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9 01:11:5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学校硬件的大力投入,电子备课室,电子白板,班班通已悄然走进每一个校园。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撑握现代教育技术,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特点,使其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定位其在课堂中所处的作用,避开其在运用中的误区.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功能特点 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可挖性的特点。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是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

(二)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是,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快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特别喜爱。利用这一点,把语文课中美的形象、事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进而陶冶起情操。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让学生观看满是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图片,那种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的视觉效果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观看图片的同时,选择一种动听的配乐朗读,由于这是一篇具有较强抒情性的散文,用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听觉,让学生深切的初步感知本文的“形美”“声美”“意境美”。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是该值得深思的问题。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1、现代教育技术的局限性

多媒体作为展示工具,能展现语言所无法描述的场景,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确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精彩的画面不能代替老师精彩阐释。因为它无法像语言一样自由地传情达意,无法表达出画面背景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因此,教师的自身语言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教者语言的优美,才能熏陶出学生优美的语言。

2、偏离教学目标

每一堂课,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辄用大量的时间展示或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料,诸如历史地理、文化艺术、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科学常识等背景资料。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时,以“穿越时空”展示了多幅苏轼被贬之地黄州的图片,补充有关黄州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被贬背景等相当多的文学资料,把文中对月光描写别具一格的审美变成了探知黄州风景的观光课。这样的教学形式,严重偏移了课堂教学目标,干扰了学生与文本知识的密切接触。要扭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偏移现象,一是要防止文本信息的延伸面过宽而导致其外延的无限膨胀;二就是要在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和丰富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上下功夫。

3、勿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参与,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累加,而是彼此形成的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仍然摆脱不了课堂“总导演”的角色,传统的“传经布道”观念不能摒弃,甚至是“穿新鞋,走旧路”,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大活跃了语文课堂,但课堂不是一味地追求热闹,更要有门道。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我们才能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适应环境 融入集体 下一篇: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生活化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