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时间:2022-10-29 07:13:26

论音乐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摘要:以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已经越来越成为各高校教育核心内容。本文论证了音乐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配套化教材建设、扩充实践教学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关键词:精品课程;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配套教材。

为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坚持培养人才是根本、教育改革是核心的,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核心就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作为该项工程重要内容的精品课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增强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以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各高校教育核心内容,对于音乐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也不例外。精品课程是指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的课程,音乐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以音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

课程建设归根结底要由教师实施,有一支思想作风好、学术造诣高、教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建设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才能落到实处,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可靠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才培养,抓紧抓好课程教学梯队建设、积极采取内部调整、送学培养、岗位锻炼和选调引进等多种途径,着力优化教学梯队的职务、学历、学缘、年龄结构:落实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定期选派进修。根据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和学科学术带头人,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科研和学术研究,提高教学梯队的整体水平。从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同步发展的需要出发,把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与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培养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专业教师队伍。坚持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教学理念、方法的传承。积极组织教育学专家、音乐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等专家开展培训与研讨活动,交流研究与建设经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

音乐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要反映音乐这一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精心组织,准确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学生音乐技巧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合理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应有明显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改革中应处理好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建设、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课程的内容有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同时还是教与学切磋相长的荟萃。要重视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多途径、创造性的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掘多年的教学成果。学校要鼓励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从有利于形势发展的角度,加强学术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课程建设。

三、以教学方法创新为支撑

各种教学方法灵活恰当地运用,并不拘泥于教学方法的传统与现代,只要是能体现教学向教育的转化、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都应是好方法。要避免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形式。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教学无定法,教学有定则。这个定则就是“以学为本”,音乐精品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尤其要坚持这个原则。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改革,并把教学研究的成果固化到教材里。具体到音乐理论课教学,应是教师指导启发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通过精讲、发问、讨论、演示等方式创造出一种氛围,吸引学生积极置身其中,以轻松、活泼、平等的方式双向互动、多边互动;讲解过程中,适时配以恰当的范例播放,加强教学直观性、启发性;最后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总结点评。这样,可能更利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以配套化教材建设为前提

教材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最重要载体,音乐精品课程建设必须具有一流的教材。教材的策划、选题应由教学内容而定,应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结合各院校教学研究与实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与选用,将学科基础和前沿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且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材的选用应优先考虑“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以及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教材。

要注意避免片面强调教材自成体系而偏离培养目标的倾向,建立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书目与数目相配套的立体化教材。优秀教材的具体表现是:在体系上,体现课群间的相互关系及课程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在内容上,体现经典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反映最新理论和技术:在辅助工具上,体现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在学术和呈现方式上,体现先进性、适应性,并能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以及较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就整体而言,教材建设在纵向上应按课群进行系列化建设,在横向上应按纸质教材、电子或其它介质教材等进行立体化建设,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包和教学网站,形成高质量、高水平、多种呈现方式的新型教材。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生的实时式、主动式、协作式和研究型学习,进而实现学生成为知识主动建构者的目标。

五、以实践教学为扩充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音乐课程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必然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应用能力训练比重,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形式,加大对排练厅、琴房、专修室的开放力度,并积极开设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指导教师在乐器提供、乐器使用指导以及实践过程辅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变单纯讲授者为组织者、促进者、辅导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练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创新能力。

总之,音乐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其教学内容要先进,要适应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要求,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思考 下一篇:后现代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