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的六大秘法

时间:2022-10-29 10:57:22

语文复习的六大秘法

[摘 要]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接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语文复习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让学生考学生、让学生考老师、寻求最便捷的检查背书的方法、以赏析为主来复习作文、用故事点缀课堂、努力让语言鲜活起来。

[关键词]

复习;语文;策略

枯燥无味的语文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疼、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的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不少老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而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所采取的复习形式和方法往往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只要老师做些思考、用心设计,语文复习照样会精彩纷呈。

一、让学生考学生

高年级的学生大多身经百“战”,对考试并不陌生。如果放手让他们自拟一份试卷,当一当主考官,考考同学,那一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教师可以从试题覆盖、难易程度、时间、分值、题型等方面做些指导。考试时由老师主持,让学生随机抽取试卷,也可以由老师随机分发试卷。考试后由对应的命题人批改并写出简单分析,最后再分3~4个组评选出优秀试卷,制成墙报,供全班同学浏览。

让学生考学生,转变的不仅是学生身份,更是有意识地指引学生换一个角度看待考试,一改以往“被动挨打”的局面。自己出考卷,有了主动权,看待教科书的眼光就不一样了。他们从命题者的思路出发,是学习也是总结,更是对于全局的总结。这样的练习多了,就逐渐积累起经验,懂得出题人的心思,更能琢磨出答题的技巧来,这要比教师在讲台前的喋喋不休要来得快、来得好。比如,题型这一块,学生出过考卷以后,老师不讲他们也明白;再如,阅读题问题的设置,大多时候学生们是戏称“不按规则出牌”,但自己出过考卷后就会明白,看似不按规则其实绝大多数还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我们的教科书。

二、让学生考老师

如果老师愿意让学生考一考,学生的兴致会更高。比如,学生可以考老师的词语默写、课文背诵、古诗名句、汉语拼音之类,因为这些内容在复习时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枯燥、机械之中。不过,现在有了老师的加入,而且如果老师在关键的一些地方故意出点儿错的话,语文复习的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的。

老师一直就是扮演监考角色、命题角色的,学生早对老师“恨得牙痒痒”了。现在老师主动给他们“报仇”的机会,谁还会闲着?大家一准就一窝蜂起来:“这道题徐老师肯定不知道。”“这道题设一个陷阱,谁叫平时老师总说我错呢?”“这个多音字蛮难的,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记,看看徐老师会不会。”……其实他们哪里是在为难徐老师,整个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考老师的全是他们自己有麻烦的问题。但也不要管了,只要学生复习的效果出来了,当老师的被“烤”焦了也没关系。

三、寻求最便捷的检查背书的方法

检查背书是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温故才可以知新。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左边的一组站起来背诵,右边的一组看着书监听。之后进行指正,再后就是轮换。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请求家长的帮助。虽然家长不能成为你的直接助教,但考试之前偶尔请求援助,家长还是能够理解的。特别对于有些顽皮、不用心的学生,这种办法也是一种威慑。家校联手,共同努力,效果当然要比单打独斗强很多。

四、以赏析为主来复习作文

学生之中几乎没有人是真心喜欢作文的。相反,倘若避开了写,而代之以赏析,学生还是会高兴接受的。作文赏析的选文要注重世俗事有新意、司空见惯然出手不凡之作,要有启迪心智的震撼力。如果我们的学生感叹:原来可以这样表达情感!原来可以这样叙写事情!原来可以这样选词构句!──那么,你的复习就是高效的。这样的复习原本是促成学生作文视野的进一步开阔,作文感觉的进一步顿悟,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作文复习还要善于用好旧作文。一是把它作为学生早读的读书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作文,读来读去觉得有些地方还是要修改,懂得老师为什么这么改了,这就有效果了;二是让学生自己挑一篇最满意的请老师打印出来供全班学习,可在早读时使用。作文是学生自己选的,是自己最满意的,而且是要在全班同学面前露脸的,谁敢不认真对待?这叫作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施压,也是会取得很好效果的。

五、用故事来点缀课堂

一个会讲故事的语文老师是很有魅力的。语文的复习已经失去了最初接触它时的新鲜,这时候,如果老师可以──当然,也是需要准备的──结合复习的内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跟你的学生谈古论今,不单是调节气氛,故事的本身也是很好的语文呢!

例如,复习王之涣的《凉州词》时,笔者就顺便讲一则这样有趣的语文故事:话说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就遵旨写了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谁知道书法家诚惶诚恐,慌乱之中少写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后勃然大怒,认为是书法家有意戏弄她,欺老佛爷没有学识,要把书法家斩首示众。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老佛爷,我如此写来是有道理的。我这是巧借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呀。”并当场提笔断字(注:古诗、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太后听后,转怒为喜,还赏赐了书法家黄金百两压惊呢。――讲过这一则故事,这首诗是不是就像刀刻一般印到学生的脑海了?

六、让语言鲜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脑力负担。为什么呢?轻松诙谐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刺激大脑思维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之下经历的学习过程有更好的巩固性,知识提取的渠道也格外顺畅。这些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提示了一个重要的复习原则:让语言鲜活起来。遇到一个难词,老师说“让我们吃了它”“啊,这个敌人多么强大啊,但我们不怕”;学生背得好,老师很夸张地赞一句:“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啊,行云流水,妙到毫巅,简直棒到天上去了!”从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老师可以不说“下面我们学习……”而说“现在,让我们换一个频道”,“稍稍休息一会儿,精彩值得期待”……如此这般加油添酱,课堂自然就会热闹起来,学生的学习情趣自然会不断高涨,以至于欲罢不能,津津乐道。学习是辛苦的,但完全可以动动脑筋让学习变得更有意思起来。

其实,不只是复习,平时的语文教学都应是师生生命的成长,思想的碰撞。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做一个有魅力的人,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有你而幸福。

[参 考 文 献]

[1]孙大武.陌生化激发学习力[J].教育科学论坛,2015(9).

[2]王崧舟.谁知道真正的学情[J].小学语文教学,2015(1).

作者简介:徐贵洲(1969-),男,江苏高邮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

上一篇:《结构力学》内容总结及难点分析 下一篇:吕思勉的历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