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六法

时间:2022-10-29 04:08:03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六法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作文难”,是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也是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一、作文教学要生活化;二、引导学生正确选材;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四、结合课文教作文;五、培养学生自觉推敲修改的习惯;六、写作技巧指导与例文导作相结合。

关键词:生活化 正确选材 自觉推敲修改 例文导作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难、没什么可写”,恐怕是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也是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现谈谈我的一些指导方法:

一、作文教学要生活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生活有多么丰富,作文就有多么丰富。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总是走不出课堂,以作文练作文,学生常常为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犯愁。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从生动的现实生活中获取知识,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我号召学生捉蜗牛、养蜗牛、观察蜗牛。这样,学生感受最深,写起来会得心应手,有感而发。

二、引导学生正确选材

怎样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社会,正确地选材呢?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指导。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身边熟悉的事的同时,还有强调学生写有意义的事情。所谓有意义,就是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或者催人奋进的事情。其次,要多学习,多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模范事迹;要寻找身边的闪光点,善于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和班级的“小雷锋”等,再次,要教育学生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主流,社会上个别的丑恶现象,不能代表全体,不能以偏概全。只有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正面教育,才能使他们建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使他们在纷繁的事情中抓住本质、主流,在作文中正确地选择材料。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每周布置学生完成一项力所能及的“生活作业”,然后指导学生把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素材写成作文。于是,学生笔下《洗衣服》、《煎鸡蛋》、《今天我值日》等一篇篇反映学生真实的作文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四、结合课文教作文

我们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即使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也是大家所公认的优秀之作。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优秀的范文,从“作文”这个角度给学生讲深讲透,无疑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每篇文章在写法的精妙之处往往就那么一两点,只有我们给学生讲透了,那就是有益的,比如,这篇课文可以讲它自然、朴实的开头;那篇课文可以讲它的倒叙开头;再一篇课文可以讲它利用作者的想像,大胆的从事件的中间写起,当然,还有的课文可以讲它的过渡,或讲它的结尾,或讲它的描写,或者讲它的抒情、议论。相信,像这样的讲解,天长日久,同学们耳濡目染,作文入门就比较容易了。

五、培养学生自觉推敲修改的习惯

反复修改作文能使作文臻于更加完善,也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但学生往往“落笔成章”就算完成任务,消极的等待老师的作文修补之功,而教师则常“精耕细作,大事删改”,而对于教师的修改,学生常常是瞄一下分数,便放入抽屉了事。作文修改是对习作思路的整体再创造,这种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的第二次劳动,是构思产生飞跃的极好体现,也是完成写作全过程必要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他们养成认真修改,反复推敲的好习惯。

六、写作技巧指导与例文导作相结合

著名教学家王有声认为: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这种“病”是老师传染给他们的。试想我们的语文教师教写字是一笔一画地示范,教朗读是一课一课地范读,而教作文却很少拿出自己的例文。良好的示范能够激发学生们模仿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亲自动笔写作文是不无裨益的。当学生思路受阻或选材不妥时,教师便可利用自己的体会,理解来给予学生启发和诱导、唤起学生写作欲望的作用。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到:把看到的或经历过的事情变成具体、通顺的一段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观察--思考--表述(说写)--修改--成文。重要的不是某一篇文章怎样写,而是教给他们表达的方法,作文的思路。通过对例文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习作要求的内涵,从而对写作文的路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学生的独立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文教学的方法之多,只要肯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办法,使学生摆脱“怕作文”的阴影。

上一篇:暑假研修学习体会 下一篇: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