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黔东南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对策

时间:2022-10-29 10:04:28

浅谈黔东南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对策

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份和环节,农村的繁荣与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效与速度,各地农村应结合当地的优势与特色进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民族特色; 条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26-01

黔东南侗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气候温和,生态保护良好,山水风光秀丽,居住环境宜人,是难得的生态绿洲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近年来,全州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抓发展机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经济总量仍然很小,综合实力较弱,与其他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州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新农村之路,努力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榕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苗乡侗寨。

一、黔东南新农村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一)有利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当前,推进我州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不少有利条件。首先,从外部宏观环境看。一是随着国家中西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州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二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陆梯度转移,为我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三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富农政策,并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为民族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从自身条件看。一是侗苗民族特色鲜明。黔东南是我国侗族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这里有神奇美丽的侗苗寨,并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对于构建民族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生态保护良好。我州森林覆盖率高,由于州内工业少而小,几乎没有污染,境内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人们生活定居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三是旅游资源丰富。黔东南有神奇独特、辉煌灿烂的侗苗文化,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黎平、锦屏、黄平、剑河等地留下的红色历史遗迹,是全省和全国都难找的民俗、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三位一体的旅游地,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二)不利因素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黔东南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我州建设新农村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经济实力弱。地区生产总值相对较低,地方财政收入不高,因此生产和建设性投入有限。二是农民素质偏低。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观念落后。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自然条件差和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差。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城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

二、推进民族特色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抓好结合点,走自身特色之路。要建设黔东南民族特色新农村,对我州来说,应该“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个特色,做到三个结合,加快四个步伐”。

(一)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心

经济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当前黔东南的经济总量还很小,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还很弱,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必须按照生产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出发,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应该结合我州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林业、茶叶、旅游和中药材等产业。

(二)突出两个特色,即突出民族和生态两个特色

首先,要突出民族特色。黔东南侗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加上长期以来由于信息闭塞,受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较少,至今仍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原生态民族特色的东西。因此,我们建设新农村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的模式,不能大拆大建,不能一味追求现代化,而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打造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把苗村侗寨建设成为一个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民俗旅游村。其次,要突出生态特色。黔东南境内山青水秀,生态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生态优势是我州最大的后发优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突出生态村镇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做足生态特色文章,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三)做到三个结合,即新农村建设要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要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要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首先,建设新农村要与旅游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旅游资源是我州最有优势、最有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资源。目前我州旅游在省内和广东、北京等地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来势良好。因此必须依托独特的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利用我州旅游业目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建设新农村大力实施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主,以生态、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辅的旅游发展战略,强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其次,建设新农村要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由于各种因素制约,黔东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我州很多乡镇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基础薄弱等,给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国家扶贫开发的有利条件,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扶贫开发促新农村建设。第三,建设新农村要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加快四个步伐,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整治步伐,加快农民素质教育步伐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首先,要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要举全州之力,加大力度搞好交通落后地区的交通建设,其次,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的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以政府补助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过去,由于投入有限,黔东南州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前要紧抓上级投入倾向于农村、倾向于社会事业的机遇,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三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步伐。要大力在农村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故障和改水、改灶、改厕、改栏等村庄环境整治活动,逐步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人畜混居、房屋杂乱等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四是加快农民素质教育步伐。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要结合国家“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培训,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农民脱贫致富本领。

上一篇:清代中期(1741-1839)贵州人口的定量分析 下一篇:弘扬延安精神 坚持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