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内动力

时间:2022-10-29 09:42:11

激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内动力

摘要: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学生作文语句不通顺、不生动,选材陈旧,立意平淡,手法单一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跟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让他们感觉作文其实并不难”“在作文命题中激趣”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激发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兴趣。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屈指算来,笔者在农村教育的百花园园地里辛勤耕耘了近26载,其中,有20年是在农村初中任教,感想虽多,但给感触最深的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学生作文语句不通顺、不生动,选材陈旧,立意平淡,手法单一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跟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我以为在整个作文的教学过程中都必须贯彻“激趣”的原则。

一、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让他们感觉作文其实并不难

要想把学生真正吸引到喜欢作文这条路上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这是作文教学很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可以打许多比方开导学生:“你看,小孩学走路时,跌倒了,站起来,再跌倒,再站起来,在家长的声声鼓励下,最终学会了走路。作文也是一样的,只要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同样也会取得成功的。……我们还可举张海迪、上海盲童小作家袁靓等的典型事例来启迪学生:“你看这些残疾人都能办到的事,我们四肢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办不到呢?”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消除了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学生才会逐渐喜欢上作文。

二、在作文命题中激趣

学生在作文中感到o话可说,往往与有的教师的统一命题分不开,因为教师统一命的题,不一定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命题形式,通过改革命题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教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命“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情况自由命题。学生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才会有话可说,有时甚至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2、学生自由命题。教师只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素材自行命题、自行作文。

3、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练随笔。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这个大舞台,用他们敏锐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用他们的笔触去书写生活这个大舞台。长此下去,学生材料占有多了,就会感到有话可说了。

三、在评改中激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十二、三岁,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他们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能得到教师的赏识,得到教师的肯定。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应戴着“放大镜”,尽量去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万万不可有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只言片语在评改中出现。

1、在评改过程中,教师应充满爱心去欣赏评价,对学生的精彩语段,生动句子,甚至是用得妙的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应给以充分肯定,用红笔勾画出来,不时在旁边批上“很有创意!”“写得生动!”等赞美的语句。学生看了教师的评改后才会感到劳动成果得到了教师肯定,才会感到成功的愉悦。

2、在下评语时应多指出优点,指出不足应委婉、幽默,让学生易于接受。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在给学生作文下批语时,我常常是直接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如,“作文语言不生动”,“中心不明确”,“书写潦草,无发看清所写的字”,“作文所选的材料不新颖,太陈旧”等等,虽然我是尽心尽力给学生批改,但是,收效却甚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我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老师,你的那些作文批语好像是一条条毒蛇吞噬着我的心。我真的没有信心写好作文了!”看了学生的日记,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后来,改变了策略,戴着“放大镜”去评改学生的作文,把赞美的语言献给学生,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3、敢于打高分,直至满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对他们不能要求过高。无数事实证明,长期给学生打低分,只会抹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们应满脸热情的敢于大胆的给学生作文打高分,学生看着自己的作文分数一次比一次高,才会真正感觉作文其实并不难,才会以更高的热情去实践练习。

四、在讲评中激趣

常见有的教师在讲评中条分缕析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很少评析学生作文的优点。这样做,学生常常看到的是不足,很少看到自己的进步,长此下去,学生对作文有何兴趣可言?因此,教师在讲评时,除了指出不足之外,还要不惜你的赞美之词,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热情洋溢的肯定。学生在你的一声声褒扬,一句句赞美声中才会逐步喜欢上作文的。

五、将优秀习作、精彩片段收入到“作文撷英”本中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精彩片断收入到“作文撷英本”中也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好办法。我在农村初中20年的作文教学生涯中便采用了这种办法。实践证明,效果特好。每接一届初一新生,我都要把前几届的“作文撷英”本挂在书报角栏内。学生们争相传阅,爱不释手,有的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有作文收在了“作文撷英”本上,便来劲了:“哥哥、姐姐能行,我照样能行!”

六、树立典型,让写作“尖子”去带动其他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重点扶持一些写作“尖子”。实际上这些写作“尖子”的影响力是任何言语都无法比拟的。我辅导的耿娟同学的作文《良师・益友・慈父――记我班班主任柯长佣老师》在作文刊物上登出来之后,其他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纷纷自觉练笔,也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见诸报端。看到有好的势头出现,我抓住时机,又重点辅导了耿娟同学的另一篇作文去参赛,该篇作文荣获第三届“振兴杯”全国学生作文赛一等奖。学生看到耿娟同学的名字出现在“全国青少年百家优秀期刊”――《中学语文园地》的第三届“振兴杯”全国中小学作文竞赛获奖名单栏时,两个班的学生简直沸腾了,他们纷纷以耿娟为榜样,课后挑灯“爬格子”,出现你追我赶的热潮。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无数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作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贯彻了“激趣”的原则,真正把学生作文兴趣的内动力激发起来了,学生才能在咬定“青山”之中,深入“青山”、进而获取“青山”的宝藏。

上一篇:关注细节,打造魅力班级 下一篇:中职化学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