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9 06:31:52

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中的应用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求知过程。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探讨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会计实训;合作学习;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要求会计教学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培养学生成为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为此,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加快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结合多年的一线会计教学经验,我认为会计实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当前“验证型”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

会计专业教学离不开专业实训。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训普遍采用的是“验证型”的实训教学模式,即在学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的过程中或学完后,采用仿真的做法,模拟一个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由学生按照书本所学知识,按照规定的核算程序和方法,要求每位学生从头到尾把整套资料做一遍,包括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记账凭证、稽核、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编制财务报告等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训,学生确实熟悉也基本掌握了全套业务。但是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人的数据资料都一样,难免有些同学相互抄袭。同时每个学生做的工作都一样,学生对企业的会计岗位该如何设置,核算流程该如何安排及凭证该如何传递,只能根据所给的题目、资料生搬硬套,学生无岗,只能简单地重复操作,思想禁锢在指定的方法与程序上,谈不上理解,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真正提高。毕业走向社会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创新能力而变得无所适从。同时由于工作量大,学生普遍反映会计工作太烦琐、太枯燥,从而失去从事会计工作的兴趣和信心。

二、合作学习在会计模拟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面对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缺失的状况,

改革传统的会计实训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生的教法、学法显得尤为必要,其中“分组合作,协助学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2人小组、4人小组、6人小组等。主要的内容有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等。有时教师提问,小组内讨论,组内选代表来发言,组员补充。组员间相互鼓励,组间比赛,课外也可用小组协作活动,因为一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课外的合作。下面以“3+证书”的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五粮酒厂的业务为例,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一组为一个会计科,每组8人,选出一个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同学任会计主管,负责稽核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

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其他人分别担任出纳、总账会计、销售及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商品库存核算、档案保管。除此之外,还设有银行、税务、采购、销售、仓储等业务部门。分组和人员确定后,每个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待命工作。

第二步,对相应的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别进行培训,在不同组的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同学可相互切磋,直到对这一岗位的业务相当熟悉,成为本岗位上的“专家和行家里手”,然后分别回到各组当中,正式开展业务。

第三步,每一组的会计主管负责协调本组成员间以及与其他部门间的关系和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业务问题。每个成员必须熟悉本岗位的业务,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整个实习的任务。

第四步,实习一遍后,各组中的会计人员相互换岗位,最终达到每个人对全部业务都熟悉。

三、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中的重要性

1.开展合作学习,符合中职学生的心智特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风格是有差异

的。教育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智力特征和认知风格,因材施教。而合作学习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在会计模拟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协助精神

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取得个人学习难以达到的效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喜悦感。

3.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会计实践活动“习得”的,因而会计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上教师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好靠铺天盖地的各种作业来体现。到头来,学生被做不完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疲于被动地应付,根本无心去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这种做法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合作学习则不然,它强调师生互动,充分重视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好比是一部戏的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不再是传统教学里的“跑龙套的配角”。

4.开展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最终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小组形成“同舟共济”的学习情景。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大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在一个班级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之间是独立的竞争主体,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每个竞争主体的成员必然会增强竞争意识,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及与各部门间相互协作的意识。更重要的是,班级学习气氛变浓了,相互探讨问题的现象多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合作意识及集体凝聚力加强了。

参考文献:

[1]杜怡萍.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中国职业教育,2001(8).

[2]连佩仪.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有益尝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让阳光照进被教育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