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其对策初探

时间:2022-10-29 11:40:1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其对策初探

新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给课堂带来了的新活力和希望,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由于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风格和兴趣爱好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许多表面生动活泼的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使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走进了以下四条“死胡同”.

其一,把“满堂提问”变为“满堂灌输”.提问是一门艺术,假如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提问代替满堂灌输,这样违背了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课堂上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鼻子,盲目应付回答各种问题,不能形成以知识构建、发展和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互动合作只是表面热闹,实际上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二,把“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由”.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参与探究的重要性,可是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在学生讨论题目时出现漫无边际的现象,课堂效率事倍功半.

其三,把“精讲精练” 变为“少讲少练”. 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四十五分钟内的效率,对重点、难点知识不进行深入启发、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当堂练习以模仿练习为主,甚至出现重复题型的怪现象.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譬如:教师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的前提下,学生练习时只会套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其主要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

其四,把“师生合作”变成“师生合伙”.有些教师安排学生教学小组合作时,没有预设好活动的程序,造成一有疑问,无论难易,马上布置前后4人小组坐在一起讨论,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这样讨论往往时间过长,使学生最后变讨论为聊天.

鉴于上述教学误区,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第一,淡化形式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新一轮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他们循循善诱的创设教学情境,灵活的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讨论,适度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证明:教师在实践中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应用”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诸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避免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漫无边际的游曳,既直达问题的核心,又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第二,自主探究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和谐、持续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科学、合理的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知识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给,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推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真正凸显学生,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譬如,笔者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请学生思考:随意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是否能猜到以上两个结果各占一半?接着让学生去大胆的尝试,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到教材上的表格中,并请数学课代表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鉴于试验次数有限,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次数与猜想有出入,笔者就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几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从而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步提高.

第三,明辨“是非”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随着教学内容的步步深入,学生对前后知识往往分辨不清,产生知识点之间的干扰局面.所谓明辨“是非”就是让学生既了解知识点之间的不同点,又能感知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譬如,笔者在讲授“有理数的减法”时,特别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4-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学生学习“代数”和时,笔者又强调把“4-7”看成正“4”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此时,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假如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如,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出错,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明白不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数以及方程,不影响解集.教师只有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才能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只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个性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