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现状与路径探析

时间:2022-10-29 05:52:36

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现状与路径探析

【摘 要】

从2001年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始至今,信息技术教师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效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检索词,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1-201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章从发表数量、作者类型、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结合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提出从专业发展主体、途径和保障三个方面指导今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内容分析;信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4―0066―04

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承担者――信息技术教师,经过十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已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信息技术教师经历过什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今后走向如何等需要去总结和思考。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落实之际,有必要系统总结和梳理十余年来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师研究进展与问题

为了全面获得国内十余年来对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历程研究进展,本文采用一种适合对传播内容进行现状分析或意向分析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来开展研究。

1. 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镜像站点,采用“篇名”为检索项,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检索词精确匹配,检索范围为全部期刊,检索了从2001―2012年间学术期刊网上有关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论文,共检索到260篇,其中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章6篇,最终确定有效研究样本为254篇。

(2)研究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关键是设计分析维度,进行评判记录。在设计分析维度上,根据样本内容分析和目前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关理论来确定分析维度。通过仔细分析,最终确定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与数量、文章内容主题两大类。依据时间与数量,分析十余年学者们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关注程度与趋势。依据论文内容主题,分析信息技术教师在成长与发展中受到了那些方面的重视,以进一步展望未来信息技术教师的走向。在量化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已确定的维度,统计分析单位在每个维度中出现的频率并做好评判记录。在遇到不好确定归属维度的时候,进一步分析讨论并请另外的研究者一起商定,以确保内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判记录的结果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

2. 研究进展

(1)数量

从数量上看,近10余年学者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关注并不稳定,变化比较明显(见表1)。

表1关于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论文数量统计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总计\&数量\&1\&9\&6\&13\&18\&26\&45\&23\&29\&13\&36\&35\&254\&百分比(%)\&0.39\&3.54\&2.36\&5.12\&7.09\&10.24\&17.72\&9.16\&11.42\&5.12\&14.17\&13.78\&100\&]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与教育技术学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在这12年里,核心期刊(含教育技术专业核心期刊)共发表的有关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论文为44篇,占总篇数的17%;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共发表有关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论文93篇,占37%。由此看出,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得到更多权威人士的关注,而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信息技术教师成为关注的对象之一,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2)作者类型分布

对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相关情况,具体见表2所示。

表2作者类型分布情况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中小学校\&中专、中师、职校\&各级电教馆、教科所、教研室、培训中心\&中小学与高校全作\&单位不明\&合计\&数量(篇)\&145\&61\&10\&16\&11\&11\&254\&频率(%)\&57\&24\&4\&7\&4\&4\&100\&]

从表2可以看出,在254篇文献中,有145篇的作者来自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占57%;24%的作者来自普通中小学校;7%的作者来自各级电教馆、教科所、教研室、培训中心等;4%的作者来自中小学与高校的合作;4%的作者来自中专、中师或职校。由此可见,来自高校的研究者是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群体,而来自一线中小学及中小学与高校合作的工作者占得比重较小。

(3)研究主题的特征及分布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近十余年有关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文献资料,将研究内容分为10个主题:①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③ 职前信息技术教师培养;④ 职后信息技术教师培训;⑤ 信息技术教师素养或素质方面;⑥ 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地位、作用;⑦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或科研;⑧ 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调查;⑨ 信息技术教师应对的挑战;⑩ 其他方面(主要是一些有关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论坛等)。

考虑到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而课程改革又是这十余年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最大变革,因此我们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两个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又作了进一步细化,具体结果见表3所示。

表3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研究主题\&数量

(篇)\&百分比

(%)\&合计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本身的研究\&专业认同\&6\&2.4\&22.1\&专业发展现状\&7\&2.8\&专业发展模式、途径、策略\&30\&11.8\&专业发展多角度审视\&10\&3.9\&专业发展影响因素\&3\&1.2\&促进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教师知识\&8\&3.1\&8.2\&教师能力\&9\&3.5\&教师效能、信念\&4\&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心理调适方面\&3\&1.2\&8.7\&专业素质方面\&9\&3.5\&角色定位方面\&4\&1.6\&课改认同方面\&3\&1.2\&冲突与挑战方面\&3\&1.2\&职后信息技术教师培训\&\&32\&12.6\&12.6\&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或科研\&\&31\&12.2\&12.2\&信息技术教师素养或素质方面\&\&26\&10.2\&10.2\&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地位、作用\&\&23\&9.1\&9.1\&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调查\&\&23\&9.1\&9.1\&职前信息技术教师培养\&\&4\&1.6\&1.6\&信息技术教师应对的挑战\&\&4\&1.6\&1.6\&其他方面\&\&12\&4.7\&4.7\&总计\&\&254\&100\&100\&]

由表3可见,在这十余年的成长与发展中,学者们从多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关注和探索。从文献数量上看,学者们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关注程度存在不平衡性,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发展30.3%、职后培训12.6%、教学与科研12.2%、素养与素质10.2%、角色与地位9.1%、现状调查9.1%、课程改革8.7%、其他方面4.7%、职前培养1.6%、应对挑战1.6%。

从数据上看,最受关注的就是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占到30.3%。由此可以认为,受教师专业化发展大潮的影响,学者们积极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开展了大量研究,既有从专业发展本身出发,探讨有关专业认同、专业发展模式、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多角度审视专业发展的问题,也有从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知识、能力与效能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其中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开展的研究最多,占到22.1%,并且从内容上进一步分析,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途径、策略等方面,占到11.8%;围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的研究较少,占到8.2%,并且从内容上看关注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方面的相对比较多,占到3.5%。

信息技术教师相对其他的教师群体来说,比较年轻,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因而关于职后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与科研、应具备的素质、承担的角色与地位等文献相对比较多。另外,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学者们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并围绕新课改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应对这一挑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文献数量看,关于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研究总体上比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领域,其他领域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探讨比较少。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教师专业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多领域、多视角去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

(2)从作者类型分布上看,高等院校是研究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力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尽管离不开理论上的探讨与分析,但缺少来自中小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参与,会导致研究缺乏实效性,也会影响到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性。应该多调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倡导高校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学科专家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合作,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分析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从研究主题上看,已有的研究虽然围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文献梳理的结果看,真正关乎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并不多,没有提出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另外,已有研究虽然注意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现状逐渐被边缘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很少从全局出发去分析和解决边缘化问题,更没有从专业发展保障上去考虑。

二、未来信息技术教师发展路径的思考

已有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起了很大的指导性作用。在当前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该何去何从?笔者结合十余年来信息技术教师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展专业发展的客观实际,认为未来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与走向应该在国际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引领下,立足实际,着重从发展主体、发展途径和发展保障三个方面去促进专业发展。

(一)从专业发展主体看――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与适切性

从专业发展主体看,传统发展观习惯于把教师作为一个外在于发展的客体,忽视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1]。当前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已有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扩展[2],因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不能仅停留在“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上,还应该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不能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客体对待,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至今虽然已经十余年了,但相比其他的课程来看,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方面的经验不够丰富,再加上课堂教学具有情境性与多变性的特点。因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就是要从自身出发,多关注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观察、多学习、多反思,针对问题积极开展课堂行动研究,从而增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和适切性。

(二)从专业发展途径看――加快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提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很容易想到合作教学、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专业发展学校等人们常提到的方式,但这些方式是面向整个教师群体的,对于作为教师专业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未必完全合适,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特殊性。笔者根据前期的调查认为,应该从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加强反思三个方面抓起。

1. 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关系到教师的自我信念、判断与感受,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自主成长,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提升教师教育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3]。从信息技术教师来源看,多数是由学习其他专业的人员转过来的或半路出家的,科班出身较少,由于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欠缺,自然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虽然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或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担任信息技术教师,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会在课堂管理、教学策略和学生参与上对信息技术教师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效能感[4]。因此,需要从课堂管理、教学策略和学生参与方面多探索和研究,尽可能增强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

2. 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从教育技术学或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看,就是要把信息技术教师培养成既懂教学又懂技术的专家,并且能注重综合性知识的应用。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需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等多方面的学习。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看,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了解前沿技术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看,已有的教师培训无论是培训内容还是培训方式都还无法满足当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需求。因此,不管是从培养目标还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以及教师培训,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关于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促进专业发展。

3. 加强反思

反思历来被看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之前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过相应的调查,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年纪轻、职称低,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管理经验,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教师梯队还没有形成,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并且缺少像其他学科“传、帮、带”的教研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反思,才能找出一条行之有效地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与方法[5]。

(三)从专业发展保障看――增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安全感与成就感

1. 关心和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解除后顾之忧

正在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本身及社会地位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缺乏应有的安全感。由文献和调查得知,信息技术教师受到课改的冲击较大,一方面他们要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充当起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任,任务繁杂。另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结构复杂,既有科班出身的,也有其他学科转过来的,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缺少专业发展应有的安全感。因此,应该多关心和支持信息技术教师,创设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实施人文关怀,增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安全感[6]。

2.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声望与社会地位

受升学率的影响,目前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里多数被认为是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无法摆脱“副科情结”,被边缘化,职业声望低[7]。从社会地位看,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角色多、任务杂,很少能享有像其他“主课”教师那样的进修或培训机会,各种奖金、福利等待遇普遍比主课教师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热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地位低。这些都不利于激发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应有的成就感。因此,应该像关心其他教师那样关心信息技术教师,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其待遇和声望,增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教师专业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十年中,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当前的实际情境下,应该多领域、多视角去关注和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专业化进程,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做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春芳. 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取向――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19-21.

[2] 冯建军.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15-121.

[3] 洪秀敏. 自我效能――由内而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N]. 中国教育报,2008-6-28(3).

[4][5] 赵嵬.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内涵、现状及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2010,(6):97-99.

[6] 舒慧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审视[J]. 教学与管理,2010,(5):29-30.

[7] 齐晓华,李玉斌,李雁云. 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6):91-95.

收稿日期:2013-08-25

作者简介:赵嵬,讲师,硕士;姚海莹,讲师,硕士。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041004)。

上一篇:浅谈做好医学生入学教育 下一篇:课程研究和谐课堂氛围促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