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行业赛作品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转化中的研究

时间:2022-10-29 08:57:35

高职教师行业赛作品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转化中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教师行业比赛产品设计赛项获奖作品摄像头底座逆向设计作品向教学成果转化的详细过程,对教师行业赛与职业教育的联系、参赛作品选择、获奖作品创作过程、产品向教育教学成果转化详细步骤等几个部分的内容加以阐述,对赛后成果转化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摄像头底座;逆向设计;教师行业赛作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22-02

一、高职院校教师行业赛与职业教育的联系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13-2015年)》的通知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大赛内容具有典型的前沿性、引导性和方向性。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进而延伸出各种行业内部教师技能大赛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这些比赛能够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首先,技能大赛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参与技能大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行较大的提升,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实战经验,并且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积累的经验同时也可以成为课堂中可以给学生讲解的生动例子。这些经验和例子由于是自己亲身学习和体会到的,所以经过本人讲解起来格外的有感染力,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次,技能大赛给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技能大赛能让我们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并且能够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前我们所认识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没有或者很少亲身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当中,不免发生许多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使职业教育能真正服务企业、融入社会是数代职业教育人一直追求的目标。举办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培训提升,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因此,大赛除了带来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让我们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必须与企业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信息化教学资源要逐步渗透到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实习、实训及管理等各个环节,配合不断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创新人才。

二、参赛作品的选择和创作过程

根据2015年“海信杯”全国机械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技能大赛产品设计单项赛的赛项要求,本产品是教师的自选产品。现场参赛作品进行3D扫描,完成扫描后,依据得到的3D扫描数据进行产品造型设计,设计出产品互相配合部分的零件3D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应部件的产品结构创新设计,提品原结构和创新结构两种结构的对比3D模型方案,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将设计好的数学模型打印出来,与原产品部件进行配合。

产品的选择时遵循尺寸不大、结构完整并有一定的创新空间等原则,选择了挂式显示器摄像头的底座作为创新产品。产品图形如图1所示。底座部分的原结构为带转轴的旋转活动设计,将摄像头挂在显示器上沿上的时候,靠底座的前后两部分的自身重量达到平衡。但是这种情况也存在设计不合理之处,完全没有相应的固定方法,只依靠自身重量打到平衡的方式来固定摄像头并不合理。一旦发生少许的受力就会引起平衡状态被打破,摄像头就会掉落下来。典型的情况就是使用者经常会无意中碰到摄像头的USB线,这个小举动就会导致摄像头在受到线的微小牵引下就会掉落下来。因此,选择这个有缺陷的小设计进行创新改动,在原来转轴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小型的管弹簧,使单纯的旋转结构变成一个类似“夹子”的结构,如图2所示。使用状态下,让“夹子”结构夹持在显示器上,紧固牢靠,不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失去平衡。

三、产品向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形式

1.产品数学模型的教学转化。产品数学模型的制作过程可以转化为模具类专业《产品设计与造型》课程的主要载体,将这个产品的制作过程按步骤分别划分成为若干个软件造型的技能点,在把他们按照课程的进度归纳整理出制作这个载体所需的总计课时数,其中总计的课时数中需要包括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部分和学生自学自练时间。确定好整体课时数,就可以按照每节课的任务量进行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逐一分配。配合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最终培养目标非常贴合实际企业中技术人员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职业目标。后续可以根据每节课知识点与技能点继续开发出教案和课件等教学资源。

2.产品模具设计过程和模具零件加工过程的教学转化。将产品作为载体进行与其相对应的塑料模具设计,将此设计过程转化为模具类课程《塑料模具设计》中的一个典型任务载体,前后两门课程应用的载体一致,更能够增加教学课程体系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学习起来更加的驾轻就熟,能够迅速的进入状态。如此一来,前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再如以往只是简单的知识点上的衔接关系,更加能够成为企业中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前后多个工序之间互相衔接的关系,先设计产品对应《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再对此产品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继续对设计出的模具进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和《模具钳工》等课程。经过这些课程,我们让学生最终实现了从产品的最初设计到生产出产品零件实际物品的全部系列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了充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模拟企业实际情况制作出了产品,哪怕以后他们就业的岗位只是这些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学生也会因为对于其他设计和加工环节的熟悉而避免犯错误,甚至能够承担起非常重要的岗位职责,成为岗位上的“大拿”,企业的栋梁。这也是我们一直要致力于达到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比赛提高了自身职业技能,积累了经验,得到了非常好的教学素材,能够更好的完善课程体系,如此一举多得,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成果能够被转化到教学一线中,被应用到学生们学习和训练中来。

参考文献:

[1]黄珏.浅析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促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89-190

[2]张红霞,高抒.科研成果转化为大学教学内容的一种新模式[J].江苏高教,2002,(1):6-10

上一篇:浅谈低年段识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下一篇:基于“计算机基础‘微课’”的高职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