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技巧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9 06:46:12

导入技巧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认真解读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教育从原来的注重技术性、工具性教育转变为注重素养、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社会需求、时展、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根本出发,强调了这一新的转变。信息技术教师要扣紧课标要求,与时俱进,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还要“授之以信息精神”。

从教授具体的软件操作知识,到把各个软件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再到将各软件融会贯通,大胆实践创新,这不仅仅是口号上的变化,而是需要完善课程理念,从课堂开始动刀,大刀阔斧更改课堂模式,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只有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使用教育智慧认真设计课堂,使用适时适地适合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在种类繁多,样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当中,课堂导入的应用显得颇为重要。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构思精巧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与新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

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

一、信息小故事导入

每节课前,让学生分小组搜寻和下一节课知识相关的信息小故事,上课前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让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做课堂的主人,而且大大扩充了学生的信息知识量,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一节课的导入无疑是“活”的,是有效的。

比如在学习《网海漫游》一课之前,学生分享了“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的故事:……他端着咖啡,走在通往实验室的走廊上,盛放的紫丁花香伴随着咖啡香飘入实验室,一刹那间,Tim灵感迸发,人脑可以透过互相连贯的神经传递信息(咖啡香和紫丁香),电脑文件为什么不能互相连接形成“超级文本”呢?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被WWW诞生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网上搜索,下载,总结归纳,讲解等,还对课堂知识中的网络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分享故事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富有成就感,从此爱上信息技术课的课堂。

使用这种方式导入时要注意:故事的内容要与新知识有紧密的联系;故事要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故事要短,语言要精练。

二、创设情境,课堂活动导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且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领悟,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新课的主题中来。

例如,在学习Excel软件中的数据统计、排序知识点时,让学生先搞一次课堂上的实践调查,统计同学们的每月零花钱分配花费情况。将调查所得数据归纳入表格。教师提出问题:购买书籍的花费在每月零花钱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你调查的同学当中,谁每个月的零花钱开销最大?问题一旦抛出,学生们便忙活起来,教师趁势引出Excel中数据统计和排序的知识点。接下来的课堂,学生行为积极,思维活跃。

创设情境导入法对范例选取的要求较高,不是每节课都能找到合适的例子,教师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及时发现最为妥当的例子,大胆使用。但绝不能生搬硬套,使范例缺乏说服力。

三、温故知新,对比学习导入

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信息技术每节课的知识点也都是在其整体的知识体系中存在。教师要善于找到新旧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找出结合点,利用旧知巧妙过渡,引出新知。

例如:在学习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中的插入声音、视频等知识时,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是如何插入图片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想出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插入”——“图片”,教师指出,虽然Word中没有学习过插入声音的方法,但是,PPT中插入声音视频的方法与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非常类似,然后让学生探索PPT中插入声音和视频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使用非常广泛,绝大多数的课都能采取温故知新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信息知识体系,养成他们自主迁移知识的习惯。但也要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避免重复。

四、优秀作品激励导入

一堂课成功与否,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学生是否学会本课知识点,能否利用所学创作出作品。上课之初,展示优秀作品,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好是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除了欣赏优秀作品,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评价作品上,让学生把优秀作品内化,懂得这个作品为什么优秀,优秀在哪里。

这种导入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导引性比较明显,容易造成学生盲目模仿优秀作品的情况,所以,如果教师要采用这种方式导入,要精心选择优秀范例,尽量多地展示种类不同,样式主题区别大的作品。

另外,还可以展示有缺陷的作品,让学生品析。

五、其他导入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本人常用的导入方法外,还有开门见山导入法、设疑布障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

总之,计算机教学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依据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定,导入设计和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开启学生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好各种导入方法,力求将课堂效益最大化,为每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上一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让教学管理“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