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昌地区乳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时间:2022-10-29 09:55:38

新疆乌昌地区乳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新疆乳品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的十几家乳品企业发展到了现在的60多家,乳业已成为新疆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在天山北坡乌昌地区、伊犁河谷、南疆绿洲等奶业优势区域,尤其是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乌昌周边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专业化分工和较长产业价值链的相关产业集聚,体现了乳业发展要素的明显优势,良好的市场需求性和集群的生产力优势。

一、乌昌地区奶业优势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

乌昌地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经济区,奶业已成为近年来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截至2006年底,乌昌地区荷斯坦奶牛存栏达到了11.93万头,占全区的5.35%,牛奶产量达到了39.77万吨,占全区的22.12%;养殖规模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达到了124个,养殖奶牛2.7万头,占到了区域奶牛养殖量的18.81%,其中规模在350头以上的养殖场达到了15个;现有成母牛7.6万头,年产奶39.4万吨,成母牛年平均单产5184千克,成母牛单产是全疆平均水平的3.7倍。该地区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高,饲养管理较规范,奶业发展基础较好,是新疆奶业最发达的地区。

目前,已有多家乳品企业落户此地,如麦趣尔、西域春、维维集团、农夫基地等。2006年,又有娃哈哈乳业在昌吉市建厂。良好的市场需求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市场,产业集群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其外部经济性和竞争力也无法显现出来。乌昌地区乳制品市场广阔,乳品消费量大,其人口约占全疆人口的20%,消费量占全疆的60%以上,是疆内最大的乳制品集散地。而且,居民对乳品的认识程度较高、消费意识强、市场比较成熟,如果加大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乳品销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乳业产业集群的辅助层次,即集群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方面,乌昌地区已初步建立了较完备的服务支撑体系。乌昌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乳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相关产业如饲草业、草料加工业的发展,加强科研机构及“官、产、学、研”体系建设和奶业协会建设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乌昌地区奶业发展的产业链完整,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性,相关服务支撑体系较为完备,初步形成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方面的奶业生产经营体系,乳业产业集群已具雏形。

二、新疆乌昌地区乳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障碍分析

(一)奶牛养殖业经营粗放。生产力水平低

2006年新疆奶牛规模养殖情况为:养殖1-5头的有37.08万户,6-20头的有4.5万户,21-100头的有0.5万户,100头以上的226户。可见,目前还是以小规模散户养殖为主。大部分奶农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缺乏科学饲养观念,尤其缺乏奶牛饲养的系统知识,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低。同时,2006年液态奶的生产以UHT奶、巴氏消毒奶为主,奶粉主要是工业淡奶粉,大部分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到疆外地区,而配方奶粉、奶酪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基本上被三鹿、伊利、蒙牛等国内大企业品牌及国外高端产品垄断,本地企业产销量都很小,生产力水平低下。

(二)奶农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不顺畅

第一,企业与奶农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二者之间更多的是“契约式”买卖关系,且契约的法律效力差,对双方没有硬性约束,一旦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双方都易违约。第二,在奶农与企业的市场交易中,奶农往往处于弱势。企业与农户签订的一般都是格式合同,牛奶收购价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根据奶牛饲养成本及市场销售情况协商决定,奶农没有话语权,政府更倾向于保护企业的利益,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奶农组织化程度低。

(三)企业规模小。对产业集群拉动作用不强

新疆乳制品企业虽然有60多家,但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只有两家,新疆金牛盖瑞乳业公司和新疆麦趣尔乳业有限公司,其销售额分别为1.2亿元和2亿元,不及蒙牛、伊利的2%。2006年全区乳品企业生产总值11.37亿元,销售收入9.26亿元,在全国所占比例也很低。乳制品企业的发展与丰富的奶业资源不匹配,奶业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且集群内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四)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少,关联程度差,同业存在元序竞争

乌昌区乳品企业之间合作交流少,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低。乳品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仅限于参加奶业协会及政府组织的各种研讨会、行业会议,没有常规、正式的合作交流组织形式,企业大打价格战。短期来看,消费者似乎得到了低价的商品,获得了好处,但长期来看,消费者的利益也是受损的,因为得不到高质量的商品,只能购买质次价低的商品。从长远来看,企业处于微利状态,缺乏资金进行管理的改进和技术的创新,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和提升,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产业的发展。

(五)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水平低,配套支持力度不够

乳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支持性产业的配套、协作和支持,与乳业相关的产业主要包括饲草饲料、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而乌昌区的这些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水平低、配套支持力度不够,突出表现为:(1)新疆虽然被喻为中国第二大牧区,但草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尤其是北疆各主要牧区,生态条件逐步恶化,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牧区“靠天养畜”的传统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集群内企业与当地大学、科研机构缺少合作,科研成果与产业集群的发展衔接不紧密,产学研创新机制尚未健全;(3)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三、对策分析

(一)加强奶源基地规模化建设

首先,增加政府投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区域的合理布局,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聚集,加快壮大奶牛产业区;其次,生产企业要从奶牛饲草、饮水、饲养环境抓起,实施“奶牛科学饲养和保健工程”,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集中饲养、统一管理”的奶牛饲养模式,通过发展奶牛小区和奶牛饲养合作社、股份制奶牛场等办法,全面推广机械挤奶,从根本上提高奶源质量;再次,加大对奶农的扶持力度,逐步扩大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和牧场园区,采取政府、企业、奶农、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二)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

政府要加大对乳品加工龙头企业组建和发展的扶持力度。真正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以此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同时,应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建立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促使企业和奶农间成为利益共同体,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巩固和发展“农户+公司+市场”的经营模式,可以以各种形式参股的方法,实现二者利益、风险共存。

(三)加强和完善科学的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

乳业产业集群的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主要包括道路、通信、水电等硬件基础配套设施,实验室和高等院校、人力资源与培训机构、农业合作社、奶业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等研究开发和服务机构,还包括如科委、发改委、农科院(所)、畜牧厅(局、处)、防疫局等政府有关机构。要加强和完善科学的乳业产业集群的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集群中各支撑体系的合作关系,全心全意为集群的发展服务。

(四)加强奶业协会和奶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

要按照农民自愿、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奶农参与行业组织建设。要以建立和完善奶业协会、奶农合作社为主导形式,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规范各自的生产与经营行为,开展系列化服务,密切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关系,为双方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应积极培育和扶持奶业合作组织发展,使之充分发挥服务、监督、协调、代表、自律和管理作用,增进其与企业、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奶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政府和行业之间的桥梁,为推动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内蒙古地区旅游特色纪念品的营销策略 下一篇:日本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