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初探

时间:2022-10-29 06:01:27

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初探

【摘要】通过对社区体育的内涵、特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必须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体系;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资源的利用;建立体育指导员制度等。

【关键词】社区体育 体育需求 制度

1.社区及社区体育的内涵。社区就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是基于同类型社会生活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社区体育就是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成员为主体,实行政府部门支持,相关体育部门指导,社区部门组织提供的体育社会保障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是在居民生活圈内,以居民自主进行的一个特定形式的群众性活动,并且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建立相互良好关系和共同意识,促进和谐社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以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情感为目的,因时、因地、因人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区域性或范围的限制性;第二,生活的共需性或文化的认同感。

2.社区体育的特点。

2.1社区体育的多功能性。社区体育能够使人保持身心和谐、改善人际关系,达到人与社会和谐,开展社区体育能提高人们健身意识,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从文化层面来看,社区体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健身、娱乐身心,更在于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影响社区风气,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发挥着它的文化整合功能。

2.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区体育的内容极其丰富,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和健身、养生方法,现代的健身、健美方法也很多。在各个社区中,体育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既有行政部门组织的,又有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还有群众自发开展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健身娱乐方式和组织形式。

2.3适合不同人群。社区体育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可以吸引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对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的要求都没有特定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要。

2.4活动场地选择自由。社区体育在场地上要求不高,不管在体育场馆,还是在公园绿地,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随意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身体锻炼。

3.社区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社区体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中发展起来的。当前,体育界有识之士已充分地认识到社区是联系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桥梁,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载体,发展社区体育是把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虽然体育法的颁布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均没有充分的条件发展社区体育。目前社区体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3.1体育设施的缺乏。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影响社区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活动项目往往局限于徒手和不需要场地器材的范围内,可提供社区居民利用的公共体育设施极为有限,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差距很大,基本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3.2参与者的缺乏。经常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人年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参加健身并能经常坚持的群体主要以老年人居多,而中青年较少。

3.3专门人才的缺乏。目前我国的实体化体育协会还没有普及到基层,社区体育工作难于找到组织上的依托和技术上的指导,正在实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也没有完全深入到基层,而导致体育指导员缺乏,就更谈不上有组织的体育培训。

3.4组织管理的缺乏。社区体育的组织不健全,指导、管理体制较弱,还有相当数量从事体育活动的居民处于无组织的自发状态。

4.社区体育发展的途径。

4.1全面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社区体育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居民的需求,社区体育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和成年人所面临的社会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社区体育组织还应该照顾到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也能享受运动的乐趣,享受人文关怀的温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4.2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体系。我国的社区体育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有效组织,大大影响了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尽快建立起一套管理、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以促进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可根据我国的行政划分习惯,可实行分级管理,形成一个健全的系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4.3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资源的利用。解决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不足的办法应该是加强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利用辖区内已有的体育场馆、公园、游乐场所以及学校的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等资源,实现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资源共享不仅仅限于场地设施等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辖区内的人力资源优势来提高社区体育的质量。

4.4社区体育的活动经费问题。在经费问题上,除了争取政府补助和企业赞助外,可以向会员收取一定数量的会费,以补偿对指导人员的劳务费用和对场地器材的磨损,并以此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4.5建立体育指导员制度。体育指导员是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者的老师,同时还是社区体育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对社区体育的推广普及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社区体育指导队伍。除了由院校来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外,也可以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吸纳具有一定的特长,又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的人参与。

4.6社区体育可采用体育俱乐部形式。我国社区可参考国外的做法,且使俱乐部积极融入并参与到各类社会体育活动中,这样才能满足居民对体育多元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荣.浅论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3 王锋、许惠玲、梁俊雄.社区体育建设的难点[J].体育学刊.2002(06)

4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编.任海等编著.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培养读图能力的主要途径 下一篇: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