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9 11:30:1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剖析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校企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保障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技术理论及核心技能,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生产服务实践,适应本行业需要的面向营销、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来说,既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减少学校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为企业“量身裁衣”培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则可以为企业储备优秀的可用之才,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校企合作对于合作双方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动力。

一、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金融专业与中国民族证券合作方式

2008年,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签订了培养证券人才的实训基地,给在校的金融专业学生、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平台。

(一)企业专家进行新生入学教育

中国民族证券的企业专家以“新生入学就业指导”讲座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以及金融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毕业就业等当前的热点话题,从入学开始就在大学生当中培育中国民族证券的品牌形象,为今后的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二)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操盘技能,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水平,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校就熟悉了证券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我公司的企业文化,达到了工学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

(三)学生企业实习,实现工学交替

从2008年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到现在,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了6年,企业实习8次,实习学生200多人次。实习方式采取将所有学生直接分配给营销型客户经理,实行“师带徒”活动,分别进行柜台业务实习以及营销实习,并进行轮换,最终挑选优秀的毕业生作为企业后备人才加以培养。

(四)企业参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

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时,聘请企业专家进行证券模块课程的设计及教材编写,企业按照职业需求参与设计高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并于2009年定期派出企业专家共同组织和实施证券模块课程,是实现校企双方进行深入合作的一个显著标志。

(五)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讲座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老师给中国民族证券的员工授课,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理论水平,以便员工能够深入地分析解读金融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但是,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分析、总结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时,企业更多地关注地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不够。

(二)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因此不可能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在学生实习问题上作详细的培训计划。顶岗实习的时间较短,企业很难空缺或者留出核心岗位让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接触工作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责任,学生对实际岗位的工作技能不能完全掌握。

(三)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生、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同时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心里承受能力欠缺,角色认识不清,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多数同学是迫于学分压力而实习,缺乏“做中学”能力。

三、高职校企合作的保障措施

校企合作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保障校企合作成功关系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否办出特色,才能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度,保证以后的校企合作更顺利、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

(一)加强校企合作规范和制度的研究

虽然现在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但是,真正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规章制度目前还是空白,探索和制订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制度、法律、法规非常必要。学校应加快体制改革和革新,建立弹性学制,以更好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扫清校企合作的障碍。

(二)与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职业院校要把为企业服务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将企业视为影响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合作伙伴,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才能全方位、深层次了解对方的需要。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但要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更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积极寻找能够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领域。

(三)优化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应整体推进,不断调整和完善微观的运行制度,以便校企合作与学校现行制度发生碰撞时,能迅速解决矛盾和冲突,保证校企合作的连续性。同时学校指导老师要加强与实习学生沟通交流,转“被动实习”为“融合式实习”,弱化校企间的文化差异,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建立由企业参与的学生素质和技能的综合评价体系。把学生到岗率、教师评学、企业评学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强化对企业实习的过程考核。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要发挥主动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

[2]刘晓明,杨如顺.高职院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3]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4]于宗水.关于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上一篇:谈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习规划的重要性 下一篇: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