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逝水年华

时间:2022-08-01 08:22:35

拥抱逝水年华

1922年夏天,《不妥协报》给撰稿人出了个挖空心思想出来的问题:

一位美国科学家宣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数十亿人将难逃一死。在确知死期不远的这段时间里你认为人类对该预言会做出何种反应?

巴黎名流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无外乎去教堂超度来生或者及时行乐――去玩最后一局桥牌,去打最后一场网球、最后一场高尔夫。

最末一位发表高论的名人是普鲁斯特。此君生命最后的十四年是在一张狭窄的床上写他那部长得令人称奇的小说。他这样回答到,果如你所言,我们都将面对死亡威胁的话,我想生活对于我们会忽然变得美妙。想想吧,因为我们的懒惰,总想着来日方长,做何事都能拖则拖,竟致那么多的计划、旅行、恋爱、对人生的探究与我们失之交臂!这意味着,问题或许不在我们因其单调冗长、不见尽头而觉兴味索然的生活本身,而在我们每日对生活采取的态度;我们的不满与其说是起于对往昔无可奈何的追悔,不如说是起于我们似乎理所当然的活法。一旦明白死随时可能,我们会忽然发现,在看似冗长无聊的生活表层之下,藏着那么多人们未加尝试的可能性。他并表示自己有可能去参观卢浮宫的新画廊。

寄出答复之后的第四个月,他预言的事情竟真的发生了――他患了感冒,不治身亡。当然,这天他没有选择去打高尔夫或者看画展,而是继续工作,甚至怕打断了写作,他不让医生给他注射樟脑油退烧。几个小时之后,他即死于肺部脓疮破裂。

直到临终前,他一直在惨淡经营一部体大思深的书,而这部书所解答的问题,与那子虚乌有的预言引发的命题正相仿佛。 这部大作的书名――“追忆逝水年华”――虽说这书名普鲁斯特本人一点不喜欢,每逢提起就要用 “糟糕”、“不得要领”、“丑陋”之类的贬语,但它却径直道出了该书的主题:探究人们何以会将光阴虚掷、生命空耗。《追忆逝水年华》并非一部叹息韶华已逝的感伤回忆,而是一个切切实实、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它告诉人们该怎样停止生命的浪费,该怎样去领略生活的美妙。可以想见,一旦得知大难将临,每个人都会倍感时间宝贵,生命无价,普鲁斯特这部富有教益的书则更进一程:但愿生命的思索与我们长相伴随,不要等到末日将至的那一刻;但愿我们在玩最后一次高尔夫,在水已没顶之前,已然端正了对生命的态度。

上一篇:今天的残缺是一种自省的开始 下一篇:情报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