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体系构建探讨

时间:2022-10-29 10:06:36

中国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体系构建探讨

摘 要:针对我国社会福利经济制度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起步比较晚,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评估标准体系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试图提出具体的指标来评估我国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的变迁,可以设想,一套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于评估、检测、矫正我国的社会福利经济制度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评估体系;福利经济制度;指标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076-02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一些学者和一些社会福利机构的推动下,我国还在尝试推广多种绩效评估方式,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无法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而要构建一个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的福利经济制度,有必要构建一套衡量指标来评估中国福利经济制度变迁的绩效。在本文中,笔者将首先介绍国内外关于构建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一定原则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绩效评估体系;最后展望中国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体系的应用前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较晚,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的绩效评估一开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经济这会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对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的绩效评估也越来越重视。郑功成等在2001年出版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一书中,对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制度的适应性、制度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指标作了比较规范说明,然后分别对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变迁阶段作了评估。认为应该从四个目标层面讨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预期功能和实施效果,即(1)制度对于保障需要的识别和反应能力;(2)制度的有效投入;(3)保障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4)保障资源分配的公正程度。在其论文《关于建立社会福利机构绩效评估体系的设想》一文中指出,在建立绩效评估标准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第二,科学性原则。第三,稳定性原则。第四,弹性原则。

西方的福利经济制度的绩效评估相对于国内而言开展的更早,较国内目前的分析标准也更具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2005年世界银行在出版的《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罗伯特.霍尔兹曼、理查德.欣茨等主编,郑秉文等译)一书中将一个国家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定义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第二个层次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辅目标,即养老金制度改革要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赫克曼认为,在设计福利经济政策时,中国应该汲取各国的经验,发展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他认为一个良好的福利经济制度,应该是既能有效地刺激生产力发展,同时又能给居民一定的保障和安全感。同时,这种福利经济制度必须尊重所有的激励因素,包括正当或者不正当的因素。

总之,目前我国的福利经济制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开展蓬来,然而,我国各级民政部门的具体绩效评估实践效果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统一的绩效评估标准及程序,分析人员对福利经济制度的评价几乎都是凭借个人感觉和已有的经验,再加上没有一套统一的可行的绩效评估过程,其绩效评估过程必然受到质疑。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前进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加强绩效评估实践,改善评估结果的利用和使用质量,完善我国的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体系,促进我国福利经济制度的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3 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指标的筛选

科学合理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容量大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衡量和检测社会福利经济制度变迁的绩效的关键。在确定绩效评估指标时要坚持以下原则:具体性(Specific),指绩效评估标准要切中评估的用途,不能笼统;可度量性(Measurable),指绩效评估要尽可能量化,能够提供评估所需的数据信息;可实现性(Attainable),指可以搜集到准确的数据来反映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的关于社会福利经济制度评估体系,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具体的评估指标如下:

第一,养老保险:该项指标反映政府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支付水平。

第二,医疗保险:该项指标反映政府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支付水平。

第三,失业保险:该项指标反映政府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支付水平。

第四,工伤保险:该项指标反映政府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支付水平。

第五,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该指标反映政府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和支付水平。

第六,义务教育入学率:该指标反映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程度。

第七,妇女就业率;该指标反映妇女的就业程度。

第八,经济适用房提供率:该指标反映制服经济适用房的提供力度。

第九,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该指标反映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

第十,残疾人福利水平:该指标反映政府对于残疾人的照顾程度。

第十一,贫困人口救助率:该指标反映政府贫困救助的覆盖面。

第十二,城乡收入差距:该指标反映全国城乡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异。

4 中国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体系的应用前景

中国政府以20多年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建国方略的这种转变为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而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物质的基础;公民对社会福利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其多样化,又为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社会基础。所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中国对传统福利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和构建适合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福利经济制度成为可能。而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体系,将成为中国福利经济制度改革和完善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表现在:

第一,评估作用。通过建立科学、系统、标准的福利经济制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对中国的福利经济制度变迁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比较,为评估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量化指标。

第二,检测作用。检测和跟踪福利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对福利经济制度变迁的各项指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对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的变迁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指标,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保证福利经济制度变迁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第三,矫正作用。根据社会福利经济制度变迁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果对比分析,对福利经济制度的运行状况之优劣做出评价,促使政府调整和完善福利经济制度,使之达到最优。

5 结语

社会福利经济制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是完善我国福利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及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多重的社会意义:通过绩效分析能够促进中国福利经济制度的完善,改善福利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并促进社会福利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绩效评估体系,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并将其反馈给决策管理者,使决策者审视原有的社会福利经济制度,以明确现有的制度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实现决策的最优化;福利经济制度评估标准的建立,有助于促进我国福利服务的市场化,为我国福利经济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陈银娥.经济全球化与福利经济制度改革[J].理论月刊,2006,(8).

[2]曹信邦.政府社会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7).

[3]朱庆芳.社会保障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4]张立光,邱长溶.社会保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J]. 管理评论, 2003,(2) .

[5]尼尔.吉尔伯特.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全球发展趋势与展望[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6]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下一篇: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的相关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