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29 03:32:29

诱发电位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诱发电位小儿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64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并观察和测量两组间Ⅰ、Ⅲ、Ⅴ波的潜伏期以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的不同;将检测出的脑瘫患儿再分为BAEP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两组患儿在头颅CT异常情况和脑瘫程度方面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瘫患儿的BAEP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异常组的头颅CT异常率以及中重度脑瘫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小儿脑瘫患者具有较高的BAEP异常率,BAEP对诊断脑瘫换的听觉损害、脑功能损害、病情严重程度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诱发电位;小儿脑瘫;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062-02

小儿脑瘫是发育中的脑受到损伤后或脑发育缺陷产生的中枢性瘫痪,多发生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以及姿势的异常,可伴有癫痫、听觉或视觉障碍、智力低下等表现,可极大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1-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应用的是神经电生理原理,能反映出耳蜗到脑干整个听觉通道的功能状态,有助于观察脑瘫患儿的听力情况,并可判断脑干的功能状况[3]。笔者以6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诱发电位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小儿脑瘫患者64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在5~30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13.45±5.83)个月;分型为:痉挛型57例,混合型3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手足徐动型1例;脑瘫程度:轻型19例,中型28例,重型17例。选取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婴幼儿64例作为对照,两组观察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检测前两组观察对象均给予10%水合氯醛镇静,仪器选用美国CADWELL/sierraⅡ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先将记录电极置于观察对象的颅顶,下一步将参考电极置于观察对象刺激的同侧乳突,地线则放置于额极的中点,电极范围设置在200~2 000 Hz,使得皮肤的阻抗小于5 Ω,再给予观察对象疏密交替的Click短声刺激,刺激强度设定为75dB(SPL),频率维持在11次/s,叠加150次后进行单耳刺激,对两侧进行记录,对侧耳用35 dB的噪声进行掩蔽,每耳重复测2次以确保结果准确。

1.2.2 BAEP判断标准

BAEP异常标准:潜伏期、峰间期的延长幅度大于或等于正常对照组的2个标准差;Ⅲ~Ⅴ波间期以及Ⅰ~Ⅲ波间期大于1.0;Ⅴ波潜伏期的两侧之差大于0.3 ms;Ⅴ波幅/Ⅰ波幅

BAEP异常的分度:Ⅰ~Ⅴ波存在,并且部分波的潜伏期或峰间期大于或等于3 s则为轻度异常;如果仅有Ⅰ、Ⅴ波存在,而全部的间期均延长,波形不规整则判断为中度异常;如果Ⅰ~Ⅴ波的波形分化不清或出现缺失则判断为重度异常。

1.2.3 研究方法

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BAEP,并测量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将检测出的脑瘫患儿再分为BAEP正常组和异常组,对两组患儿在头颅CT异常情况和脑瘫程度方面的差异。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潜伏期和峰间期的比较

观察组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的平均值分别为1.98、4.83、6.58、2.67、2.34、4.69,均比对照组的平均值(1.51、4.01、5.64、2.17、1.65、4.02)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脑瘫患儿BAEP异常组与正常组的比较

BAEP异常组头颅CT异常例数36例,占81.82%,中重度脑瘫例数28例,占63.64%;BAEP正常组头颅CT异常例数11例,占55.00%,中重度脑瘫例数7例,占35.00%,异常组的头颅CT异常百分比以及中重度脑瘫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BAEP的原理为:由声音的刺激引发的脑干听觉传导径路而出现的神经电活动,其中Ⅰ波为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Ⅲ波则为橄榄复合核以及斜方体引发的动作电位,Ⅴ波则是中脑的下丘核出现的动作电位[5]。如果Ⅰ波潜伏期出现延长或消失,或者Ⅲ、Ⅴ波的潜伏期出现延长,都表示周围性听路发生了损害,而Ⅲ波的潜伏期延长,或者Ⅰ~Ⅲ峰间期出现延长,都表示脑干下段的听路出现了损害,Ⅴ波潜伏期、Ⅲ、Ⅳ、Ⅴ波峰间期的延长,则说明了脑干上段发生了听路损害[6-8]。由此可见,BEAP既能够反应听觉的变化,还能对脑干以及大脑功能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BEAP对脑瘫引起的听觉损害以及脑损害均具有诊断意义,文中观察组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均比对照组长,已经得到证实。

本文研究显示,脑瘫患儿的BAEP异常率为68.75%,说明大部分脑瘫患儿都会发生脑干听觉传导的异常神经生物电活动,进一步表示,患儿的听觉以及智力发育已经受到影响,所以进行BAEP的检测有助于发现脑瘫儿的听力丧失,并及时给予康复治疗,以减轻患儿的残障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本文中显示,脑瘫患儿BAEP异常组的头颅CT异常百分比以及中重度脑瘫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说明BAEP的异常对诊断脑瘫的严重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BAEP对诊断脑瘫换的听觉损害、脑功能损害、病情严重程度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洁松,黄荷,郭美云. 58例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J]. 现代医院,2010,10(12):73-74.

[2] 李司南,童光磊,张敏. 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电图和颅脑MRI比较分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10.24(10):995-996.

[3] 冒青,杨冰竹,李同欢,束晓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分析[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2):145-147.

[4] 潘映福. 临床诱发电位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0-293.

[5] 冒青,杨冰竹,束晓梅. 87例婴幼儿脑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1):79-80.

[6] 邹小英,赵倩,甘敏. 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分析[J]. 新医学,2012,43(7):463-466.

[7] 王雪芳,袁俊英.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诊断脑瘫患儿听觉损伤效果观察[J]. 人民军医,2012,55(9):86-861.

[8] 王云鹤.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性瘫痪中的作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152-153.

(收稿日期:2013-01-24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 下一篇: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