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对电力企业价值的影响

时间:2022-10-29 11:33:30

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对电力企业价值的影响

[提要] 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沪深证券交易所2009~2013年连续上市的电力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营运资本管理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率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流动负债比率与企业价值呈现正相关。最后,针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电力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9日

一、引言

自建国初期以来,电力行业就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因为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与宏观经济保持着较高的相关性,在经济上行的过程中,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而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在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国有控股水平较高,具有相对的垄断性,但电力资本市场在国家规划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就在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强调:要推动民营资本顺利进入金融、能源等领域。可见,伴着国民经济的深化改革,电力行业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目前,西方国家的营运资本管理体系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力求通过内部资本和外部融资的紧密协调,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和健康良好的财务状况。国内许多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更多是凭经验行事,没有清晰的营运资本政策,往往仅追求满足短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保证资金的暂时性安全。可见,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都亟待高度重视和深度探索。企业的价值提升和蓬勃发展对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合理制定和顺利实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拟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发现电力这一特殊行业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期对电力行业的营运资本管理和企业价值提升有所帮助。

二、理论分析

(一)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理论。作为营运资本管理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投资政策与融资政策相互影响。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会对融资结构产生影响,流动负债的融资策略又会对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产生制约。一个企业所采用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与融资政策相结合,就构成了整体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具体又可分为中庸型、激进型、保守型三大类。(表1)

一些学者通过比较流动资产比率与流动负债比率的差值来界定企业整体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类型: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负债比例|

(二)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特定的资产综合体,在现实市场条件下的交换价值,其价值大小由企业获利能力来决定,是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获利能力价值和潜在获利机会价值的总和。纵观以往文献,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企业资本结构、企业财务功能的转变、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企业的资产重组、垄断能力、品牌价值等。

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实体价值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相对价值评估法以及期权定价法等。综合考虑企业的评估方法与评估指标,本文在改进实体价值法的基础上采用托宾Q值作为因变量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

(三)营运资本管理、供-产-销和企业价值。营运资本管理和企业价值创造密切相关,营运资本以价值流的形式贯穿于企业供-产-销的各个环节,而企业价值的实现来源于各个环节价值增值的凝结。只有营运资本在产-供-销各环节上实现有效的运动和循环,才能保证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用流动资产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依次衡量营运资本的投、融资政策。

假设1: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激进度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越小,说明企业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长期资本相对较多,企业获得较高盈利水平的可能性就较大。此外,过多的流动资产占用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即流动资产比例越低,表明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越激进,企业的盈利水平就越高,也越能提升企业的价值。

假设2: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激进度与企业价值负相关

对电力公司而言,若失信于供应商、员工甚至银行,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此外,短期银行借款比例较大,还会受到利率波动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不断续借短期借款支付的利息高于长期负债利息成本的情况。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沪深证券交易所2009~2013年我国连续上市的电力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进行实证研究。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在进行适当筛选后,最终选取了49家电力上市公司在2009~2013年间的财务数据。本章财务数据大部分搜集于新浪财经数据库和中国证券市场数据库(CCER),并借助EXCEL进行整理。

(三)变量选取。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本文用流动资产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依次衡量营运资本的投、融资政策,使用基于市场价值的托宾Q值(TQ)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价指标。另外,由于企业价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引入企业规模和资产负债率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表2)

(四)模型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三种模型,本文结合选取的样本数据情况选定如下模型:

Yit=β0+β1CATit+β2CLTit+β3LNTit+β4LEVit+ui+εit

其中,Yit为第i家企业在第t年的TQ值;

CAT为流动资产比率;

CLT为流动负债比率;

LNT为企业规模;

LEV为资产负债率;

β0为截距项,i=1,2,3…N;t=1,2,3…T;

ui为随个体变化而变化的虚拟变量;

εit是其他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归入随机扰动项。

(五)相关性分析。在研究分析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时,考虑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有必要先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得到样本公司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表3)

由表3可知,企业价值的变量TQ与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指标流动资产比率(CAT)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与预期相符;TQ与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指标流动负债比率(CLT)正相关,尽管是在5%的水平下显著,与预期不符;企业价值与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均呈正相关关系,但与财务杠杆的显著性不强。但以上关系只是初步的判断,为了避免潜在多重共线的问题,还需要结合多元回归结果进行判断。

(六)多元回归分析。根据表4的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2)为0.629072,而调整的决定系数(Adjusted R2)为0.531676,表明回归模型总体对数据拟合程度较高,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性较强,模型整体效果较好。(表4)

电力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CAT)与企业价值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流动负债比率(CLT)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但关系不显著。这表明对于电力行业来说,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激进,公司价值越大,即在不影响企业日常运营的情况下,采用激进的投资政策,压缩对流动资产的投资,相应增加企业长期项目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越激进,企业价值越大,这可能由于政策导向使得那些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短期负债的电力企业可以更好地安排日常经营活动,加快运作,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此外,企业规模(LNT)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即企业规模越大,企业价值反而越小,这是因为电力行业虽然处于一种规模经济状态,但并没有显示出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的扩张反而造成边际效益的降低,不考虑外界需求而扩张企业是不能提高企业价值的。另一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LEV)与企业价值显示正相关关系,证实了MM理论:债务融资相对权益融资来说具有税收抵税效应,企业价值随财务杠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四、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结合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率的总体样本均值为20.16%,远低于房地产行业的67.31%和建筑业的52.41%,采用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也较为激进,不可否认,这种低比例的流动资产比率与电力行业的特性有关,电力工业属于重工业,资本规模大,长期投资比重较高,营运资金需求量较小。根据实证结果,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激进,企业价值越大,与预期一致。

2、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比率均值为53.48%,相对于我国六大行业65.71%的流动负债比率均值,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较为适中,但融资结构仍有待完善。根据回归结果,营运资本筹资政策与企业价值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性。对此的解释是: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无论是“十二五”规划还是市场经济改革,都被国家高度重视,更易获得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而短期负债的筹资成本低,可以在不影响资金周转的情况下力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此外,若过度使用企业自发性负债或短借长用,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企业的声誉也随之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3、尽管国家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也会通过国有控股比例来影响企业的发展,但许杨、周启清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电力企业价值创造力的高低与控股股权是否国有无直接关系,资本运营才是效率改善的关键。所以,科学、合理地进行营运资本管理,实现供-产-销各环节的协调与高效,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汪芳.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

[2]张家伦.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类及其利弊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学报,2007.4.

[3]王治安,吴娜.营运资本管理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财会月刊,2007.1.

[4]姜伟娜.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8.

[5许杨,周启请等.国有股权与价值创造――来自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上一篇: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