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32例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29 01:02:5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32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静点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口服阿司匹林0.2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进行施治,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中西结合;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施治

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从中医角度来讲,也称"中风"。此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给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脑梗死是由于患者脑动脉硬化或者血压偏高等症而引发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组织氧气供应不足而变性坏死,改变了患者神经定位体征或者精神状况。脑梗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言语不清、意识模糊、口眼歪斜等。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根据本院内科收治的一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做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对象共132例,均为我院一年来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参照我国中医内科学会拟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且通过头CT检查,所有患者在发病3d内均得以确诊。132例患者中,男85例,女47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2.3±15.2)岁。其中首次中风有128例,二次中风的有4例,有88例同时伴有高血压病,有43例同时伴有冠心病,有35例同时伴有糖尿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别(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静点中成药银杏叶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静点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口服阿司匹林0.2g,1次/d,疗程15d。

1.2.2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辨证分型施治[2]:①痰瘀阻络型: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病突然,意识模糊、或者半身不遂,患侧出现浮肿、麻木情况、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对于此类型患者,施治时宜涤痰宣窍,因此,可选用涤痰汤加减,主要处方如下:半夏12g、竹茹12g、枳实12g、地龙12g、茯苓15g、胆南星15g、水蛭3g等;②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目眩、耳鸣、多梦等,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症,施治时主要应熄风通络,可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进行治疗,主要药方如下:赤芍12g、龟板12g、天冬12g、玄参12g、天麻12g、泽泻12g、山茱萸12g、生牡蛎30g、生龙骨30g等。以上处方均1剂/d,用水煎服,连续服用15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时均给予常规治疗,如降压治疗、降糖治疗、脱水治疗、支持疗法等。在治疗前后,都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两组患者都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及分析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肢体可运动,语言表达清晰,生活能自理;②好转: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③进步: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稍有提高;④无效:体征、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生活无法自理。

1.5统计方法 数据均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对比,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脑梗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脑梗死在中医中属"中风"范畴,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元气耗伤,忧思恼怒等使瘀血阻滞,痰热内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而上犯于脑,终致脑脉瘀滞所致。中医认为,脑梗死的发病基础是元气耗伤、脑脉瘀滞。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脑梗死多发病于老年人,老年人多有气血亏虚,再加以诸多病理因素的侵袭,则气更虚、血更瘀。气虚而滞,运血无力,气虚血瘀,血流不畅,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血少不能化气,又加重气虚, 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脑梗死的根本法则之一。从中医辨证分,通常可分成痰瘀阻络型和肝肾阴虚型,前者的主要表现为痰湿偏盛、痰瘀互阻,因此,治疗时以化痰开窍为主。涤痰汤为《奇效良方》卷一方, 功能涤痰开窍, 专治中风痰迷心窍, 舌强不语。加用丹参、鸡血藤、地龙活血化瘀, 水蛭破血逐, 以除固痰阻络所致的瘀血;而后者主要表现为阴虚阳亢,治疗时宜养阴潜阳,主方药物中,具有活血化瘀、养阴平肝、平降逆气、滋阴清热等功效[3]。方中赤芍、龟板、生龙牡、山茱萸、养阴平肝;代赭石、牛膝、平降逆气、引血下行; 玄参、天冬、泽泻、滋阴清热、凉血、以助平阳;天麻通络熄风;石菖蒲开窍醒神。因此,从研究结果可见,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3.3%(P

综上所述,中西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满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深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6,2.

[2]王涛,杨光福,孙金兰.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辨证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02(10):17-18.

[3]魏建刚.中医药为主的卒中单元模式对缺血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1,09(12):148-150.

上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探讨 下一篇: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牙龈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