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特征

时间:2022-07-25 05:38:19

1997—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特征

摘要:东盟五国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局势的影响,因此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也会随即改变。本文研究的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危机前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旨在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地缘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及从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阐述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的新特征。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区内贸易;FDI投资;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

东盟五国的经济发展在本时段内可谓是起起伏伏,并不是一帆风顺。首先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随即影响到其他东盟四个国家,进而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蔓延至整个亚洲地区,使东盟五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受到严峻的考验。接着是“911”事件后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欧盟与日本的经济也开始进入缓慢发展时期,世界三大经济体出现经济不景气。而对于对外依赖较强的东盟五国来说,严重受到世界经济局势的影响,经济严重受挫,有的甚至出现经济负增长。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东盟五国也清楚的见证了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危机中,经济发展越好的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就越小。东盟五国中,新加坡受到的影响最小,马来西亚拒绝接受外界的援助,依靠自身勉强渡过难关,而泰国和印尼仅依靠本国力量无法使本国经济迅速走上正轨,最终只能选择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五国地缘经济格局出现了以下新特征:

(一)区域外贸易稳定与区域内贸易得到加强

东盟五国区外贸易情况没有多大变化,区外贸易大国一直是美日欧以及中国和印度,且近几年来中国的影响逐年增大,但在此仅对区域内贸易情况进行分析。为了促进区内贸易的发展,东盟五国开始降低关税和逐渐去除贸易壁垒。截至2003年7月,新加坡基本实现区内CEPT清单商品贸易的零关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则分别有98.2%、93.7%、92.1%的商品关税税率在5%以下。[49]1997年以来,东盟五国区域内贸易总额占其贸易总额的20%以上。同时,1997-2007年期间,东盟五国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百分比均超过50%,对外依赖性大。因此,只要外界出现一点小状况,东盟五国的经济必然受到影响。

从区内贸易总量来看,1997-2007年期间,进出口贸易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除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世界欧美日主体经济衰退的影响,贸易总额出现严重减少。1998年,东盟五国区内出口贸易总额为690.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区内进口贸易总额为510.13亿美元,同比也出现了20%的负增长。经过一年的经济恢复,到2000年区内进出口贸易总额回升至危机前的水平。然而好景不长,2001年由于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东盟五国的贸易再次受到影响,出现小幅回落,出口额由2000年的841.59亿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826.89亿美元,进口额也2000年的712.69亿美元跌落至2001年的646.84亿美元。这次贸易额的小幅下跌,经过一年的时间也恢复至之前的水平。从2002年到2007年,东盟五国区内贸易大幅上涨。200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554.95亿美元,到2007年增长到3683.43亿美元,是2002年的2.37倍。

从贸易方向来看,新加坡是东盟五国的最大贸易国。东盟五国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相互贸易量最大。2007年,在各国十大贸易国中,东盟五国具体情况如下:马来西亚是新加坡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印度尼西亚是其第三大出口国、第五大进口国,泰国是新加坡第七大出口国、第进口国;对于泰国来说,东盟五国中新加坡是它的第四大出口国、第六大进口国,马来西亚是其第四大贸易进口国、第六大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第出口国、第九大进口国;新加坡和泰国分别是马来西亚的第二、五大出口国,其第三、五、进口国分别是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是印度尼西亚第三大进口国,第一大出口国,马来西亚是其第六大出口国和第四大进口国,印度尼西亚的第九大出口国和第六大进口国是泰国;就菲律宾而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是其第六、七、十大贸易出口国且分别是其第三、七、十大贸易进口国。

(二)FDI资金额波动式增长

东盟五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最具发展活力的国家。1998-2007年东盟五国GDP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因此也是吸引外资最集中的区域。1997-2007年间,东盟五国吸引的对外投资金额占整个东盟的89%,由此可知,绝大部分进入东南亚地区的FDI资金是流入到东盟五国。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经济严重受挫,外界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信心也受到一定影响。从整体来看,1997-2007年东盟五国吸引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情况如下图所示,呈波动式增长。一直到2004年FDI资金流入东盟五国的金额才达到并超过1997年的水平。在此期间,1999年,FDI资金流入金额有所增长但并未达到1997年的水平,此后便一直走低,2002年吸引FDI金额为154.25亿美元达到最低点。

然而,进入东盟五国的FDI资金并非均匀的散布在这五个国家。新加坡是东盟五国中吸引对外投资资金最多的国家。在1997-2007年期间进入新加坡的FDI金额除了1998年和2002年的占流入东盟五国FDI资金总额低于50%,其他9年里均超过50%,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7年流入新加坡的FDI资金金额为315.5亿美元,是1997年流入金额的2.3倍。其次,吸引资金最多的国家是泰国和马来西亚,1997-2007年间流入FDI的总金额占东盟五国FDI总金额的比例分别是21%和14%。泰国在2007年吸引对外投资金额是112.38亿美元,是1997年的2.89倍,其余三国吸引的FDI资金增长速度均低于新加坡和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是东盟五国中吸引对外投资资金最少的国家,1997-2007年间流入FDI的总金额占东盟五国FDI总金额的百分比均仅为5%。此外,在东盟五国区内投资中,经济实力最强的新加坡是主要的投资者,2000年向区内投资的金额仅为6.41亿美元,至2007年新加坡向东盟五国内部投资金额达到72.31亿美元,投资金额增长了10倍。其余四国向区内投资金额总额11年期间从未超过新加坡的投资金额。2007年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四国向区内投资金额仅为新加坡的16%。

从东盟五国吸引的FDI资金来源来看,其吸引区内和区外对外投资金额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区内和区外流入东盟五国的投资金额总量相差悬殊,区外FDI资金金额远远大于区域内部的相互投资金额,如2007年区外投资金额为536.46亿美元,而区域内的相互投资金额仅有83.88亿美元。东盟五国吸引的区外投资金额在1997-2007年间为“W”的增长方式,在1998年和2002年间收不良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出现了低谷,在2002年是118.7亿美元成为该时段的最低值。东盟五国区内相互投资的情况则是以2002年为界线分为两段,FDI资金金额增长趋势均是先递减再递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五国经济严重受挫,各国忙于用资金恢复本国国内经济,因而对其他国家的投资金额有所减少。而在2001年国际三大经济体出现衰退的形势下,区内投资却大大增加。这是因为,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五国意识到,单纯依靠欧美日等大国资本主义资金是不会使本国及本地区经济繁荣起来,唯一依靠自身和本地区的力量才是发展经济的出路。因此,在外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东盟五国扩大区内投资,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这样才能减少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区域贸易和FDI资金流动中,一国的综合国力有很大的决定作用。经济实力越强,在区域贸易量和吸收FDI资金量就越大,对区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因此,区域内各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是区域总体实力增强的前提条件。只有区域内各国经济均得到快速发展,该区域的整体实力才会得到增强,才能出现“共赢”的局面走向国力的共同富强。

总的来看,经历了经济上的挫折并没有使东盟五国一蹶不振,反而使其找到了突破困境的出路。各国开始意识到,强大的经济实力永远是经济实体受到打击后进行自救的坚强后盾,同时区域内的紧密合作和一致行动是共同面对困境时的最佳抉择。(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演化博弈的东南亚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演变机理及耦合规律(4107110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908)研究成果。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