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架构的思考

时间:2022-10-29 01:20:13

对我国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架构的思考

摘要: 服务业统计是经济统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服务业的定义和包括范围入手,提出了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的依据,并对各服务行业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时的共同架构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Services Statistic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conomic statistic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services puts forward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 service statistical indicator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common framework of service industry statistical indicator system.

关键词: 服务业;依据;统计指标体系;架构

Key words: service industry;basis;statistical indicator system;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F1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251-02

0引言

我国现阶段的服务业统计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统计指标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可比性,有的服务行业设置的实物量指标多,价值量指标少,有的服务行业设置的统计指标过于简单,不利于宏观汇总核算。本文提出了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的依据,并对各服务行业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时的共同架构进行了探讨。

1服务业的定义及包括范围

关于服务业的定义,至今在理论界没有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辞海》(1999年版)中对“服务业”一词的解释是:“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服务,拥有一定设施、设备或工具提供劳务的国民经济部门”。笔者以为服务业即是指以提供各种无形产品为活动内容的行业。在国外,有的泛指工农业以外的一切行业。《辞海》中认为服务业都属于第三产业。

根据服务业定义,再结合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以及对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服务业应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电力、热力的供应业,燃气供应业,水供应业,建筑装饰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属于第一产业;电力、热力的供应业,燃气供应业,水供应业,建筑装饰业属于第二产业;其余的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分布范围广泛,是跨产业的。

2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要了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行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状况,必须建立一套统计指标体系,在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完整性、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代表性等原则。除此外,还应满足三大需求:一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需求;二是业务主管部门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三是社会公众的需求。

2.1 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国际收支等几大部分。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规模大小的指标,通过它可以分析经济发展水平、速度、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各种比例关系等,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核算和资金流量核算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核算包括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前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计算思路:先计算出微观单位的增加值,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汇总出一个产业(或行业)的增加值或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生产法的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中间投入);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两个计算公式中的各个指标即是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中必须包括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第三种方法是支出法,这是直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的三个指标加总而成的,即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此公式中的投资和进出口也是我们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时应考虑的重要内容。

投入产出核算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在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口径、范围和计算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前者不仅仅核算国民经济总量指标,而且还核算各总量指标的结构,因此,它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扩展和延伸。

资金流量核算是系统反映社会资金的来源、运用、结构、余缺情况,是研究货币政策、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资金流量核算要借助于两张资金流量表,第一张表核算实物交易,第二张表核算金融交易。第一张表中所用到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资本转移、资本形成总额、净金融投资等。在第二张表中,主要是就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金融活动进行核算,反映由金融交易形成的资本流量和流向,所用到的统计指标主要有:通货、存款、贷款、证券、股票、保险准备金、结算资金、金融机构往来、库存现金、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直接投资、其他对外债权债务、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等。由于经过投资和金融交易,最终带来资本形成和金融资产负债的变化,所以资金流量核算上连生产活动,下接期末资产负债存量。上边提到的各个指标,凡是需要从微观单位获取数据的,都应包含在所建立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中。

资产负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唯一的存量核算,其核算目的在于了解在某一时点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拥有的物力和财力状况。每个属于服务行业的单位都应统计清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与负债(包括国内与国外)等各方面的情况。宏观的资产负债核算必须依赖于微观的资产负债核算,故服务业中的各微观单位要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搞清自己的“家底”,与此同时还要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国家了解在某一时点的国情国力。

国际收支核算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专门以对外经济往来为对象的独立的核算,综合反映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和结构,并侧重于分析对外往来的种类和经济联系。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需要有对外服务贸易往来的服务行业和单位以及金融单位提供相关数据,因此,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有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大量统计信息,就可以分析我国对外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及外债等各方面的收支平衡状况。

通过上述,我们可看出在进行宏观经济核算时所需要的主要统计指标。

2.2 满足企业经营及业务主管部门管理的需求我们知道,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使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运用,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促进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都需要统计的支持,因为统计是管理的工具。各业务主管部门为了便于进行业务指导、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加强行业管理,也需要了解本系统各个基层单位的基本状况、生产成果、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情况,这同样离不开统计。各业务主管部门对本系统的管理目的也可以说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为了行业的发展。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层组织,从事着不同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有的生产有形产品(货物),有的生产无形产品(服务),但无论是哪一类企业,从事何种产品的生产与经营,都有其特定的共性,即:①具有生产要素;②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③有活动成果的产出;④企业都力求投入少、产出多,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此为线索,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满足企业各种决策的需要。

2.3 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2.3.1 满足国际社会和国外投资者的需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9年已经达到340507亿元人民币,在世界各国中的排位已经上升到第3位;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也一直居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也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8年出现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2009年还以9.1%的速度保持经济增长,国际社会和国外投资者都很关注中国经济,试图通过统计数字来了解中国。

2.3.2 满足国内各方面的需求在综合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从事统计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及在科研院所从事经济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他们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以便于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为各级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机构投资者和经营者为了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取得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也需要对与自己投资经营相互关联的行业或领域的经济形势及市场情况有一个清醒和准确的认识。

一般公民中的个体投资者(如股民,我国已达1.3亿多),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

3各服务行业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共同架构

根据上述内容,笔者概括出不论哪个服务行业在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时都可参考的基本框架,也即是共性的统计指标及统计内容。

共性的统计指标及统计内容应包括如下几大模块:基本情况、资产负债、投入、产出、分配、投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

3.1 基本情况包括单位代码、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单位所在地、通讯号码、行业类别、登记注册情况、登记注册类型、开业时间、营业状态、从业人员数(根据需要还可对从业人员进行更详细的统计)等。如是法人单位,还应说明执行会计制度类别、控股情况、隶属关系、产业单位数等;如是产业活动单位,还应说明归属法人单位情况。这些统计内容可为研究各种结构提供依据。

3.2 资产负债凡属于法人单位的机构都应编制资产负债表,一方面通过此表可了解本机构在某一时点上的物力和财力状况,另一方面可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资产负债核算提供数据来源。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与负债等都是基本的统计内容。

3.3 投入投入包括两部分,一是中间投入,二是最初投入,两部分的和即是总投入。中间投入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最初投入是指劳动和资本(金)的投入。通过各种投入的统计,可以为微观和宏观的投入产出核算提供基础数据,为研究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3.4 产出产出也包括两部分,一是中间产出,二是最终产出,两部分的和即是总产出。中间产出是指本期生产,但在本期又进一步加工的产品。最终产出是指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通过对各种产出的统计,可了解一定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前边提到的增加值即是指这里的最终产出,这是一个核心指标。

3.5 分配生产部门生产出各种产品并售出后,必然会对其收入进行分配,一般来说,可将收入分为四块:一块是弥补固定资产的磨损部分,一块是分配给个人,另外的两块一部分是上缴给国家,一部分是留给企业的投资者。如果给这四块各起一个名字,那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这四个指标与上述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共同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的基础指标。

3.6 投资这里的投资是指非金融投资,它由两部分构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对于前者,所有的服务行业都可统计,对于后者,只有一部分服务行业可以统计,如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这两部分的数据可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等提供依据。

3.7 财务状况财务一般是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财务状况统计主要是反映生产单位的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包括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商品销售成本(或营业成本)和费用、商品销售税金(或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工资、福利费、增值税、现金流量等。概括说来,这部分主要是反映服务行业的各种资产、投资、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税金等内容,以便综合了解服务行业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及经营状况的好坏。

3.8 经济效益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活动中的劳动耗费(投入)同劳动成果(产出)之间的对比即是经济效益。为了对服务产品的生产者计算期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一般来说,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劳动的消耗包括对活劳动的消耗和对物化劳动的消耗,设置经济效益指标时就可以有劳动生产率、能源利用效益指标、固定资产利用效益指标等。第一个指标是将生产成果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进行比较,反映活劳动消耗的效益;第二个指标是将综合能源消耗量与产值(生产成果)进行比较,计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第三个指标是将增加值或利税指标与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进行比较,计算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增加值或利税,第二和第三两个指标是反映物化劳动消耗的效益。另外,还可计算成本费用利税率,即将一定时期实现的利税与同时期成本费用进行比较,以综合反映生产单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总消耗的效益。

另外,还有一个从劳动占用角度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也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指标,那就是资金利税率。生产单位的劳动占用表现为对资金的占用,将生产单位全年实现的利税总额与同期全部资金平均占用额进行比较,数值越大说明经济效益越好,反之,数值越小说明经济效益越差。

有了经济效益指标,即可反映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

4结语

上述内容包括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活动情况和业务活动成果,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强了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了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就为统计工作者用数字客观描述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服务业中包含很多个门类,每个门类的服务内容是各不相同。各服务行业还应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设置个性统计指标,以反映该行业的业务经营特点、发展特色和水平。限于文章的篇幅,笔者另文专述。

参考文献:

[1]徐海彪等.服务业统计与调查方法研究.杭州:浙江统计,2007,(1).

[2]许宪春等.中国服务业统计的现状及其改革与发展.北京:统计研究,2004,(1).

[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调查制度.2003年.

[4]刘荣明.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守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6]许宪春.加快服务业统计改革与发展.北京:统计研究,2008,(4).

[7]杨灿.关于服务业统计若干问题的探讨.北京:统计研究,2009,(1).

[8]高敏雪等.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产品工艺设计在产品运营过程四大作用分析