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出“困”境

时间:2022-10-29 12:20:43

让学生走出“困”境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课程当中,数学是最容易两级分化的一门学科。特别是随着年级的上升,因为学习能力等因素造成的学困生比例也不断上升。要实现教育整体优化和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就有必要对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树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培养能力,从而摆脱学习“困”境,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发展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法》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具有较大的育人功能,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的教育应帮助学生通过数学认识自然,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身心,使学生认识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数学观和数学意识,发挥数学课程对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的独特功能和作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

一、陷入“困”境的原因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的不同影响以及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数学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习困难学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实践的观察和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

1.心理因素的原因。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有明显的不稳定的特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记忆困难,缺乏学习的持久性;意志薄弱,缺乏学习兴趣。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大多数学困生都没有正确认识或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只是单纯地以为长大了就要学习,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是对家长和老师的一个交代,因而自觉求知的欲望不高。他们中的多数人,厌┭习、常感到学习无聊、枯燥乏味,意志薄弱,缺乏学习的毅力和耐力,对问题不愿作长期艰苦的钻研和探究,自我调控能力差,外部的微小刺激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干扰。

2.教育方式的原因。教育的方式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有没有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评价方式,以及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等。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期望、态度、方法也影响到学困生的产生。

二、走出“困”境

作为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然后制定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一)激发兴趣,提高积极主动性,避免陷入“困”境。有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他们缺乏进取意识,思想懒惰,加上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造成他们害怕数学。由于害怕,他们对数学学习在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活动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有一种逃避学习的意识,因而学习的效率低。因此,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极为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样事物产生兴趣时,他的注意力会很快集中到这件事上来。所以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创造各种的教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手脑并用,在愉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适时鼓励,树立自信心,逐步摆脱“困”境。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原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部分学困生性格比较自卑、内向,缺乏自信心,而且由于很少发言,在学习上很难取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针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哪怕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对学生要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冷落、多表扬、少批评。教师一句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对学困生来说都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三)分层递进,逐步要求,走出“困”境。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心理和教育等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总是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评价。对于学困生,开始只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等他们达到一个教学目标后再开始下一目标的学习,逐步深入。

(四)家校结合,双管齐下,脱离“困”境。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指导与教育,作为家长一定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有的父母把无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或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有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在这种种情况下的学生,有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至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遇到这些情况,作为教师应该首先了解情况,然后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家长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尽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让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获取知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感和学习能力。我区也提出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和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困生脱离困境,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立群.《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6

[2]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撤县设市,不能只看到“钱景” 下一篇:野蛮人的科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