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阶段生物复习的实效性

时间:2022-10-29 12:28:46

浅谈高三阶段生物复习的实效性

摘要:高考历来是作为学校高中教学的最高目标,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考命题上更加合理、灵活,在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对生物学科来说,它作为理综学科的三大部分之一,在高考试卷中虽然所占分值比重较物理、化学要小,但是从学生实际来看,由于初中阶段生物仅是安排了两年的学习内容,并且不属于中考考试范围之内,这就导致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基础薄弱、问题较多。高考的目标要求是高三生物复习的终极目标,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和学生学情将其化成适合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才能使高三生物复习有成效,才真正能够为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伴随着高三阶段的来临,关于各科知识的系统复习也全面展开,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安排的复习教学卓有成效,能够为即将到来的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三复习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考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根据高考考试目标和考试的能力要求,当前的理综试卷本着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能力立意,强调对学生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在高三复习中,要深刻领会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使高三的复习教学具有成效,因此研究教材和学生是提高复习成效的基础。

我们都清楚,在高三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达到有效备考的目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准备新课改下的高考就心存疑虑,不知从何下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回归教材、回到学生身上,钻研教材,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变化,我们教师在高考复习中要坚持以不变应万变的思路,在高考复习中要首先夯实学生的基础。在临考前许多教师提出了“回归教材”。我认为整个复习备考中都必须紧扣教材,不能等到最后阶段再来“回归”。通常我们抓基础知识,就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通过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网络。而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失去了在新授课过程中的新鲜感,继而失去了一种求知的欲望,难以进入思维兴奋的状态,况且各种复习用书都有现成的知识网络体系,这会使复习陷入一种“熟而生厌”的尴尬局面,往往形成一种仅有过程而实际效果却往往让人失望的局面。要打破这种局面,我们必须要调整复习方法,一方面要结合高考说明深入钻研教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与学生一起共同编织有创意的知识网络体系,在“给予”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知识的“核心知识点”,以“核心知识点”为出发点来寻找其派生的下位知识点,通过认知结构化加工,揭示知识的本质规律。让学生从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和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构建起符合学生自身年龄特点和心智水平的知识网络框架体系。

1.钻研教材整理出知识运用的方法。“知识+方法”=能力,只有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解题)中正确运用并提升为能力。在教材中所表达和隐含的方法,教师要挖掘和总结整理出清晰的方法步骤,学生训练时才能思路清晰,才能有成效。

2.通过钻研教材把握高考考查的知识重点。理综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虽然是比较大,但是我们都清楚有些部分知识几乎年年触及,有的知识基本从来不触及。那些有争议的知识肯定不会去触及,而那些最能体现基础性又容易命题的知识,始终不会放弃。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教材,并统计历年的高考理综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来把握高考考查的知识重点,从而确定我们复习的重点。

3.通过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教育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上位观念来同化新知识,才能使新知识被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要求我们在复习中也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寻找知识的增长点。我们首先要找准基点,像班级中高考前二批上线率已达到70﹪,就可以确定班级中能考上第二批的学生作为基准来研究其知识结构,安排复习教学。避免在复习教学中出现要求过高和低的教学现象,像个别知识在复习中很多教师往往会教学过难,一节课上下来没有几个学生能听懂,大都是无效的劳动,甚至还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的为难情绪,造成教学的负效,所以我们要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分层次、有目的地展开复习教学活动,真正的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4.通过研究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准学生答题的缺陷。在知识水平确定的情况下,要使学生的成绩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要找准学生答题的缺陷,进行针对性训练校正。像有些试卷中有些题目,认真读一读题干的语义或多或少都可以写一点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的角度出发,从基础去逐渐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还有的学生常回答综合题时只写问题的一个层面,平时通过构建答题的知识模型,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形成正强化,情况就会改观。

5.重视研究学生的心理波动周期,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出于对高考的重视,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过度的紧张。例如,在临考前学生常会说“老师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复习了”,甚至出现考试成绩越考越差的现象。许多教师称之为高原现象。我认为是高考日期临近压力增大导致的学生心理烦躁,加上复习到后期出现了“熟而生烦”的结果。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高考前一个月左右最易出现心理烦躁,这时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复习。我们在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整的同时,也要合理地安排教学,一些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心理烦躁期”到来前完成,否则效果就会很差。

总之,高考考试目标和考试的能力要求是高三复习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要让这个目标化成切合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各知识模块在高考命题中的价值,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才能使高三的复习教学具有成效。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幼儿教学中教师角色初探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