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探讨

时间:2022-06-03 04:06:53

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护理部成立品管圈小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为试点科室,分析三个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各个环节,找出导致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实施,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于2014年1月品管圈活动在全院27个护理单元全面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结题20个,制作流程25个、制度5个,神经内科的"瞳孔测量尺"经过五次改良,已于8月获国家专利。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提高护士参与管理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应用研究

品管圈就是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的小集团,以PDCA-SDCA管理循环为基础,组织圈内成员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

1 一般资料

为了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我们护理部于2013年1~4月对224例瞳孔测量患者、230例腕带佩戴患者及393例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瞳孔测量的准确率为73.21%、患者腕带佩戴率为75%、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62.5%(8人/d),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于2013年5月护理部争对性选择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和麻醉科三个科室进行品管圈活动试点,充分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能动性,给低年资护士提供自主管理的舞台。

2 方法

2.1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

2.1.1制定方案 制定品管圈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下设在护理部,由护理部主任任总辅导员,具体抓品管圈工作的指导、培训及推进工作,并分别在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三个科室成立品管圈实施小组,分别设立辅导员1名(护士长担任)、圈长1名(组织能力和专业素质较强的护师及以上职称担任),圈员各7名,实施小组在医院品管圈领导小组的培训指导下开展工作。

2.1.2实施培训 护理部主任作为总辅导员,首先到全国品管圈开展好的医院实地学习考察,吸取经验及教训,学会了开展品管圈的方法、步骤及管理工具的运用,并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训辅导员、圈长及圈员。

2.1.3选定主题 品管圈成员在总辅导员的培训及指导下,按照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与圈能力,通过头脑风暴,提出问题,采取排序法(投票)选定主题和主题评价,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选定的主题分别为"提高瞳孔测量的准确率"、"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和"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我们以麻醉科为例探讨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麻醉科圈成员在学历结构上本科7人,专科2人,职称方面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5人,选定圈名为守护圈,圈徽由美丽的向日葵和紧握的心形双手组成,圈徽意义:美丽的向日葵象征着无影灯,心形的双手以向日葵为中心形象的展示了我们是无影灯下的天使在用心守护患者生命。七彩的向日葵和红色心形双手同时也代表着我们朝气蓬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根据头脑风暴法提出7个候选主题,按照选题原则,最终确定为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选题理由: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率增加、机体免疫力削弱、术后复苏延迟等密切相关。

2.2现状分析 根据柏拉图的80/20原则:找出产生造成主要错误的(80%)的主要因素(20%),通过区分关键的与次要的项目,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麻醉科圈成员在现状把握阶段对2013年1月4日~4月30日相关手术科室的手术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手术台次及低体温发生例数报告如下(见表1)。

手术共计393台次,低体温发生246次,低体温发生率为62.5%(8人/d),圈员们根据麻醉科工作实际,从保温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的影响、冷稀释作用、术中出血多、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患者年龄、术前准备等进行分析,用鱼骨图分别分析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手术、患者等因素密切相关,见图1患者因素,图2手术因素,图3其它因素。将所有原因由圈员们进行投票找出主要原因,按照80/20原则选定:保温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术中出血多4方面为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原因。

2.3设定目标 根据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进行预期目标设定。根据品管圈80/20原则得出此次改善重点为保温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圈员们分析以上4项内容占术中低体温发生的94.1%,第1次开展品管圈活动,圈能力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为60%,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为45.37%(4.62人/d),改善前择期手术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62.5%(8人/天)。

2.4制定对策并实施 根据80/20原则,得出此次改善重点分别为保温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采取5W1H(人、事、时、地、物、如何)方法制定对策。

2.4.1拟定对策 圈员们通过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投票评价,得分70分以下的暂不作为本次对策实施的内容(表2)。

2.4.2对策实施

2.4.2.1提高护士对患者的保暖处理能力。改善前患者诉寒冷及科室保温物品不够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争对这个原因,科室立即购买暖水袋、电热毯,毛毯,术中护士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及保温器材的使用情况,术中液体加温并加盖棉被,术前调节好室温20~24℃,科室组织培训,并将此对策列入标准化。

2.4.2.2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保护意识。改善前术中仅用了镇痛药,存在医护人员的保护意识不足,争对这个原因,科室麻醉医生在术前采取干预措施,术前使用抗胆碱类药和镇痛药;术区薄膜覆盖,保持干燥,消毒皮肤前后为患者盖好被褥;加强对护士培训,术前访视患者。

2.4.2.3缩短患者在麻醉科外面的等候时间。术前准备不足,患者在手术室外的等候时间长,争对这个原因,麻醉科医护人员将物品充分准备好后再将患者接到等候区,缩短患者在麻醉科外的等候时间,并列入标准化流程。

2.5评价标准 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神经内科、疼痛医学科、麻醉科(2013年1月4日~4月30日)和开展后(2013年5月~7月30日)瞳孔测量准确率、患者腕带佩戴率、低体温发生率。

3 效果

医院护理部于2013年上半年在3个护理单元开展品管圈活动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下半年将品管圈活动由3个护理单元扩展到13个护理单元,于2014年初品管圈活动在全院所有护理单元(27个)全面推行,并于今年5.12护士节进行了品管圈成果展示,已结题20个,制作流程25个,制度5个,神经内科"提高瞳孔测量的准确率",圈员们将瞳孔测量尺经过5次改良,测量尺的准确率由活动前的73.21%提高到了92.86%,并且瞳孔测量尺已于8月获国家专利,康复医学科"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患者腕带佩戴由活动前的75%提高到了92%,麻醉科"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由开展前的62.5%降低至了45.37%,2014年作者申报区级科研项目《品管圈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已经过专家的评审准予立项研究。

4 体会

4.1提升了护士品质 医院护理部于2014年第二季度进行品管圈满意度调查,其调查对象分别为全院辅导员、圈长、圈员共计243人,调查内容为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促进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等7个方面,通过评分标准,将这7个方面进行活动前、后比较,总分都得到提高,最高的提高了3.8分,最低提高了1.7分。

4.2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医院于2014年7月,医院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居全院最高(98.1%),提高了医院的声誉。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主题,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1]。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2]。品管圈活动让圈员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在品管圈活动中圈员通过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促使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提高护士参与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琴,吴荣.中医护理文书书写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31-32.

[2]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恳医学,2011,33(5):458-460.

[3]王文文,苏丽丽,陈海燕.品管圈活动在口服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5(14):358-360.

上一篇: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650例糖尿病患者中... 下一篇: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应用效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