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

时间:2022-10-17 05:25:36

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60例采用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 结果 60例患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2±0.7)周,随访3个月~2年,未见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按照Flynn标准,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3.33%。 结论 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能够有效维持复位,肘关节恢复较好,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035-02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多发于5~12岁儿童群体,占儿童肘部骨折30%~40%。通常由运动伤、生活伤、交通事故间接暴力所致,早期处理不当易导致肘关节僵硬,发生缺血性痉挛,晚期可形成肘内外翻畸形,影响患儿正常生理功能和肘部外观[1]。临床治疗主要包括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等。2005年8月~2010年8月本院采用探讨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将相关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60例采用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4例,年龄3~14岁,平均(6.4±2.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 min~3 d。因跌伤骨折34例,车祸伤19例,其他原因7例。开放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1例。伸直型骨折24例,屈曲型骨折36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同侧桡骨损伤1例,骨间掌侧神经损伤1例。

1.2 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单纯臂丛麻醉阻滞或基础麻醉加臂丛麻醉,常规给予皮肤消毒,C臂X线机下行手法复位。助手首先固定骨折近端,对抗牵引纠正骨折重叠畸形。握住患侧腕部,顺势拔伸牵引,根据骨折远端将前臂旋前或旋后,纠正骨折断端重叠畸形。术者两手掌端挤骨折断端内外侧,矫正桡偏或尺偏移位。骨折远端后侧向前推挤,骨折近端前侧向后托板,维持牵引,捺正手法纠正骨折断端侧方移位,屈肘关节90°,维持屈肘位,触摸肱骨踝上两侧嵴,判断骨折残存移位。如存在桡骨或尺骨移位拇指置于肱骨内踝,余指扳近近端外侧,向桡侧推骨折远端,至踝上嵴光滑,外翻肘关节。手法复位满意后,助手维持复位,采用经皮质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沿肱骨外踝最高点后下方1 cm处,经皮刺入直径1.5~2.0 mm克氏针。C臂X线机下确定骨折对位线良好,肱骨远端外翻,维持外翻张力位,克氏针穿入骨折近端,穿透对侧骨皮质。另取一枚直径相同克氏针与第一枚克氏针行交叉固定,屈肘90°石膏外固定制动。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3 d,术后即行手指及手腕功能锻炼,术后7 d后进行肩关节活动练习,14 d后进行肘关节主动活动练习。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周取出克氏针。

1.3 评价标准

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2],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肘关节功能范围>110°为优;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肘关节功能范围伸0°,屈100°为良;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肘关节功能范围伸0°,屈80°为尚可。患者骨折愈合,出现肘关节内翻或外翻,关节僵硬,功能范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2±0.7)周。克氏针固定良好,拔除后骨折均愈合,合并神经损伤患儿于伤后90 d内恢复。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39例,良17例,尚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33%。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见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神经血管损伤、畸形愈合病例。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肘部较为常见的骨折,多发于儿童群体。因儿童正处于重要成长阶段,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易造成肘关节畸形[3]。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复位固定骨折端,避免并发症发生,有效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防止肘内翻或外翻畸形,并获得较为满意的外观[4]。闭合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比较,增强了固定的可靠性,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与手术切开复位比较,无需剥离骨折端周围软组织,降低了因关机囊缩及关节周围粘连所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5]。本组研究中,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3.33%,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患儿骨折复位和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表明闭合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术后骨折端稳定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减少肘内翻畸形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8]。

[参考文献]

[1] 王东莉,王经昭.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8例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5(25):99-102.

[2] Zamzam MM,Bakarman KA. Treatment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s among children:crossedversus lateral pinning[J]. Injury,2009,40(6):625-630.

[3] Gupta R. Khanehandani P.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bumerus in duhs:a critical analysis of 55 cases[J]. Injury,2002,33(6):511-515.

[4] 马龙军,陈希红.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J]. 中医正骨,2007,7(19):54.

[5] 曹进,仲肇平,周龙,等. 内外髁三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尺神经损伤的预防[J]. 中国骨伤,2008,21(10):781

[6] 钟泽莅,谭伦. 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J]. 四川医学,2007,3(10):102-104 .

[7] 曾德斌. 透视下经皮克氏针固定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08,5(10):667-668.

[8] 刘金山,孟献荣,王树军. 肋骨爪形接骨板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学,2011,3(09):58-59.

(收稿日期:2013-02-01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诱发电位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一篇: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