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29 07:27:11

浅谈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

[摘要] 民营企业出现数量加速扩张和自量的渐进提升趋势,民营企业不断的做大做强。但是民营企业将与国有企业享有不同等待遇,融资困难,需要不断创新金融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信用制度

自1978年以来,民营企业作为新生事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战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新增就业机会的主渠道,也是推动经济变革的主要力量。目前,民营企业出现数量加速扩张和自量的渐进提升趋势,民营企业不断的做大做强,随着WTO规则的生效民营企业将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但是民营企业发展却面临金融方面的约束,呈现出融资困境。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关注提高,贷款难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1.民营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资金,资金量有限。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主要依靠创业团队及其家庭成员提供资金,在创业后,规模扩大需要追加投资是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即内源资金。

2.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难。

3.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二、民营企业金融困境的简要分析

民营企业自身的资金有限,在其不断的发展壮大中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但是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以及直接融资渠道又不畅通,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民营企业自身管理缺陷,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多较小,主要有原来的乡镇企业演变而来,内部控制等管理机制不健全,家族式管理体制;民营企业缺乏财务公开和公司信用,由于财务不透明,就很难吸引外来资金;民营企业的信用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银行贷款逾期的现象比较严重。

2.现有金融管理体制,形成民营企业贷款难。长期以来,大力提倡建设国有经济,形成了大批国有企业,与此相适应建立了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贷款审批条件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也是针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大企业与大银行的对应关系,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民营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品及健全的信用担保。商业银行中缺乏中小银行,针对提供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信用经济不成熟,对民营企业贷款获得资金后监控不完善。民营企业具有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经营灵活等特点,急需提供敏捷高效、快速准确的金融服务。然而现阶段的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很难满足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

3.资本市场结构缺陷,造成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只有证交所一个层次,缺少适应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和需求方的渠道堵塞;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在此情况下,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机制不具备。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民营企业要合理选择融资渠道,比较各种渠道的筹资成本,按照市场游戏规则提高规范意识,培养诚信理念,充分认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拓展,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筹集资金,解决生产上的资金困境。民营企业适应资本市场融资,采用资本运作的资金运作方式,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公司治理,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力争在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好中小企业板块进行融资。

2.从短期来看,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民营企业贷款。为了弥补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贷款审批、信用评价体系,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其贷款支持,在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部门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减少银行贷款风险,加快民营中小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展抵押品处置市场。

3.发展中小民营银行等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中小民营银行可以弥补现阶段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缺陷,在我国民间的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应改革银行管理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由国有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4.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制度,改善民营企业信用融资基础。建立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的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体系和信用档案库,实现信用查询的社会化,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透明度,对民营企业信贷产生激励作用。加快建立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甄别和监督。

5.建立风险基金,解决民营企业创业资金不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较大,各地在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西部,民营企业发展比较晚,无法与沿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相比,政府可以筹集部分资金建立民营企业发展的风险基金。

参考文献:

[1]陈高林:《成长期民营中小企业扩张战略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刘彤 王林:《四川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经济与管理,2005.1

[3]刘运国等:《管理会计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4]潘英丽:《全球视角的金融变革》,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危害 下一篇:中国房地产业存在泡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