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航天女杰

时间:2022-10-29 07:30:50

高铭,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载人航天工程系统唯一的女总指挥。参与主持载人航天各应用系统,圆满完成了神舟二号到七号的应用试验任务。曾两度评为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

当年考入北京大学,她学习空间物理专业,这是偶然;

研究生毕业后,她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科研工作者,这也是偶然;

之后,她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一分子,这还是偶然;

也许,这一切的偶然注定了现在的必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应用系统出色的总指挥;

她,就是高铭。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领军人物中唯一的女性,她凭借执着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在女性寥若晨星的航天事业中,让人们深切地领悟了一个小女子的航天大情怀。

巾帼不让须眉谈笑凯歌还

2003年1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报告厅,中国载人航天先进事迹报告团首次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其中,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走上讲坛的航天人中,有一位靓丽的年轻女性,她浑身透出知识女性的精干和睿智,她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就是高铭。

高铭1994年9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空间中心)从事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工程管理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并历任总师办主任、计划处处长、工程业务部主任、空间应用系统总调度。2006年任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光电研究院副院长。

在人们的想象中,载人航天浩大工程都是由精力充沛、虎虎生威的男子汉调度的,然而,高铭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系统领军人物中唯一的女性,凭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执着的追求。在她的参与主持下,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圆满完成了神舟二号到七号的应用试验任务,体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不凡气度。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词句所表述的情景,自古就是中国人的梦想。如今,“神舟”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不仅照亮了中国的广袤大地,更是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

颠覆传统迈进载人航天工程队伍

中学时代的高铭理科成绩出类拔萃,在那个人人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奉为信条的年代,她同许多理科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样义无反顾地在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等基础学科,用高铭自己的话来说当时的自己“就不会想到会有其他的选择”。对十几岁的高中生来说,能到北大学物理无疑象征着对理科尖子生的一种褒奖和荣耀,而对于空间物理究竟学什么这时的高铭其实并不十分了解,那时的她觉得空间和飞船、卫星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许是出于小小少年对科学和宇宙的无限向往,空间物理学在高铭心中是那么神秘和富有吸引力。

谈起进入载人航天领域,高铭坦言其实并非自己从学生时代就怀有的梦想,而是“很偶然的,也许是命运的安排”。硕士毕业后,高铭选择在中科院研究所继续进行电离层、磁层等空间物理的研究。由于空间物理专业属于应用物理范畴,但同时又侧重于基础,所以研究工作需要空间探测的数据来做模型、验证一些理论。当时,空间科技的发展比较落后,研究手段不足,各方面的数据源比较缺乏,现实的科研条件让高铭觉得颇为“掣肘”。1994年底,她便加入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工作队伍中。

在载人航天这项浩大复杂的工程中,高铭负责的是七个分系统之一的应用系统的工程管理工作。从单纯的物理研究到载人航天工程管理的转变,似乎一下子把她从平静而规律的实验室带到了紧张而复杂的伟大实践中,从默默无闻的科研后台推到了备受关注的舞台幕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个听起来令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名义下,高铭保持着科学家惯有的冷静和理性,在做载人航天工程管理的工作时,她其实面临了很多新挑战。

“原来看到的都是公式、论文,而现在可能更多地和人打交道,不是和书本打交道。这些人都是变化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官员、还有方方面面其他系统的人,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样,如何有机地把他们组合起来,使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迈进、共同完成一个大的目标是最重要的。”此时的高铭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的指挥官,她深知工程的成功最终还要靠一个团队的力量,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人也担负着相应的责任,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团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如何把团队整合起来,让大家紧密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她的任务是制定工程管理规范来把大家的行为约束到一个既定的空间内,这个空间是为保证大家共同实现一个既定的目标。

同时,应用系统作为整个载人航天工程链条上的一环,也需要去和其他环节沟通、协同。如何有效地实现沟通,能够让大家产生一致的理解,高铭也需要从整体上宏观地进行统筹。总之,载人航天工程的管理涉及到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对高铭来说,这比以前单纯作为空间物理科学家面临的环境复杂得多。

高铭很快适应了工程管理的工作。多年的物理专业训练带给她的不仅仅是专业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思维方式,这无疑让她在新的岗位上做到触类旁通。高铭认为:这些和学校的学习基础有关系,因为物理是一个很严密的系统,从条件到结果中间是有一条很严密的线把它穿起来的,在做现在的工程管理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和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对现在做工程所需要的系统性很有帮助,系统工程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理科的很多东西都很相通,有些东西可能一时不明白,翻翻资料也就能够理解。即使是管理方面可能跟管理学、社会学有很大关系,但由于工作的对象还是原来的范围,所以学习物理养成的思维方式还很重要和受用的。

天降大任豪言誓立军令状

高铭接任总指挥时,正是载人航天二期工程起步时期,应用系统任务多线并举、应用技术领域广泛、参与单位多、工程技术基础差异大等一系列工程管理难度比起一期工程更加突出,她在总结分析一期工程管理经验积淀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应对新的应用任务、新的任务安排模式以及新的任务承研团队等新变化情况下的管理策略,在加强总体设计能力、强化验证能力、提升专业技术领域的总体指导能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总体管理改革,通过提升总体的系统技术和专项支持技术,指导分系统的研制,通过技术手段保障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的实现。在工程管理上,强调了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岗位责任制,实现了各任务线的相对独立的技术、质量、计划三位一体的总体队伍配置,专项技术支持共享,形成专业方向保持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工程研制提供更先进的专业支持。神舟七号发射试验是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一阶段的首发试验,也是她担任总指挥后的第一次发射试验。此次应用系统安排了两项应用任务,第一项是进行小卫星在轨的释放和伴飞试验,第二项是进行固体材料的外太空暴露实验。小卫星体积小、重量轻、研制周期短,安全性要求极高。在专家对伴星安全性提出置疑、项目面临夭折之时,高铭组织技术人员列出可能的危险源清单,逐一排查,进行了5类30次专项安全性验证试验,赢得专家的肯定,认为伴星不会对飞船和航天员造成安全性影响,一致同意放行。然而,神七应用任务道路上的拦路虎却远远不止安全性问题一个。小伴星,难就难在这个小字,承担研制任务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大胆采用了创新设计思想,采用了不少国内首次飞行试验的新技术、新产品,但是年轻的研制队伍缺少航天工程经验,在初样研制中的元器件质量复查时某个关键元器件等级不满足要求。多年的实践经验,让高铭警觉到这不是一件小事,当年神舟三号发射前,由她亲自处理的“电容工艺缺陷事件”再次浮现在她的面前。这次关键元器件等级不合格,她无需多说,“换!”小伴星高度集成,技术难度之大,超出了原先的预计。到2007年4月总体组织的卫星初样综合测试中发现了15个质量问题。高铭毫不犹豫,要求严上加严,必须全部归零,问题解决了,可是初样研制进度却整整推迟了4个月。

神七发射绝不可能推迟,应用系统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高铭向工程总体和科学院领导立下军令状:“我们坚决保证按期交付高质量的正样产品,坚决不拖工程进度的后腿”。为此,她组织应用系统重新制定一套新的应急管理方案,从指令设计师系统流程、计划流程、总体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有效地保证了正样产品质量,还抢回了时间进度。当2008年1月伴星正样产品按时运抵北京交付飞船系统时,全部接口验收符合要求,飞船系统的领导同志禁不住感慨:“科学院这才真是‘放卫星’啊,9个月生产了一颗卫星的正样飞行产品,如果按正常进度,少说也得一年多啊!”

高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细节决定成败”,产品研制出来了,却不等于成功,软件系统测试,软件第三方测评,老练试验,正样状态确认测试……每一次测试和试验,她都要求技术人员对数据一个个进行精细判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小的变化,发现的所有问题都要准确归零。由她担任总调度建立起来的调度会制度从未间断,应用系统8个月的苦战,坚持又好又快。充分的准备工作,科学院发射场试验队坚持严、慎、细、实的作风,使得在发射场测试试验中,应用系统没有再出现一个质量问题,真正做到不带任何问题上天。

14年的航天历程,高铭和其他航天人一样,刻骨铭心地感受到对家人深深的愧疚。神舟五号发射前夕,高铭的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母亲动手术后,高铭只在床边伺候了两天,第三天就赶回了酒泉发射中心。母亲非常理解她,说:“你放心去吧,那里更需要你。”2006年母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此时的高铭远在异国他乡,未能与母亲见临别一面成为她的终身遗憾。

成功的喜悦归为至高集体荣誉感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和极具风险性的一项重点工程。可以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起步的,这项空前复杂的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像高铭这样的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六号,每一次的成功都令全世界中华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在高铭看来,不断出现的挑战和任务的压力往往令航天人无暇回味这种骄傲和自豪。

“我们从神一开始做,每一艘飞船都有不同的任务,都要实现不同的既定目标,有时候成功之后根本就来不及品尝胜利的果实和回味成功的喜悦就要投入新的工作任务中,因为前面还有更高的目标在等着你。而且往往是第一个目标还在进行中的时候,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目标的工作已经开始了。各种目标相互交叉,共同推进的。当然,我们在每一次飞船发射之后都会总结和回顾,但往往是很残酷地总结教训和不足,然后重新修正我们的技术规定和管理规定、质量保证体系。”

也许我们很难想象像高铭这样的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我们面临的压力其实很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外界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实际操作起来有多么困难,因为载人航天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工程,我国在此之前也没有任何经验,很多东西都是填补空白式的,在神六之前,我们填补的国家空白大概有70多项。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与其说伴随高铭的是成就感,不如说是巨大的使命感,“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绝对不能不实现,也不能做得不好。这与普通的做科研还不一样,做科研试验我们可以做十次乃至上百次,只要最后做成功了就可以了,而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机会,在地面上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能不能够成功只有上天见。其实就是在一个完全未知的环境下要保证目标能不能实现。”

对于所取得一次次成功,高铭仅仅是强调“从我自己来讲,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事情能做得更好。比如工程管理的体系如何能够更加合理和高效,如何降低研制成本,如何提高载人航天工程团队的工作效能,在这里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永远觉得离既定的目标尚有距离。”

已经身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系统总指挥的高铭始终强调团队的力量。“我们所完成的每件事情都是团队中的每个人尽职尽责,发挥自己的才能,共同合作来完成一个很高的既定目标,尽管现在的功利社会里面很多人都很浮躁,但做工程绝不能够浮躁,要耐得住寂寞,要经得住诱惑,踏踏实实地去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挺不容易的,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代代工程技术人员踏踏实实地传承、积累、共同推动的事业,这一切都是我们这个超过千人的团队共同完成的。所以,如果说我有荣誉感的话,这种荣誉感绝对是一种集体荣誉感。”

女性成功需要坚强而宽容的心态

在大家眼里,高铭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因为在理工科的世界里,似乎大多数时候的主角都是男性,在大型的科研工程项目中,女性的成功往往要比男性克服更多的困难,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也许是因为工作越大,可能需要一个非常宽阔有力的肩膀,而一般人很难把这种肩膀和一个文静的女性联系在一起。高铭很坦率地说:“现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把成功的女性男性化,并不单纯把她作为女性。其实我一直觉得‘女强人’这个词有一定的贬义,相对来说我更赞成‘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

对于女性如何成功,高铭自有一番独到的理解:“女性要想成功,拥有自己的事业,我认为第一个因素是心理因素,要让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因为女性在事业道路上会遇到比男性更多的困难,甚至有些困难在男性那里根本就不存在,因为社会对女性的接受程度会比男性差,因此面对外界可能的不认可,女性需要更好的心态和承受能力。第二个因素就是要处理好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的关系,大部分的女性都会结婚生育,家庭在女性生活中必然是重要的一部分,在家庭与工作中间求得平衡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做了母亲之后甚至是需要做出更多的牺牲。”高铭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已经12岁了,而由于平时工作很忙,高铭往往很难抽出很多时间来尽母亲的义务。“面对工作和家庭,有时候必须要清醒地割舍一些个人的东西,可以说这往往不是痛苦的选择而是一种抉择。”对于女儿,高铭说自己虽然不能有很多时间去陪她,但她要保证能够和她沟通、和她交流,“因此我和女儿之间的交流完全是一种成人和成人之间的交流。”总之,女性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取得渴望的成功,高铭的秘诀是要对外界的种种有一颗坚强而宽容的心。

创新与执着助推战胜和超越人生

七年的北大生活给了高铭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感受与理解北大文化,北大精神和文化也往往在这种或潜移默化或有心体悟中给了高铭许多的精神财富。高铭说,“北大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北大的思想:北大人绝对不盲从。北大人的思想比较活跃,不管做什么总是在思考做出一些不同的东西,总是不满足,总是希望做出创新的东西来。北大人的头脑里可能同时会有十个念头在闪,然后会一一去判断哪个是最好的。北大的文化特色是其他学校所没有的,北大文化中有很多非常可爱的地方,所以作为北大人是很骄傲的。”这种追求创新的观念对于高铭现在的工作仍然有着极大的帮助,因为通往载人航天工程最终成功的道路上有太多的未知,需要航天人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去不断尝试和突破。

高铭总是有自己的想法,但在创新之后通往成功的往往还有一条曲折的道路。这里,北大给予高铭的另一个精神财富就是执着。“在我做载人航天工程工作之后,我越发深刻地感到只要不放弃,一直很执着地去努力的话总能够成功的。”即使是想做成一件事在现在还不具备条件,就像刚刚开始做工程管理的时候一样,高铭坐在办公室里连话都不敢说,因为自己以前是一直从事科学研究的,而对做工程的所谓官方语言都不会讲。但到现在她觉得我虽然没学过管理,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工作完全能够得心应手。高铭把这些归功于一种执着钻研的精神。

作为一个平凡的科学工作者,作为航天战线上一名成长起来的工程管理者,14年的航天历程,高铭练就了掌控全局、系统策划、决策预判、承受艰难困苦的能力,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翱翔于浩瀚无垠的航天应用事业中。

“我们每一次任务都要做到最好,要让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要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高铭的誓言,也是她代表应用系统全体科技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强音。

上一篇:中国花布大王陆亚萍 下一篇:“宾客婚姻”颠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