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表演中良好的心理因素培养

时间:2022-10-29 03:08:28

论音乐表演中良好的心理因素培养

摘要:音乐实践活动涵盖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三大主体。优秀的音乐表演一方面能很好的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构思与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发挥使音乐富有生命,带给欣赏者美的享受。

关键词:音乐表演;中介作用;心理因素;紧张情绪

一、音乐表演的中介作用

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三大主体: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它们在内部的关系既是相互影响与制约,又是相互促进与发展的。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它的形成将影响音乐表演的方式方法,通过音乐表演的音响呈现,继而还会影响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

1、检验作曲家的创作成果,促进音乐发展的良性循环

由于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非视觉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它在呈现方式上与许多其它的艺术学科有所不同。绘画艺术是用色彩和轮廓来表达想法,建筑艺术是用造型和结构来展示创作,唯独以音乐为主的表演艺术却不能通过这样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作曲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符号记录下来,但是这种符号并不能给人以直观的精神体验,它必须通过表演的方式,让音符在时间的过程中流露出来,即形成音乐的旋律,才能呈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通过音乐表演,一方面使作曲家的创作内容和手法,被广大欣赏者所熟知;另一方面也使作曲家从表演中检验自己的构思,并结合欣赏者的反馈与评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与改进。

二、音乐表演的心理因素

与人类其它的创造性活动一样,音乐实践活动也需要心理因素的参与,并受其支配。音乐创作作为主动的行为活动,是作曲家情感体验的真实流露;音乐欣赏作为被动的审美活动,需要欣赏者“对客观存在的音响作出判断”;唯独音乐表演具有双重性,它既需要被动的去还原作曲家的音乐符号,又需要在作曲家的要求范围内,对作品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发挥,这就使得音乐表演具有丰富的心理体验,只有协调好各种心理因素,才有可能更好的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

1、音乐感知

音乐感知可以粗略的理解为主体对音乐在整体上的认识和理解。一切的音乐表演与欣赏活动,都要从音乐感知开始,也可以说音乐感知是音乐表演与欣赏的基础,通过音乐感知的不断深入,音乐表演的其它心理因素才能逐渐显露出来。涅高兹认为“从整体去掌握一首作品是特别重要的......凡是不能感受和理解整体的人,都不可能在演奏艺术中获得真正高超的造诣……。”勋伯格说过“音乐空间的统一性要求纯粹的,整体的感性认识。”从上述的表述中,我们认识到音乐家对音乐感知的重视和强调。当然音乐感知的产生,离不开直觉的介入,是直觉给我们带来了粗略的感知,继而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使音乐感知变得丰富。对于音乐感知的获得,不能仅局限在作品的外部特征,包括整体风格和段落层次上等,更要通过研究细节来了解作品。也就是说只有加强一度创作的详细感知,才有利于二度创作的表演发挥。

2、内心听觉

内心听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它主要采取记忆的方式,使音乐在主体的内在进行表现。内心听觉涵盖的心理因素很多,包括听觉、感觉、想象、记忆、情感等。俄罗斯歌唱家德米特里·赫沃罗斯托夫斯基曾说过“我经常在心里默默地演唱某部音乐作品……由于这种‘内心听觉’的精力集中,产生许多我在未来正式演唱时所需要的重要要素,我经常有意识的这样做,我很重视这种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漫长的学习中,要有意识进行这方面的熏陶,使主体逐渐形成内心听觉的意识,以便更好的服务于音乐表演。

三、音乐表演中紧张情绪的调控

在实际的演出中,演奏者常被巨大的心理压力所笼罩,紧张的情绪直接影响作品的发挥。因此只有加强演奏者的音乐修养和心理素质,才是确保演出顺利完成的关键。

1、建立自信心

所有的艺术表演者,都需要有充分的自信心。站在舞台中央,果敢、坚毅的演奏者,会带给欣赏者很好的视觉享受,产生强烈的欣赏欲望;反之犹豫不决的演奏者,会影响欣赏者的情绪,减弱欣赏欲望。因此演奏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更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只有具备充分的自信,才可以保证演出的顺利开始。演出开始前,要有足够的心理暗示。可以把演出想成自己和亲人间的小型聚会,并且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演出期待,只求正常稳妥的发挥水平即可。正式演出时,要全神贯注。演奏者不仅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更要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演出中,直到演出的结束。在演奏中不要对自己有半点怀疑。仔细聆听自己的演奏,并通过内心听觉,对即将演奏的音符做出判断。演出结束后,通过反馈,自我评价。成功的演出,带给演奏者无尽的满足,自信随之增强,此时可以跟自己平时的水平作比较,是否做到毫无遗憾的完满发挥,甚至与更高水平的演奏者相比较,增加学习动力。

2、对专业技术的训练与提高

音乐表演是以技术见长的表演艺术,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表演的质量,因此演奏者要对专业技术进行训练与提高,使其不再成为演奏的负担。技术不是先天赋予的,是主体通过后天的努力和练习得到的,并且技术的训练和提高,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和努力。

四、结语

音乐表演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事业,通过音符的流淌,演奏者既要真实的再现原作,又要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音乐表演也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综合的心理运动的过程,因此只有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场表演经验,才能轻松自如的完成演出。良好的音乐表演,不仅可以推动音乐创作,推广音乐作品,而且还会给欣赏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愉悦。此外关心音乐表演中的心理因素,关心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促进音乐表演的繁荣与发展,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第143 页人民音乐出版社

[2]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第 278页人民音乐出版社

[3]萨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论音乐》茅于润译第 203—204 页人民音乐出版社

[4]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第 237 页刘可希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有关播音主持专业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下一篇: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