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点在农村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9 09:15:49

哲学观点在农村工作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坚持“民本理念”,就是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农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农村工作得失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使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实在在地把人民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同志曾经教导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本质特征。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服务于三农,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是为民办事的服务员,是执行决策的指挥员,又是身先士卒的战斗员。因此,尊重群众、团结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群众才能信任和支持。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党执政之本和一贯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有最广泛的创造性,最了解自己的情况,让他们参与决策,决策信息就更加充分,决策就更加符合实际。作为一个村干部,肯定要面临着一些有关村级发展的决策问题,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非常重要。首先,掌握政策后再决策。农村政策是农村工作的行动指南,农村政策很多,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农、林、牧、副、渔等各种产业;农业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掌握其精神实质。要采用各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家喻户晓,自觉遵循,积极运用。当前,我们要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做出贡献。其次,结合实际后再决策。党的政策是指导全国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县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全县的,也具有相对的概括性,不一定有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全面掌握当地实际,要在“上情与下情、社情与民意”的结合上下功夫,切不可不动脑筋,不顾乡镇、村的条件,照搬政策条文。再次,发扬民主后再决策。村一级要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事关群众的事情,要与群众商量着办,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村里的大事,要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来确定,来表决。如果开会决策时,没有人提相反意见,出现“鸦雀无声”或者“众口一词”,说明大家可能对决策问题不了解,提不出相反意见;或认为领导不可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不愿发表相反意见;或害怕得罪“拍板”的同志,不敢发表相反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松松大家的思想包袱,让大家思考思考,再做决策。

“依法”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农村工作的特点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把抓”。各项行政经济工作都要靠乡村两级基层组织来落实,如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等工作,其工作落脚点都在基层组织。在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每项工作都有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因此,就要求我们做到三点:一要宣传好法律,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观念,让群众自觉遵规守法;二要依法思考问题,我们善于依照有关专门法律来思考每一个具体问题,必须十分明白它适用什么法律,应由哪个部门处理;三要把握法律讲求原则,做好农村工作,既需要学法、懂法,把党的政策交给农民,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求我们讲原则,讲立场,不回避矛盾,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把握法律、讲求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利、有节”地处理问题;四要依法处理问题,每一个具体的违法案件都必须交给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越位、不越权、不违法,才能不会成为行政诉讼案的被告。

在农村,面对的是个熟人社会,群众往往重感情、看面子,有时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同情的招呼,一个抚慰的微笑,就能促使矛盾化解。俗话说:黄金有价,情意无价就是这个理。因此,在接待群众上要做到“五心”即:热心接待,耐心倾听,专心记录,细心解释,尽心疏导,要从细微之处用虔诚和真情感动他们,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拉近与他们距离,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和矛盾的实质,找出问题症结及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消除当事人之间隔阂。如果能从感情入手,充分调动每个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使他们更为愉快地接受新生事物,更好地执行上级的决策,减少工作的阻力和失误。在基层,在村一级,面对老百姓,往往“以情动人”比“以理服人”更凑效。老百姓有时候很注重感情,你讲一些大道理,他听不进去,但是你要是做一两件看得见的好事情,你用真情来对待他,结果迥乎不同。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同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老方法,政策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工作方法简单,不但伤害了群众感情,引起了群众不满,造成了干群紧张,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顺利贯彻落实。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命令的方法,主动帮助他解决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村干部的形象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不是靠一纸任命和一场选举就有威信,也不是靠权力、靠威力就服你,而是靠服务、靠办实事、靠勤、靠廉,才能信任你,才有亲和力。古人训导我们:“公生明廉生威”、“其身正不令而行”。一个班子不管人多人少,职务是高是低,作为“村官”,把握着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节奏。能否树立正气,事关一个村的稳定与发展。要在一个团队树立正气,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敢于喊响“向我看齐”,做到正人先正已,这是当好村官,服务群众的重要条件。二是无论任何职何地,都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富一方百姓为已任,艰苦创业,这样才能业有所成。三是要持高度的警觉,与人不能有亲疏之分。如果拉帮结派,必然助长不正风气。要以事业看人,以人品看人,以实绩看人。平时要做学习、团结、廉洁、务实的表率,处处以身作则,使两委班子同心协力,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四是端正思想品行,将人格力量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起到无形的感召作用。我们要带头学云龙、吴仁宝同志的精神,不怨天尤人,不居功自傲,吃得了苦,吃得了亏,树立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勇气和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工作,就会鼓舞干部群众的士气,凝聚全村男女老少的人心,点燃起大家的信念之火和希望之光,就会从容面对困难,把压力变成动力,形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促发展的态势,引领全村群众走富民强村之路。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让群众从思想上认同上级决策,他们的行动才会统一到上级要求上来。现在,我们不能任何事情都搞行政命令。而是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上级组织的指示传达给群众,让群众接受,让群众实施。如你在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时搞行政命令,群众就可告你侵犯经营自。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要研究群众心理,多做思想引导工作特别是通过一些有影响力大的人去做思想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乡镇干部的一方,关键是要改进工作方法。首先,要相信多数群众的觉悟。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充分信任群众、尊重群众,对他们以诚相见、以礼相待,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其次,要坚持以说服疏导为主。乡镇大量的工作是将上级的政策措施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而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可能暂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对此,乡镇干部不能急于求成,要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说理教育、正面引导,打消群众的顾虑,使群众自觉配合政府的工作。第三,要反复做好解释工作。农民群众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他们往往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观点。面对这些群众,乡镇干部要耐心地反复做工作,力争人人理解,事事支持。

矛盾既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对同类事物的研究,我们可以采用树立典型的方法,重点研究其中的某个部分,掌握其普遍规律,积累经验,创造学习榜样,进而推动整体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对形象化的、具体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对抽象的、概括的事物,农民这个群体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对典型的树立宣传、示范引导,让农民群众接受典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观,从而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一是要发现典型。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新经验,也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要有典型意识,及时深入群众,不断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二是充分运用典型示范。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当他们亲眼看到典型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亲身感受到典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就会积极主动地看着学、跟着干。三是要充分发挥典型的骨干作用。让他们在传播信息技术、解放群众思想、支持公益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四是克难点、破重点,推动全面的方法。村一级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村两委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要当好一名组织信赖、工作称职、群众拥护的“村官”,除了应具备良好的领导艺术、注意研究掌握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外,更重要的是要争当群众的贴心人,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认真有效地解决好突出问题。有些工作之所会乱,关键是是出现的难点、焦点问题得不到及时和彻底解决。

乡镇干部要十分重视通过典型示范来引导农民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一是要发现典型人物。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新经验,也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乡镇干部应当转变作风,深入群众,不断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二是要广泛宣传典型经验。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广泛宣传典型的做法、经验、效果,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典型、认同典型、学习典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内容,管理和服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两种形式。一要争做模范服务型干部。当前,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群众最盼望的是服务型干部,希望干部少指挥,多指导,少伸手,多给予,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为他们进入市场铺路搭桥。二要善于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利用大家的见识多、懂电脑、关系广的优点,给农民的发展项目搜集市场信息,搭设产品销售渠道,当好参谋、帮助农民减少项目发展的盲目性,降低风险。三要善于做好技术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农技、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利用各种形式把致富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由矛盾的两点论可以得知:矛盾是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健。因此,我们开展工作,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一是找准症结。如果你这个村的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发展是由水造成的,那么你下决心要解决水的问题。如果这个村是班子不稳,经济基础本来就很好,农业经济本来就不错,那你就是班子问题,那你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加强班子建设,通过加强班子来发展经济。二是明确重点。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如果那个地方靠近马路,那你就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交通比较发达,搞马路经济。如果你那个地方有许多能人在外面,那就重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办村办工业。同时要选准突破口,集中力量进行突破,通过这个切入点来打开局面,把全村的经济搞活,把全村的经济发展起来,把全村的农民致富起来。三是定好步骤。根据发展的轻重缓急,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人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想办法动脑筋,一定就有好的发展思路,一定会走出一条富民大路。

如今农村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村干部感到工作越来越不好干,群众越来越不好带。而一些农民却认为,干部办事不符合农民意愿,不符合程序,群众富裕了却怨声不断,干部努力了却骂声不断。总的原因很多,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模式,或者说虽然建立起了却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作为基层党支部,应把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作为农村的关键工作:一是村务公开要及时,内容要真实。二是民主评议干部要管用,以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行为。三是要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上求实效,要规范“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民主听证会”的设置,切实发挥作用,不仅在敏感问题上让群众有监督权,而且在重大决策上,让群众有发言权,不利于群众的事不办,群众不满意的事不办,使“三自我、四民主”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公开制度,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实质是扩大民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农村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上一篇:幼儿艺术教育的人文化发展 下一篇:构建开放性小学数学课堂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