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作用

时间:2022-10-29 02:57:57

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作用

【摘要】美育是“关的教育”的简称。最早明确提出美育教育的人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美育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以关求真、以美扬善、以美促美、以美益德的方式影响其思想,帮助他们培养真、善、美的人格。

【关键词】重视美育 语文教学 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关于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有

一、美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育是“美的教育”的简称。最早明确提出美育教育的人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7年他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在这以后,他大力提倡美育教育。他认为纯粹的美感可以破除人我之见,去处利害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之日进于高尚的境地。在他看来,美育会带来“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良好教育效应。如果继续向上追溯,可以追溯至我国的春秋时代的孔子,他在著名的《侍坐章》中提出了美的教化作用;在西方,早在柏拉图时代就提出了美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美可以让人“洗净灵魂”。总之,美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教育只有吸纳美的教育,才可以算得上有效、合理。可以说,在中国存在一个隐形的美育传统,继承这个传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应该努力追求的。(中国美育思想最为独特的品格与审美诉求就是对人生与人品的重视。就中国美育思想来看,所谓美,总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实际上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种心灵境界与审美境界。)

在回过头来看,美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其独特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是一项美的工程,它们都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塑造着人的心灵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包含着美育的内容。美育中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因素。其共同目标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核心价值基础,使他们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之人。美育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以美求真、以美扬善、以美促美、以美益德的方式影响其思想,帮助他们培养真、善、美的人格。

各个学科都含有审美因素,而我国的语文学科因有更多的人类文化精华,所以更是与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前所述,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是古往今来杰出教育家的重要课题,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艺术性很强,所以其美育因素不可忽视。语文教学也必须体现出审美教育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语言是文学的语言,没有一种审美的心态,根本无法对这种语言文字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更何况这还是继承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基本心态——学生只有发现了文章、文字之美,才会从心底对此一种文化和语言产生根本的兴趣。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并重,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目标,就很能证明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密不可分。

二、美育的语文对学生更有引导性

语文是属于语言的艺术,语言的美同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诗歌,它以精炼的词句、富有节奏的韵律,表现美好丰富的思想感情。如《静夜思》乡愁和人生感慨就应把学生带入一个古典的世界,一幅月夜之景便应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中华民族难忘的唐诗韵律永远在学生心中荡漾。有的学者认为:在分析作品时,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佳办法是情感陶冶。

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美的源泉一篇篇的佳作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瑰丽的自然美景画卷。这琳琅满目的自然美景,怎能不使学生向往?语文课中很多描述大自然、祖国名山、著名建筑,有的远在天边。只有重视美感的培育,才能让学生进入欣赏美、认识美的境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这是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许多课文中描写的环境、场面、事件,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时我们就要突出语文教学中的社会生活美。人是大干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核心,作者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些形象,可以说是各种不同的美的形态,有许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能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树立一座座美的丰碑。这是人物形象之美。

总之,对学生观察力、感受力、想象能力、世界观的培养,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中都会得到很好的体现。当然。这需要我们不但要发挥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还要尽可能地采取多媒体的影像、图片、声音的作用,从技术的层面上,把美育具体化、生动化。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应该成为一个如何完善都不为过的过程。

三、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作用的独特性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必须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对象的喜悦感、质疑感、惊异感等,调动学生的审美潜力,使学生产生审美激情,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实践证明,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这是审美创造的源泉和内动力。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创造美的途径很多。比如作文、周记等。作文作为语言的“输出”,是一种创造表达。学生在作文中可以说自己的话,袒露自己的情感历程,表现自己对美丑的判断,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这也是一种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种特殊的教育效果是语文这门学科中的独有的,因此美育也是语文科教师树立学科意识的最佳途径。

因此。我认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多方面。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应该重视美育。

上一篇:分析德育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联系 下一篇:营造学校文化培育学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