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时间:2022-10-29 03:39:55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种手术方法(可折式加压螺纹固定、DHS固定、锁定钢板固定)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 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分析骨折分型、适应证、固定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处5~8个月均愈合,平均6个月,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及时治疗后好转。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可折式加压螺纹组优1例,良5例;DHS组优6例,良 4例,差1例,为头钉穿出头部,内固定失效,后重新锁定钢板固定后康复;锁定钢板固定组 优5例,良4例。 结论 骨折分型对选择骨折固定方式有明确的指导作用,综合患者全身情况与骨折分型对手术效果影响明显。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折式加压螺纹;DHS;锁定钢板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047-0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跌倒原因与其原有疾病所引起的步态异常有关。如心脑疾病、视力听觉障碍、骨关节疾病等。以及老年人特有的骨小梁稀疏、骨质疏松的原因,一旦骨折,如不及时治疗,因长期卧床而产生诸多并发症,而致残或死亡。对于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多主张手术治疗。内固定方式主要有多针固定和髋动力螺钉(DHS),锁定钢板等髓外固定以及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等髓内固定。笔者2007年8月~2011年3月采用可折式加压螺纹、DHS及锁定钢板根据骨折分型和是否伴有基础病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男9例,女17例;年龄62~78岁,平均72岁;左侧10例,右侧16例,均为闭合伤。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 3例;Ⅱ型 9例;Ⅲ型 8例;Ⅳ型 6例[1]。患者中有19例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后遗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4 d。可折式加压螺纹固定6例、Ⅰ型3例、Ⅱ型3例;DHS固定11例,Ⅱ型6例、Ⅲ型5例;锁定钢板固定9例,Ⅲ型3例,Ⅳ型6例,且均有明显骨质缺损。

1.2 手术方法

1例腰椎退变畸形采用插管麻醉,其余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臂部垫高,在C型臂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1)可折式加压螺纹术。取髋关节外侧切口长约3 cm,用2.0 mm导针,确定前倾角,C臂引导下,穿入三枚呈“品”字形临时固定,见位置满意,根据导针穿入骨道长度,选用合适长度可折式加压螺钉,分别钻孔替换导针固定,螺钉头部位于股骨头下约0.5 cm,外旋髋关节见螺钉均位于股骨头颈内,固定良好。(2)DHS和锁定钢板固定。取髋关节外侧切口,切口长度在8~15 cm,显露大粗隆骨折端,牵引下复位,DHS大粗隆外侧导引固定器导引下,一枚导针从股骨颈中心临时固定,沿导针钻孔、攻丝、确定长度、拧入主钉。远端根据骨折情况选用5~7孔DHS套件,远端尽量不剥离骨膜软组织,钢板无需紧密贴合骨干,点对点对合即可。分别钻孔、攻丝、测深、拧入螺丝、固定。锁定钢板固定,复位后选用较普通钢板略长1~2孔长度增加力臂,导针临时固定头颈与骨干,远端普通螺钉钻孔固定,依AO标准分别用锁定螺钉钻孔固定,头颈部3枚锁定螺钉固定均位于股骨头软骨下0.5 cm,透视满意,活动髋关节良好,固定可靠,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包括疼痛、功能、下肢畸形、髋关节活动度。满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好,70~79为可,小于70分为差。同时要求患者回忆伤前肢体功能评分。

2 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8周扶拐下地不负重活动,随访0.5~3.0年,平均1.5年,骨折处5~8个月均愈合,平均6个月,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年、2.5年死亡,死亡原因为内科其他疾病,年龄超过70岁。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及时治疗后好转。可折式加压螺纹组优1例,良5例;DHS组优6例,良 4例,差1例,为 头钉穿出头部,内固定失效,后重新锁定钢板固定后康复;锁定钢板固定组,优5例,良4例。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治疗要点是纠正患肢外旋短缩,以往采用牵引治疗方法,但不适宜合并基础疾病和高龄患者,且其疗效不理想,造成髋内翻及肢体缩短、髋膝僵硬,部分患者长期卧床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主张积极手术治疗,已成为骨科医生共识。由于股骨粗隆间部受到压力、张力、剪切力的作用,骨折后极易产生移位,因此要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物可以抗张力、抗滑动、抗旋转,能够减少应力遮拦,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髋内翻畸形和内固定失效。根据Evans分型,本组病例中,可折式加压螺钉主要用于稳定型骨折,DHS和锁定钢板这两种髓外内固定物用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可折式加压螺钉主要用于稳定型骨折,且年龄较大,手术耐受差,肢体活动要求不高的患者。因其不能控制髋膝关节活动和患肢负重时的剪切力作用,所以手术后仍需要卧床、穿防旋鞋等处置2周,4~6周才能活动髋关节。优点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感染率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低。缺点是延长不负重时间,仍有可能出现卧床并发症,内固定松动脱出,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DHS可提供良好的固定支架,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保护关节功能。DHS为加压滑动装置,钉板连体,粗螺钉固定股骨颈,有效延长了内固定固定骨折延长段的长度。但是对于小粗隆骨折并且移位的粗隆间骨折,由于内后侧皮质连续性中断,压应力丢失,过多的压力集中到钉棒系统,容易致内固定实效,再骨折[2]。本组1例头钉穿出头颈处既为内侧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早期发生位移,钉板发生移位。笔者认为头钉位置以中心位固定为佳,如果头钉位于股骨头颈中下偏后位,由于偏心位固定抗旋转力较差,头钉可能切割股骨头。内上方固定亦要避免,因为首先股骨头内上方骨皮质薄弱,内固定难以固定,头颈切割发生率较高。其次外侧骺动脉位于股骨头上方偏后,该动脉供应股骨头大部分血供。头钉内上方置放极易损伤外侧骺动脉而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头钉进入深度位置应在股骨头关节面下方5~12 mm。这个区域骨质致密,螺钉拧入的头部如果距离股骨头关节面超过12 mm以上其把持作用就明显减弱。螺钉松动和头钉切割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所以头钉的长度应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方5 mm为宜,考虑动力加压因素,可将实测距离再减去5 mm[3]。对于小粗隆的处理,有建议给予复位固定,由于该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股骨小粗隆骨折早期多表现为不稳定,虽然所有病例未见小粗隆骨折有不愈合情况,考虑固定方法不同,建议尽可能复位固定。所以DHS不宜用于股骨粗隆部骨折内后侧有骨折移位、缺损严重缺乏有效支撑的EvansⅢ型、Ⅳ型骨折伴有骨质疏松患者[4]。

锁定钢板具有普通加压钢板和内支架两种功能,即可作动力加压作用,也可以使用内支架的桥接作用。主要特点:(1)锁定螺钉的螺钉帽直接在钢板的锁定孔内,限定了螺钉拧入时的扭矩,使锁定螺钉不在弹性变形,减少了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的可能,因此对骨折稳定具有角稳定性,对局部骨质要求不高;(2)多枚锁定螺钉钻孔拧入股骨颈,形成多点固定,防止发生粗隆间骨折移位旋转,对股骨颈的血运破坏较少,减少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5]。(3)由于接骨板与骨的有限点对点接触,降低了对骨膜的破坏,起到了保护局部血供的作用,达到了生物力学钢板的要求,对后期的骨折愈合起到了保证作用。锁定的螺钉与钢板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转移钉与接骨板之间的力矩,钢板的长度和螺钉的位置可以改变所用螺钉的负荷情况,同时钢板越长,由于螺钉力臂的改变,作用于螺钉的拔出力越小。按照力学观点,应选用较长钢板,采用间接复位的锁定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内固定。未见钢板长度对生物力学有损害。此时锁钉所承受的主要是弯曲负荷,而不是拔出负荷,所有螺钉同时承受负荷,骨内螺钉滑脱发生率明显降低[6]。所以,应保证内固定的工作力臂的长度和宽度,而且在固定骨质疏松骨折时,由于其自锁定的力学优势,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锁定钢板亦适用于DHS不适用的头钉进钉部位有冠状面骨折移位的粗隆间骨折,锁定螺钉通过锁定孔与骨质的固定及不同的进钉角度,锁定钢板与股骨大粗隆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即可维持长度和对位对线,又控制了位移和旋转,避免了螺钉的松动。钢板膨大的蛇形头部可以包容粉碎的Ⅲ型和Ⅳ型粗隆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7]。小粗隆移位、内后侧缺损病例,可予以复位,必要时植骨,建立内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小粗隆为主的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的骨小梁向上支撑股骨距,是生物学意义的抗屈曲内翻应力的最佳位置。小粗隆骨块复位不佳,造成后内侧骨皮质缺损,通过股骨距的压力不能继续向下传导,最终压力集中于钢板上,可引起螺钉切割股骨头或钢板疲劳性断裂,因此要防止小粗隆区的骨缺损,造成术后骨折断端再移位和髋内翻的发生[8]。此种内固定方式由于采用了微创技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缩短了手术切口,减少了骨折部软组织的剥离,未有感染发生,提高了骨折愈合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固定方式。本组9例患者锁定钢板固定均取得良好疗效。

三种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良好,主要在于选择合适病例,根据Evans分型与骨质疏松程度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确保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内固定失败对基层医院工作带来的干扰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费起礼,胡永成,等. 骨折疾病的分类与分型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39.

[2] 孙强,赵昌明.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4):345-346.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11-719.

[4] 闫剑平,张永,孔亚军. 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手术方法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9-150.

[5] 徐红立,王士娥,王洪彬,等.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9):800-801.

[6] 张长青,曾炳芳.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9.

[7] 王少林,谭祖键,周明全,等. 偏髓分型及其指导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03-105.

[8] 郭三忠.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1-142.

(收稿日期:2013-02-05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现状 下一篇:云水谣:云水深处寻古韵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