费制不具备实施的文化土壤,不适合在旅游行业这样一个典型的跨文化行业中实施。于建原(2004)同样提出,中国实行“小费制”还需要一定的条件。李军(2007)等也认为,我国推行导游小费制度的环境尚不具备,导游小费制只能在“纯玩团(不进店购物)”内采取自愿性小费的形式。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小费是社会文化交融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引入小费制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彭泗清(2004)认为,小费是来自客人的明确物质奖励,是对服务人员的有效激励因素,这正是中国服务业所缺乏的。他还提出,在中国实行小费必须更新人们的观念,逐渐增加服务关系的信任度。

笔者认为,我国顾客还没有给小费的习惯和意识,在所有服务行业中实行小费制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在客人与服务者高接触的接待业(如住宿、餐饮、旅游接待等)中可以尝试实行小费制。原因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把接待业看成是地位较低的行业,对服务者尊重不够,多数顾客认为自己可以对服务员进行任意使唤,不存在感谢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接待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构建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如果顾客给付提供了优质服务的人员小费,既能体现顾客对服务者劳动的尊重,也能激励服务者努力工作,易于形成中国服务业的良好形象。

五、未来小费的研究方向

小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与社会现象,有大量问题等待研究:(1)小费这种社会习俗是怎样形成与演变的,为什么同在服务业中,客人给一些服务者(如侍者)付小费,而不给另一些服务者(如律师,空姐)付小费,即使对他们的工作很满意?(2)一些国家的小费现象对另一些国家(如中国)有影响吗,如果有,影响机理是怎样的?(3)政府对服务者得到的小费应该征税吗?对有小费的行业是否有必要设定最低工资标准?(4)目前有小费的行业将来有没有可能变成没有小费的行业(反之亦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人们进一步理解小费的演变、本质、特点、功能与发展趋势等,也有助于其它社会习俗(如捐赠)的研究。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及其防范 下一篇:对外经济政策的国内政治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