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第14期

时间:2022-10-29 12:47:58

文化 第14期

音乐

一个月来,中央电视台全天候直播的音乐伴随着我忧心忡忡地入眠;

一个月来,我已经能哼唱《生死不离》那让人揪心疼痛的旋律;

一个月来,我办公室的同事不间断地放着齐豫的《大悲咒》;

到了今天,我还能接受什么样的音乐,去找寻什么样的旋律?

有可能你还没有发泄够,该再听点悲凄的曲子哭一场,但是明天还要上班,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也不能老是在悲伤的吟唱中打转。现在我们向你推荐一个阶段式的音乐疗法,希望你走出阴霾,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去。

这里我们推荐的治疗步骤分为三个阶段,这个过程我们推荐由2人互动来完成,在其中一人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另外一人可以提问试式引导对方去思考,聆听者根据问题说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描述当时的心情,然后交换角色。

首先,完全不同于简单的心灵调节理论,第一阶段我们进行的是痛苦释放疗程,这是一个将潜意识里的忧伤,悲观,恐惧等消极情绪发泄出来的过程,您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你走回痛苦的潜意识的音乐,音乐旋律以起伏跌宕,深远悲情,或者愤怒高昂的旋律为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听众可以回忆过去的各种不愉快经历,这个过程几乎是当今音乐疗法所必须的,因为只有勇敢地面对过去,才能真正勇敢地面对未来,.这里我们推荐的唱片有来自Craig Armstrong的《WORLD TRADE CENTER》,这张唱片原声以大段的弦乐铺陈出当时911灾难现场的紧张,恐慌,悲情,但主旨仍在于用不断浮现的圣咏中体现一种人文的安慰和希望。按照上述音乐挑选原则,我们还推荐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这首一般被称为命运的交响曲,借由令人动容的音乐情绪和丰富的音色交替给神经以不同层次的刺激,创造出一种真实的画面感。听众在这个阶段应该放下负担,任由思绪奔放,让消极情绪化成泪水彻底释放。

然后,我们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用一些NEW AGE为主,主题是平稳,安全的世外桃源。这个阶段将填补将消极情绪发泄完毕后的心灵空隙,是营造安全感的最佳时机。我们推荐的是REAL MUSIC公司的各类钢琴唱片,比如KEVIN KERN的《SUMMER DAYDREAM》,这是一张轻柔美妙的钢琴作品,在开头有一丝轻微的伤感,但是很快你就会安然置身于流水淙淙的睡莲花园里了。《Celtic Twilight 3》是第二张不容错过的唱片,其中充满了温暖的教堂唱诗,居尔特传统摇篮曲,还有音色若钻石一般的竖琴,堪称心灵治愈的经典。第三张佳作是来自川籍音乐家何训田的《波罗密多》,此中渲染的是一副以白蛇传说为背景的禅意画卷,和谐的江南小调,千人齐颂的阵容,禅宗乐器的铺陈,禅师智慧的点化,听完之后,灵魂犹如被清洗过一般,实为难得的听觉和心灵盛宴。

最后,第三个阶段的目的,是在内心构建一副源自生活,但是却比真实的世界更高远的心灵图象,因此我们选择一条明快的路线,主推节奏轻快,旋律优美的世界音乐,所以请拿起手里的WORLD MUSIC唱片,毫不犹豫的让他们在唱盘机里转动起来。比如DEEP FOREST的经典唱片《COMPASA》,以南美原生音乐为主要创作载体,配合法式电子情怀,这种撞击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个时候手舞足蹈绝不为过。然后是日本配乐大师坂本龙一的《BEAUTY》,这是一张以日本冲绳岛呗为主线创作再生的作品,唱片中数名歌姬悠扬的唱咏配合三弦琴的自在弹拨,以及背景中的电声烘托,散发着人类对于新生活的乐观情绪。

音乐疗法可以采取很多种形式进行,可以一次性完成,或者作为一种例行的事务,比如抽空在周末作为放松手段,然而我们建议人们每次完整的走完三个阶段,因为音乐疗法其实是一种暗示加催眠的过程,如果你的意识停留在任何一个中间阶段,缺失感的产生在所难免。最后我们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曲目推荐供参考,希望所有的生者能够从音乐中获得更多能量,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

第一阶段:Craig Armstrong:

坂本龙一

齐豫 (觉)

第二阶段:何训田 (春歌)

关牧村 (送别)

KEVIN KERN (Pan’s return)

Dan Gibson (Sparkling Sky )

第三阶段: Deep forest (green and blue)

Mariah Carey (Bye Bye)

坂本龙一 ( asadoya yunta )

吕秀龄 (白日梦)

书籍

我不相信认真生活的人会不关心世界按照什么法则在运行,某种意义上学点物理学和化妆是一样的,我们都把它看成是女人们生活热情的表现。

上帝掷骰子吗

拿破仑在看到拉普拉斯写的《天体力学》之后问道,在你的这本描述宇宙体系的大作中,上帝处于什么位置,拉普拉斯回答说:“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一股子嚣张之气迎面扑来,不知道当时皇帝对于科学家的骄傲作何感想,但是今天的人们也渐渐明白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

我们的世界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是随机产生毫无规律可循吗?“上帝掷骰子吗?”,这句话是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质问。这位曾经是量子物理的开创者,面对衍生出的众多匪夷所思的理论,也感到了深深的迷惘。面对爱因斯坦的疑问,玻尔回答说: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到如今,量子物理发展了一百年,却仍然被迷雾所笼罩。“声称自己懂得量子力学的人,其实还在量子力学的门槛之外”

这本书的副题很明白,《量子物理史话》,原本是网络上的一个连载,2005年化为纸质书出版。作者曹天元简介如下:出生于上海,足迹遍历内地、香港和美国,现居香港。本人不愿意透露具体身份。不要被身份不明的作者吓住,不要被量子物理的名头吓住,就像作者宣称的那样:只要具有中学物理知识的人,就能读懂这本书。然后,被迷住。

这个世界会好吗

文: 大牙

这是一个更好或者更坏的世界?我不相信谁的回答会令所有人信服,也许我们该抛弃那些好恶只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只是一个更加不同的世界,你要做的就是理解它并在它之中间生存。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1918年11月7日,粱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这是书名的出处。梁漱溟认为人生有三大问题,即人对物、人对人和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同时,人类生活有三种根本态度,即意欲向前要求、意欲调和持中与意欲反身向后要求。这三种态度反映在文化上,就是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比如一幢房子破了并且漏雨,如果你想继续在房子里待着,那么西方人会另换一间新房,中国人则修葺旧房屋并且让自己将就一下,印度人则会默默地念叨:我用不着房子,我用不着房子。

我不能像梁漱溟先生一样相信世界一天天变好的原因在于:这三个问题并非递进关系,不是说到了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时,人与物之间就相安无事了。

有时候最真实的道理是用最魔幻的话语来道出的,过了25岁不再用廉价香水可能是对的,不再相信童话未必明智。

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是一部童话,但我宁愿它从来就没有以童话的面貌出现过。殷海光说,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理解和评价,都是基于“文化基线”,其实也就是知识背景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决定。长久以来对于童话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是认为童话就是小孩子家的无聊玩意,另外一种就是对童话的过度解读。何兆武先生是我尊重的长者,但是他在《上学记》里偶尔说到对《格列佛游记》的看法我却不能同意。何老先生觉得,格列佛在巨人国里面受到不公待遇,在小人国里面反倒被欢迎,这反映了大人物品质上的弱点小人物品质上的闪光点。我觉得要是照这么推断的话,白雪公主没有跟小矮人结婚却“跟王子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当然就是裸地宣扬了人种优劣和种族歧视。

不夸张地讲,《夏洛的网》讲述的是对生命的感受和认知。小猪威尔伯对未知的死亡充满恐惧和忧伤,虽然被作成腊肠不是那么愉快的体验,但其实那不关乎"死",也不关乎生。生命在死亡那一刻结束,死亡在自己开始的时候也宣告了自己的死亡。实际上,威尔伯代表的是大多数人对死亡自然的感受,未经思考的感受,因为它是一只春猪,尚没有经历过冬天的风雪。夏洛却知道“我们出生、成长,等到时数尽了,我们死亡。这是生命的自然循环。”

可贵的不仅是这种淡定从容的风度,更可宝贵的是一个如此淡定从容勘破生死的蜘蛛,可以尽自己一切所能地帮助一只未经世事的猪认识到这一点。

不管你是否相信人生在大处总是虚无和痛苦,都不能否定“细节总是真是愉快的”(张爱玲)。吃饭委实是一件大事,先把它照顾好了再看要不要说人生观吧。

随园食单

即使是再粗鲁愚笨的人也懂得,吃饭委实是一件大事;但只有文人骚客,才会将饮食审美化,上升为格调与逸趣。当然,也有将饮食这件事道德化的,那一般是圣人干的事情,我们不把他们当正常人。

先是明清之际的李渔写了一本《闲情偶寄》,声色犬马之外,最好看的还是饮馔部。单单是一个焖米饭,他也能想出在米饭将熟时洒蔷薇、桂花的香露,然后拌匀如碗。当然,听起来是很可口,不知道实际操作起来味道如何。一百多年后又出了个袁枚,年少成名,三十岁就退休养老了,买了个园子叫随园,在这里面吃得饭菜整理整理就成了这本书。

《随园食单》就是一菜谱,加上袁枚才子的口水糅合而成。同时代另一才子金冬心嘲笑他说,袁枚喜欢把家里几样家常菜吹嘘的天花乱坠,有那么一股子“寒乞相”。但是,这说明袁枚有生活情趣也未尝不可。只是文人对于饮食的兴趣通常都比较可疑,因为君子远庖厨的教条,他们永远也不屑于亲自动手烹小鲜。未免,还是失去了饮食最重要的一块乐趣。

有类型片就有类型书,有一种是苦难书,这种书的两个作用,第一,让你哭;第二让你不总是哭,哪怕生命被放置在最支离破碎的容器中照样可以保存足以对抗绝望的内容。

不哭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种类各异的不幸。但是,当看到这些不幸由孩子来承担的时候,施者与受者之间力量的悬殊仍然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世界里有一群遭遇不幸、却经历各异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一岁半的孩子烫伤后,竟被父亲忍痛遗弃在医院;母亲吸毒被拘,3岁的孩子竟活活饿死在家中;

当一个12岁的孩子溺水挣扎时,相距不过10多米远的钓鱼者,竟能心平气和地继续等着鱼儿上钩;渴望回家探望患病母亲的高校学子,竟因无钱购买几十元的车票,他骑上单车,踏上55个小时的归乡旅程。

这些都是书中的新闻故事,一共18个,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数是不满18岁的孩子。但是,作者申赋渔所要展现的并非只是苦难,更多的是这些孩子在渺茫的未来中仍保有自己的梦想。正是这种挣扎,才让人觉得对他们说“不哭”两个字真正具有意义。

这本书在策划初期,申赋渔就决定将所有的稿费捐助给书中写到的一个残障孤儿院,《不哭》首印之后义卖所得的善款将用于帮助四川灾区的孩子。

孩子,不哭。

生命是“有”还是“无”?曾经以描写虚空和失去获得盛名的村上春树、已经不再时髦的村上春树,这次选择了前者。村上不是上帝,但是很有可能结果仍然是“信者得救”。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村上春树2000年以“地震”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主要探讨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村上春树知道即使事件相隔已有五年之久,地表的裂痕随时间冲刷刻蚀,或许会渐渐弭平,但灾变的阴影却可能慢慢在每个人身体里发酵。文中的角色不是灾难的直接受害者,灾难没有给予他们实际的身体和财产创伤,然而却给他们往后的生命投下了巨大阴影,他们仿佛被“掏空”了,关于生的信念,关于对世界的把握感、存在的意义全部遭到了置疑。小说想要做的,就是探讨如何摆脱面对死亡突如其来的那种虚无缺失感。

自《人造卫星情人》一书开始,作者便试图 从另一种角度扩大探讨生死相关的主题,并且不再执着于生命中已经失去的东西 ,而从全然的空虚中,逆推出活着的意义:“所谓从死的方法反过来引导出的活法”。能不能为不幸的故事找到一个出口呢?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个世界有没有不会被夺走,不会失去的东西呢?你若相信,你就得救。

电影

And Life Goes On

文:大牙

【很有可能你在看的时候会昏昏入睡,但当你醒了发现电影并没有结束,生活也没有结束,并且没有什么理由不去继续它,这就够了。】

生活在继续(And Life Goes On)

伊朗的大导演阿巴斯说,他更喜欢那些让观众在电影院里睡着了的电影,因为这样的电影技能让观众得到休息,离开电影院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困扰。1987年,为了践行他的这段话,他拍了一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当然,其实他的每一部电影都不折不扣地履行着同样的诺言。

这部影片讲述了这么个故事:一个乡村小男孩放学后发现错拿了同桌的作业本,而这个同桌刚因为没有把作业写在作业本上受到开除的威胁。于是小男孩翻山越岭找同桌,想归还作业本,未果之后替同桌做了作业。就这么件事,阿巴斯以比杨德昌还要杨德昌的劲头,反反复复地念叨,很难让观众不睡着。

1990年,伊朗西北部发生大地震。这个地区正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拍摄地点。阿巴斯带着儿子驱车前往,寻找影片中的演员,看他们是否安好。这就是《生活在继续》的内容。虽然最终没有能见到那两个小演员,但是日暮时分山顶上两个身影掠过,暗示那两个小演员平安无事。影片的结尾,导演和他黄色的车子面对陡峭的连续斜坡,我以为他要无奈折回的时候,车子却迎头冲上,还捎带上了一个扛着气罐的男子。生活在继续,并且还要努力向前。

【我们能遇见见习天使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了。但是心灰意冷只想觅死的时刻也许会有。作为解药或者预防针这个片都不妨一看,何况它还享有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的盛名。】

美妙人生(It's a Wonderful Life)

保尔柯察金这位优质革命偶像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美妙人生》中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乔治没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在圣诞夜,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准备自杀。于是仁慈的上帝派了一个见习天使让乔治回首往事。乔治发现自己在周围众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觉得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碌碌无为。虽然他没有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但他至少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了温度。至少,在一声铃响之后,他帮助这位见习天使转正了。

2004年,杂志《RadioTimes》作民意调查,让观众选出没有获得过奥斯卡的最佳电影。《美妙人生》名列第二,第一位是《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

Redemption)。我为《美妙人生》位居第二由衷地感到委屈,但是美国的电视台一到圣诞夜就播放这部电影的情景却说明:温馨美好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比一声Freedom!的正义呼喊更打动人心。

【你不一定要看懂这部电影,你也不一定要弄清楚世界的“底细”,但是你至少需要抛弃一些不容置疑的态度,相信人生走向的各种可能性。】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

这部影片的前面三分之一像一部讨喜的科普作品,后面的三分之二像是牧师在布道,充满了心灵鸡汤味儿。我的建议是,观看半个小时之后,仔细琢磨台词的深意,用节省下的一个小时将你的思考所得付诸行动。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还有一个译名,《关于世界,你知道个X》,后者明显比较凶恶,不符合本片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虽然充斥着量子物理、神经科学、线性、上帝、真理之类让人望而却步的词汇,但令人欣慰的是,影片中夸夸其谈的学者们并没有准备为难观众。

什么是量子物理?电影说就是讨论未知事件的可能性。学者们提醒我们注意,在现实世界里我们被一些看似天经地义的规律所束缚。我们应该对世界怀有好奇之心,比如,是否存在平行的宇宙?我们既然可以知道过去,为什么不能预知未来?我们既然相信今天的现实世界深受历史的影响,为什么不相信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将来?

好啦,有些事情就停留在这个阶段就足够了。至少如下的观念是有益的:过去已经过去,我们可以把握未来。海明威说,生活是多么美好,我们应该为之而奋斗。没错,他说的就是未来事件的可能性。本质上,海明威是一位量子物理学家。

【什么才是毫不出错的“真实”?谁关心!请相信“世界只是你眼中的世界”】

大鱼(Big Fish)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49岁的蒂姆波顿仍然顶着他的“鸡窝头”,像剪刀手爱德华一样神情淡定,从约翰尼德普手中接过了"终身成就奖"的小金狮。他成为了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个。

我固执地认为,不管蒂姆伯顿在电影技艺上的成就有多么高超,这座金狮却更多地是为了表彰他让已经无比聪明的人类依然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童话。所以,讨论《大鱼》中巫婆、巨人、连体婴的真假,是观赏这部影片过程中最令人遗憾的事情之一。你小时候听《小红帽》的时候,会一本正经地质疑狼为什么会讲话吗?

在描绘父子之情的影片中,《偷自行车的人》和《大鱼》最让我感动。前者冷静而残酷地揭示出,孩童眼中无所不能的父亲其实无时无刻不受着外部世界的欺凌与压迫;父亲偶像幻灭之时,冷硬的现实生活扑面而来。蒂姆波顿却满怀温情地说,其实每一个父亲都是一个童话。每一个孩子对童话都会从迷恋到厌烦,等到有一天,却发现自己也成了童话中人。

生命在这样的兜兜转转中延续,曲折上升的过程中,蒂姆波顿不忘回头向破灭的偶像点头致意。

【某种意义上说,“时间停止”这种绝技其实每个人都练得成。关键在于你到底愿意用屁股对着生活,还是善意地对其微笑。】

超市夜未眠(CashBack)

当我已经不穿开裆裤但仍然是个小P孩的时候,一部情节弱智的日本电视作品毒害了我。那部电视剧叫《恐龙特急克塞号》,从中我和我的同龄人都了解到,一个名字叫克塞的人有一项特殊的技能,他能让时间停止。当我20锒铛岁女朋友都换了几茬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时间停止”这种绝技其实每个人都练得成。比如,《超市夜未眠》里那个艺术学院的小男生本。

我不得不说,这部影片情节挺烂俗的。一个男青年,失恋了,痛苦了,找到新欢,振作了。但是,他如何使自己沉溺于痛苦之中的华丽招式倒是很引人注目,这个牛逼的Pose就是:时间停止。当一个人被事实上的或者是自己臆想的痛苦所淹没的时候,线性的时间以及周围的空间对其不再产生意义,整个宇宙只剩下他一个生物而已。

但是,外部世界并没有停止流转。终于有一天,有一线阳光照射到痛苦的男青年。于是,“时间停止”不再是止痛的苦药,却成了发现幸福的利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关键在于你到底愿意用屁股对着生活,还是善意地对其微笑。

【我们谁要是对人生轻易绝望或者小看了它,那一定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老”】

温柔时间

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痛苦和怨恨是不会过去的呢?时间它是残酷还是温柔?

父亲缺席了儿子的整个成长阶段,而儿子不小心在驾车时令母亲死亡。愧疚和怨恨成为未亡人心中的冰川。北海道,经营咖啡馆的父亲阅尽了来客的悲欣放弃了严苛,在“皆空窑”学习陶艺的儿子在缓慢和单调的工作中找到了内心的安稳。互不相见的许多年,两人各自在寻找释怀的通道。母亲的幻影一直贯穿全局,逝者作为生的一部分总是影响着未亡人,

但当父子之间得到了彼此最彻底、最真挚的原谅时,母亲的幻影永远消失了。

编剧苍木聪是年过70的老人。在一个七十岁的老人面前,假模假式地说什么“弹指一挥间”,我想他会呵呵地笑吧。真正领略过人生厚度、参悟了人生智慧的老人才敢于触碰回忆和原谅的话题,我们谁要是对人生轻易绝望或者小看了它,那一定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老”,我们还没有体会到时间的温柔和能量。

上一篇:西格丽德·温塞特,枪炮下的玫瑰 下一篇:慈善2.0时代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