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小儿血气标本采集及护理

时间:2022-10-29 10:09:12

浅谈临床小儿血气标本采集及护理

【摘 要】针对临床小儿血气标本采集困难或不标准等情况,根据多年护理经验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从采集部位、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出详细阐述,以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标本采集准确率。

【关键词】小儿;血气标本;采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42―02

临床上血气分析是抢救各种重症患儿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尤其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的患儿。所以,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必须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技术。标本的采集、存放及送检是否正确,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患儿的生命。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自2012年11月---2013年5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我们分别采用了颞浅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采血的方法,经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血气分析主要以采集动脉血为主,理论上说任何浅表动脉都可以如股动脉、肱动脉等。但对于不能给予配合的患儿来说股动脉需要摆,而且斜穿时极易误入股静脉,且对于严重缺氧的患儿不易根据颜色来判断动、静脉血。肱动脉较细、较深穿刺成功率低且按压不当易形成皮下血肿。所以我们一般会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不同部位的浅表动脉。0―1岁患儿一般选择颞浅动脉,因为此年龄段患儿头皮血管较固定,且容易判断动、静脉,最重要一点是头皮动脉穿刺时较易固定患儿,可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2―3岁的患儿一般选择足背动脉,因为此处血管相对比较粗大,较易穿刺且患儿不易直接看到,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有效避免因紧张过度屏气、哭闹呼吸急促,造成血液pH值、PaO2、PaCO2改变而影响检验结果。3岁以上患儿一般选择桡动脉,此处动脉较易触及且固定,只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成功率极高。

2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1ml注射器1副或2ml注射器1副、肝素(2ml含1250单位)1支、51/2号头皮针1个、安尔碘、无菌棉签、橡皮塞1个、砂轮、弯盘、剃刀。

3 采集方法

3.1 颞浅动脉采集方法

3.1.1 患儿取平卧位,助手使患儿头偏向一侧,将颞部毛发剃去,使血管充分暴露,操作者用右手食指指腹触摸颞浅动脉搏动明显处,确定穿刺位置后安尔碘按发根方向分别顺时针、逆时针两次彻底消毒局部头皮,直径大于3―5厘米(根据患儿头径的大小决定),待干。

3.1.2 将2ml注射器连接51/2号头皮针,抽吸肝素液0.5ml,适当活动针栓,使肝素均匀湿润注射器及头皮针管壁,然后将肝素液彻底推净,使注射器及头皮针内无气体残留。

3.1.3 助手固定好患儿头部,左手拇指、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头皮针成15°--20°角进行穿刺。

3.1.4 见回血后,右手固定头皮针,让血液自行涌入注射器之所需血量后拔出头皮针,推出一滴血后迅速将针头斜面全部插入橡皮塞内使之与空气隔绝,然后用手搓动注射器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避免凝血,立即送检。棉球顺血管方向按压针眼2―5分钟。

3.2 足背动脉采集方法

3.2.1 患儿去坐位或平卧位,助手按压患儿膝盖,操作者使其脚背尽量背屈,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的食指、中指,直径大于5cm,手部消毒超过2个关节。

3.2.2 操作步骤同3. 1. 2。

3.2.3 助手固定患儿,操作者按触及动脉走向,左手食指、中指固定血管,右手持针呈20°-40°角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逆行穿刺。

3.2.4 操作步骤同3.1.4。

3.3 桡动脉采集方法

3.3.1 用1ml注射器抽吸肝素液,充分后彻底弃去余液,使注射器内无残留空气。有条件者可使用“肝素化”的干空针,可以有效避免肝素对血样的稀释作用。

3.3.2 患儿取仰卧位,掌心向上,小枕垫高腕部,使腕部尽量背屈。操作者可面向床尾,顺序消毒局部皮肤及左手的食指、中指。消毒范围同上。

3.3.3 助手固定,操作者可在患儿腕部约第二腕纹近桡侧1/3扪及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两指固定血管,右手持1ml注射器在食指边缘动脉搏动明显处以40°-60°角由动脉近心端向远心端逆行穿刺。

3.3.4 操作步骤同3.1.4。

4 体会 血气分析是检测患儿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快速、准确的采集动脉血标本有助于医生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

4.1 结果 采用此方法6个月,共实施患儿35例,年龄3天至14岁不等,一次穿刺成功32例,成功率高达91.4%。

4.2 采集部位及方法的改进

4.2.1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恐惧及焦躁情绪,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及结果的准确性。

4.2.2 对传统的采集方法进行了改进,尤其是桡动脉。因其在前臂下部行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与桡静脉伴行,仅覆盖有深筋膜和皮肤,所以对于年长儿来说在体表易触及搏动。传统的动脉采血方法为右手持笔式在血管搏动明显处垂直进针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45°角倾斜进针,操作者凭的仅是感觉和经验,同时因桡动脉被左手压瘪,搏动与进针前比较会出现减弱不明显的现象,且回血不畅,往往导致穿刺失败。新的桡动脉穿刺法是由食指、中指扪及并固定血管后,操作者有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逆行穿刺,此时由于桡动脉远心端血流减少或被暂时阻断,而近心端血流相对增多,压力增高,搏动感增强,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4.3 操作注意事项

4.3.1 及时送检 血样采好后,不宜久置,应立即送检。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pH值、PaO2降低,PaCO2增高。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血细胞仍在进行新陈代谢,不断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应该引起注意。

4.3.2 血样要隔绝空气 见回血后不要急着回抽针栓,要让血液自行涌入注射器,防止进入气泡。采集后,将血液推出一滴,然后将针头斜面插入橡皮塞。因为混有气泡、空气的血样极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给临床诊断带来隐患。

4.3.3 采血时尽量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 患儿的哭闹、恐惧等不稳定状态可使肺泡通气量增加,从而影响血气结果。如果一次穿刺失败,在同一条动脉两次穿刺相隔时间较近,第二次穿刺点应选在第一个穿刺点的近心端。

4.3.4 正确使用抗凝集 采血时使用的抗凝剂一般为肝素,如肝素液在注射器内残留过多,稀释血样,而出现假象的低碳酸血症。而肝素过少则起不到防凝的作用。

4.3.5 血样无凝血块 如出现凝血,应按要求进行重新采集,已获得比较正确的血气标本,从而为临床诊断、用药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锦凤. 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新方法【J】.齐鲁护理,2011,17(7):106

[2] 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第四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0.

[3] 李小寒,主编.基础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

上一篇:66例入临床路径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桡动... 下一篇:浅谈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