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瘢痕继发上皮样肉瘤1例

时间:2022-10-29 08:04:43

摘要:报告1例烧伤瘢痕继发上皮样肉瘤的病例。患者男,51岁,头顶部皮肤反复溃烂10+年,出现肿物伴破溃3+月。专科查体:头顶部皮肤可见大片萎缩性瘢痕,表面凹凸不平,中央可见一凸出增生物,约4cm×3cm×1cm大小,色暗红,边界清楚,周边红肿、糜烂,可见较多淡黄色渗出及脓性分泌物,有恶臭气味,周围覆盖黑色痂壳,揭起痂壳易出血。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头顶部)低分化上皮样软组织肉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Vimentin(+++)、S-100(+)、CK、EMA、HMB45、CD31、CD34、FVⅢ均(-);Ki-67阳性率约70%。

关键词:烧伤瘢痕;肉瘤;临床病理;诊断;治疗

烧伤瘢痕癌是指烧伤形成的瘢痕组织的恶性变,在整个皮肤癌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瘢痕癌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其次为基底细胞癌[1],其他类型肿瘤如恶性黑素瘤、肉瘤等均少见。现将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1例烧伤瘢痕继发上皮样肉瘤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因头顶部皮肤反复溃烂10+年,出现肿物伴破溃3+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岁时被炉火烧伤头顶部,愈后局部形成大片萎缩性瘢痕。近10+年来,上述瘢痕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溃烂、结痂,患者均未到医院就诊,自行清创处理。近3+月,瘢痕中央逐渐隆起、增大,形成鹌鹑蛋大小增生物,伴表面破溃。曾在院外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疗效欠佳。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明显消瘦等全身症状。既往体健,否认传染性疾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头顶部皮肤可见大片萎缩性瘢痕,表面凹凸不平,中央可见一凸出增生物,约4cm×3cm×1cm大小,色暗红,边界清楚,周边红肿、糜烂,可见较多淡黄色渗出及脓性分泌物,有恶臭气味,周围覆盖黑色痂壳,揭起痂壳易出血。(见图1)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及生化全套未见明显异常;血凝基本正常;乙肝两对半:表面抗体、核心抗体阳性,余阴性。丙肝抗体、抗HIV、TPPA、TRUST均阴性。胸片:心肺影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泌尿系B超:前列腺强回声灶,余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头顶部)低分化上皮样软组织肉瘤(见图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Vimentin(+++)、S-100(+)、CK、EMA、HMB45、CD31、CD34、FVⅢ均(-);Ki-67阳性率约70%。综合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1.烧伤后瘢痕;2.上皮样肉瘤。治疗:诊断明确后患者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2 讨论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2],约占软组织肉瘤的5%。首先由Enziger在1970年正式报道。临床初期常表现为突出于皮肤表面的隆起结节,中心形成溃疡,生长缓慢,临床呈惰性经过,但溃疡经久不愈及术后多次反复是本瘤的特点[3,4]。ES侵袭性强,不仅能侵蚀皮肤形成肉芽肿样溃疡,而且可沿筋膜、肌腱、血管及淋巴管转移,最常见是局部淋巴结,其次为肺,也可转移至头皮、骨和脑等组织。若发生肺转移可导致死亡[5]。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炎性肉芽肿及其他软组织肿瘤。手术为治疗ES的主要手段,因其侵袭性强,多数学者主张广泛性或根治性手术,但术后复发率高。至于放化疗疗效目前尚不肯定[6]。ES易局部复发及转移,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文献报道为25%~70%,多数学者认为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6]。

瘢痕癌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在瘢痕组织上发生的恶性肿瘤。1828年,Marjolin首先报道1例在烧伤瘢痕基础上发生的皮肤恶性肿瘤,称为烧伤瘢痕癌,亦称Marjolin's溃疡。瘢痕癌常继发于烧伤及延迟愈合的创面,其他原因如毒蛇咬伤、褥疮、种痘、静脉阻塞、骨髓炎等也可引发该肿瘤[7]。瘢痕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0~60岁为发病高峰,多见于男性。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清,推测有以下几种理论[8]:①瘢痕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细胞增生、突变形成癌变;②过度增生的瘢痕中缺乏淋巴引流,免疫识别延迟,削弱了抗肿瘤反应;③瘢痕组织内缺乏血供、表皮脆弱,不能抵抗致癌因子的作用;④热力损伤可改变细胞内DNA,引起突变。烧伤瘢痕癌组织病理学上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Kowal-Vern等分析1923年~2004年文献报道的41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其中鳞状细胞癌占71%,肉瘤仅占5%[6]。对于确诊烧伤瘢痕癌患者,应尽早手术,需注意切除的深度及广度,一般切除肿物距离边缘3cm以上,深度达深筋膜,甚至达骨膜。创面的修复和功能重建至关重要,应尽量应用局部皮瓣修复。烧伤瘢痕癌以预防为主,早期、及时、正确、合理的处理烧伤创面、防止感染,使创面尽量稳定愈合。此外,烧伤瘢痕上皮干燥、薄弱,血液循环差,易破溃,瘢痕部位长期受压、持重,牵拉、摩擦及乱涂药等医源性刺激均易导致恶变[7],为防止烧伤瘢痕组织癌变,应注意保护烧伤瘢痕免受再次创伤,使其滋润和软化,减少对瘢痕的各种刺激,并尽早进行烧伤区域的皮肤移植,从而有效预防瘢痕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ül U,Kili 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eveloping on burn scar[J]. Ann Plast Surg,2006,56(4):406-408.

[2]Enzinger FM. Epitheloid sarcoma. A sarcoma simulating a granuloma or acarcinoma[J].Cancer,1970,26(5):1029-1041.

[3]陈易华,汪盛贤,祝庆孚,等.上皮样肉瘤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1228.

[4]姜笃银,付小兵,盛志勇. 皮肤创(烧)伤后继发假上皮瘤样增生病变[J].感染,炎症,修复.2004,5(03):107-110.

[5]殷娟,戴鹏,谢正强.头部上皮样肉瘤1例[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6):472.

[6]李涛,朱慧能,谢尚闹,等.上皮样肉瘤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1):11.

[7]刘梅,赵琰,何春涤,等.皮肤瘢痕癌45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14(9):540-542.

[8]唐杰兵,童成国,方艳丽,等.烧伤瘢痕癌12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9):1924-1925.

上一篇: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合... 下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