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外科护理工作管理

时间:2022-10-29 02:35:30

浅谈基层医院外科护理工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0029-02

护理管理是搞好护理工作的保证。管理是人类组织社会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也是一种特定的形态和生产力。随着护理事业发展,护理管理亦需不断更新、逐步完善。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特点,如何于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新课题。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组成部分、护理基础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是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核心,只有基础工程做好了,才能实现护理质量的优化。基层医院外科为综合性科室,胸外、腹外、脑外及骨科等均在一个病区,而且急诊病人有随时来院的可能,病员大多数来自农村,知识少、涵养低。护理管理特别是病房管理工作更难以进行,这就需加强管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因此,要搞好病房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各项工作制度化。为此我院为搞好护理工作,制定了一些制度及要求,现将基层医院外科护理工作管理浅谈如下:

1 组织管理

1.1 首先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对待下级要诚恳、热情、信任,工作上要给予指导,虚心听取意见,使全科护理人员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他们热爱护理工作;应了解同志们的思想及家庭情况,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身作则,做到互相团结,共同进步,如果没有一个团结的科室,就难以搞好工作。

1.2 搞好科学分工:科室护理人员应有明确分工,使之各负其责。如没有合理的分工,就会使人产生情绪,影响工作的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制度化,如三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制度,各班工作查对制度,探亲陪护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要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知人善任,对所属下级的思想状况应了如指掌,这样安排工作时,才能人尽其才,得心应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作用。

1.3 做好病人和陪护人员的卫生宣教和思想管理工作,使他们能够了解医院的工作情况及各项制度,自觉遵守,同心协力。如果没有家属及病员的配合,单凭护士是很难搞好病区的卫生管理,如:医院禁止吸烟,如果你不解释清楚吸烟对病人健康造成危害,吸烟会引起氧气爆炸危及病人的生命,那么他就很难做到,这样势必会给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就必须加强宣教工作。

2 技术管理

2.1 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及操作规程,加强业务学习及各级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训练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熟悉专科疾病及护理常规,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同时很抓“三级”训练,特别是对年轻护理人员更应抓好训练。有了好的技术水平,将为病人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如:静脉注射时,若技术熟练就一针见血,如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造成二次进针,将会给病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2 各班护士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班班查,下一班查上一班,两人当面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危重病人应床头交接班,防止事故差错及交叉感染的发生。要使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性,制度落实到人。如没有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就会给工作造成一定困难。例如:一手术病人术留置胃管因未交清楚,将会影响手术的按时进行,因此必须加强管理。

3 环境管理

3.1 病房的清洁: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明确职责。应定时、定人、定制度。应将卫生宣教工作做到实处,动员大家齐心协力,搞好卫生工作,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3.2 病房整齐是护理工作内容之一,陈设力求简单、方便、整齐、规范化。每晨应按时搞好晨间护理,说服病人将多余东西带回,或统一进行保管。暖瓶、输液架、痰盂均应放在固定地方,抢救设备应有专人保管,这样可使工作井井有条。病房床单整齐统一,床间相隔1m,床头两固定,物品应定点、定位,便于工作。

3.3 病房安静:采取一切措施,避免噪音。首先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因噪音对病人是不良刺激,甚至可以加重病情,病人入院时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病人与陪护人员自觉保持病房安静。午休及熄灯后尽量减少治疗处理,以保证病人的充分休息。

4 病人管理

4.1 老年病人管理:在病房管理中应放在第一位,病房应与护办室近一点。各班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病情、治疗及护理应做到心中有数,定时巡视病房及搞好护理查房,病人应床头交接班。

4.2 一般病人的管理:一般指二、三级护理病人。应组织病人学习,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应向病人讲明除必要活动外,严禁外出,以免发生意外,查房及治疗时间更应严格遵守。

5 药品、器材管理

5.1 急救药品应由专人管理。

5.2 一般急救药品用后及时补上,根据药品的性质存放,对剧毒药品应加强管理。

5.3 抢救药品应定数、定位、定期检查,特别注意有效期及是否有沉淀现象,物品应各班交点清楚,急救药品应常规备好,合理保管。医疗用物如体温计、注射器等应定位、定数,氧气装置应常规备好,以免延误抢救。

[收稿 2008-11-10]

上一篇:坐月子禁忌有那么严重吗 下一篇:肺下叶结核5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